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

文化   2024-12-20 00:02   四川  

这是《历史的亲历者》连载的第十章。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整个系列挑选若干明清时期的私人笔记、日记,以此为基础,展现亲历者眼中的历史。那些我们认为熟知的事件,也许有不一样的答案。整个连载一共十章。

前文阅读见下:

序言

第一章 恐惧:与死神擦肩的日子(讲述太平军在无锡)

第二章 人性:绝望之时方可见(讲诉太平军在绍兴)

第三章 身逢乱世,无边杀戮之下如何幸存(张献忠在四川)

第四章 明末的百姓(两位传教士记载的张献忠)

第五章 惨烈的战争(李自成三打开封之战)

第六章 战争究竟有多恐怖?(贵阳围城之战)

第七章:亲眼目睹亡国,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明亡的真实记录)

第八章:建州女真内部见闻录州(朝鲜使者在建州女真内部的见闻)

第九章(上):朝鲜人笔下的北京保卫战(朝鲜人眼中的己巳之变)


杨英,福建漳州(一说泉州)人,于1649年投军郑成功麾下,任天兴州知州,复任户官,主管粮饷和军需。杨英跟随郑成功14年,无役不从。而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役,他就在军中,写下里《从征实录》,按编年体详细记载郑成功自1649年至1662年间征战南北、经营台湾的史实,因为是其亲身经历,当属可信。

此文以杨英《从征实录》为主体,少部分由阮旻锡《海上见闻录》做补充。

接下来,就让杨英带着我们去重温那段让人热血澎湃的历史。


01

永历十五年(1661)正月,郑成功驻扎在思明州,(郑成功占据厦门、金门作为“复明”根据地,并将其名为名“思明州”,寓思念明朝之意),下令大修船只,准备出征。

与此同时,郑成功召集诸将秘密商议收复台湾之事。郑成功的意见是:

天未厌乱,闰位犹在,使我南都之势,顿成瓦解之形。去年虽胜达虏一阵,伪朝未必遽肯悔战,则我之南北征驰,眷属未免劳顿。前年何廷斌所进台湾一图,田园万顷,沃野千里,饷税数十万,造船制器,吾民麟集,所优为者。近为红夷占据,城中夷伙,不上千人,攻之可垂手得者。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

众将不敢违抗命令,但都颇有难色。宣毅后镇吴豪到此处,认为“风水不可,水土多病”,国姓爷认为他在阻挠自己。只有协理中军戎政杨朝栋支持收复之计,国姓爷很是嘉许,让他任府尹,管理日常事务。

二月,国姓爷驻金门城,等候船只修理完毕,即往台湾。由于船只修葺未备,所以大军分两次出征。

第一程由国姓爷并文武亲军右武卫、左右虎卫提督骁骑镇、左先锋、中冲镇、后冲镇、宣毅前后镇、礼武镇、援剿后镇等等待时机先行。令镇守澎湖游击洪暄前导引港。以兵官前提督居守思明州,户官居守金门。

国姓爷亲自祭江,传令船只全部驾到料罗澳,催官兵候齐听令,下船开驾。

三月初十日,国姓爷驻料罗等待顺风,此时国姓爷遇到了又一个困难,手下的士卒很多认为跨洋作战很困难,逃走者很多,国姓爷随即令部将搜获捉拿。

二十二日,催官兵上船。

二十三午,天时霁静,自料罗出海。

二十四日,各船俱齐到澎湖,分散在各屿驻扎。国姓爷则驻埘内屿,等风开驾。

二十七日,大军开驾,到柑桔屿时遇到阻风,只能又回到彭湖埘内屿。当时官兵携带的粮食并不多,因为何廷斌称数日即到台湾,所以在遇到阻风之后就开始缺粮了。国姓爷令户都事同洪游击到彭湖三十六屿取粮。当时调集各澳长搜寻食物,各澳长搜索二日之后,称各屿并无田种禾粟,只有一些蕃薯、大麦、黍稷,一共筹集了百余石,还不足大军一餐之用。

此时,是进是退,就考验着国姓爷了。国姓爷竟然于三十日晚下令开驾,这是一个极具风险的命令,因为当时风暴未停,风雨阴雾,管中军船的将领蔡翼并陈广等跪求等候风雨停止之后再开驾。

国姓爷说:

冰坚可渡,天意有在。天意若付我平定台湾,今晚开驾后,自然风恬浪静矣。不然,官兵岂堪坐困断岛受饿也?

当晚一更后,传令开驾,风雨小了一些,但波浪仍未平息,十分惊险。等到三更后,则云收雨散,天气明朗,并且变为顺风驾驶。


02

一切竟似乎有天意。

四月初一日黎明,国姓爷坐驾船至台湾外沙线,各船也跟随着贯而至。辰时天亮,到鹿耳门线外。国姓爷随即派了一些小哨,由鹿耳门登岸,踏勘营地。午后,大船齐进鹿耳门。先前之时,此港颇浅,大船根本无法出入,但此日水涨数尺,我军最大的船也可以进入,真是上天在暗中相助啊!

当晚,我舟齐到,泊禾寮港,大军登岸,铳船札鹿耳门,并有一些船在防备北线尾。(笔者注:根据揆一的《被遗忘的福摩萨》一书记载,国姓爷在登陆的时候受到了数千台湾岛民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到岸边接应,所以大军竟然在一日之间就完成了登陆)

当晚,赤崁城夷长猫难实叮发炮击国姓爷营盘,并焚烧军马粮草。第一炮是由荷兰人打响的。赤崁街有民(笔者注:指台湾岛民)草厝,国姓爷特差户都事杨英持令箭同杨戎政、督援剿后镇张志官兵前去加强防御,不许官兵趁混乱搬取,更不可让红夷焚毁,等到明日派发给官兵。因为,各街的米粟得以保全。次日,即令户都事杨英将街中米粟发给各镇作为兵粮,足可用半月。(笔者注:这里的粮食应当是岛民支援国姓爷的粮食,因为国姓爷在澎湖之时就已经缺粮,不可能有15天的粮食。)

初三日,宣毅前镇囗官兵札营北线尾,红夷长官揆一派战将拔鬼仔率鸟铳兵数百前来冲囗,被宣毅前镇督一鼓而歼灭,拔鬼仔被当阵斩杀,余夷也被全部诛杀。

初四日,国姓爷筑土台,驾炮攻台湾城,揆一在城上驾大炮,土台被击毁,官兵退回。城中的红夷出城来夺炮,被弓箭手射回。

此日,赤崁城的红夷长官猫难实叮以因为孤城援绝,城中缺水,想要投降。前一日,他弟弟与妻子被我军捉获,国姓爷宽慰了他们,将其放回赤崁城,让他与兄长表明我军的德意。

此日议降,国姓爷派遣通事(笔者注:指翻译)吴迈、李仲同杨戎政招谕,表明无杀害之意。国姓爷猫难实叮到台湾城招揆一来降。

初五日,红夷的最高长官揆一派了两人来求和,国姓爷要求揆一亲自来见。

初六日,揆一又派人来求和,国姓爷赐宴厚待了他们,并令何廷斌问他们:揆一何日出降?

得到的回复是:揆一无意投降,如果国姓爷愿意退军,每年愿意缴税千万,并且土产、货物任由国姓爷随意支取,年年照例贡纳。并且此番大军到来的开销,揆一愿意送上送劳师银10万两。

这个条件被国姓爷果断的拒绝了。

各地土番头目,皆来迎附于国姓爷,如新善、开感等里,国姓爷下令以厚宴招待他们,并赐正副土官袍帽靴带。于是是南北路土社闻风归附者接踵而至。

当时红夷尚有水师甲板在港。国姓爷派遣宣毅前镇、侍卫镇陈广并左虎协陈冲等率水师攻打,击沉甲板一只,烧焚甲板一只,逃走一只。自此以后,红夷的甲板只敢泊宿在台湾城下。

初七,国姓爷督师移札崑身山,传谕葛军等待命令进攻台湾城。

十二日,国姓爷舟驾亲临蚊港,察看地形船驾,并询问土民向背如何。国姓爷一出来,土民男女老少壶浆迎者将道路都塞满了。国姓爷给了他们赏赐,心中甚慰。

但此是还有一个问题,官兵开始缺粮。二十二日,国姓爷遣杨戎政并户都事杨英,同通事何廷斌,查找各乡社有红夷所储藏的粟石及糖麦等物,的粟六千石,糖三千余石,用作兵粮。


03

二十四日,国姓爷认为台湾孤城无援,硬攻难免会有杀伤,所以派提督马信以大军围困,待其自降,随即派各镇士卒到各地屯垦。

五月初二,国姓爷召集文武各官一起会审抢掠百姓银两、盗匿粟石的罪犯。其中就有宣毅后镇吴豪,按罪当诛,国姓爷将其正法,以右武卫右协魏国管宣毅后镇事。虎卫右镇陈蟒亦有罪,捆责革职。

第二批官兵左冲、前冲、智武、英兵、游兵、殿兵等镇此时到达台湾。以左冲镇黄安管虎卫右镇,以提督骁骑亲随营蔡文管左冲镇事。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以府为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以杨戎政为府尹,以庄文烈知天兴县事,祝敬知万年县事。让行府尹查报田园册籍,征纳囗银。又改台湾为安平镇。

十八日,国姓下令(笔者:由于此段文字较为重要,涉及郑成功的施政,故而全文引用):

东都明京,开国立家,可为万世不拔基业。本藩已手辟草昧,与尔文武各官及各镇大小将领官兵家眷囗来胥宇,总必创建田宅等项,以遗子孙。计但一劳永逸,当以己力京(经)营,不准混侵土民及百姓现耕物业。兹将条款开列于后,咸使遵依。如有违越,法在必究。着户官刻板颁行。特谕。

一、承天府安平镇,本藩暂建都于此,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家眷暂住于此。随人多少圈地,永为世业,以佃以渔及京(经)商取一时之利;但不许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

一、各处地方,或田或地,文武各官随意选择创置庄屋,尽其力量,永为世业;但不许纷争及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

一、本藩阅览形胜,建都之处,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设立衙门,亦准圈地创置庄屋,永为世业;但不许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一、文武各官圈地之处,所有山林及陂池,具图来献,本藩薄定赋税,便属其人掌管;须自照管爱惜,不可斧斤不时,竭泽而渔,庶后来永享无疆之利。

一、各镇及大小将领官兵派拨汛地,准就彼处择地起盖房屋,开辟田地,尽其力量,永为世业,以佃以渔及京(经)商;但不许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一、各镇及大小将领派拨汛地,其处有山林陂池,具启报闻,本藩即行给赏;须自照管爱惜,不可斧斤不时,竭择而渔,使后来永享无疆之利。

一、沿海各澳,除现在有网位、罟位、本藩委官征税外,其余分与文武各官及总镇大小将领前去照管,不许混取,候定赋税。

一、文武各官开垦田地,必先赴本藩报明亩数而后开垦。至于百姓必开亩数报明承天府,方准开垦。如有先垦而后报,及少报而垦多者,察出定将田地没官,仍行从重究处。


六月,国姓爷驻承天府,让各镇营官兵回归自己的汛地。左先锋札北路新港仔、竹堑,以援剿后镇、后冲镇、智武镇、英兵镇、虎卫右镇继札屯垦,以中冲、义武、左冲、前冲、游兵等镇札南路凤山、观音山屯垦。国姓爷颁发六个月的俸役银,以用于开垦荒地。

十六日,宣毅左镇万义、右冲镇万禄据铜山所城叛逃投敌,并挟持管铜山地方事忠匡伯张进一起投降,张进不从,自焚而死。先前,国姓爷藩派义、禄等将第二批到台,暂札铜山,至是催另囗到,遂据城从虏,挟持张进同叛,敌人随意到了铜山,国姓爷的部队很快以水师收复了铜山,二万及敌人逃走。国姓爷令总理监营翁天佑镇守铜山。

七月,国姓爷驻承天府。户官运粮船没有及时到来,官兵缺粮,每斗粮价涨至四、五钱不等,遂下令让民间输纳杂子蕃薯,用作兵粮。

红夷的援军甲板船至,调右武卫前协裴德帮守安平镇。

此时,又发生了意外,援剿后镇、后冲镇官兵激起大肚土番的叛乱,冲杀左先锋镇营,杨祖战败而回伤,不久死去。围援剿后镇张志营,右虎卫、英兵镇、智武镇回来了,差兵都事李胤监制各地,但不准搅扰土社,调后冲镇等移札南社。

从这里看出,国姓爷的部队与土番之间是有一定矛盾的,但是国姓爷能够很好的处理好这种矛盾,并非是一味进剿,而是做到相安无事。

八月,户官运粮船仍然没到,官兵们只有吃木子充饥,国姓爷和将领们都在担心引起哗。国姓爷很不满,在座前书大书了几个字:“户失先定罪”。

国姓爷派杨府尹同户都杨英往鹿耳门等候粮船,但凡有东来的船,无论是官有还是私有,全部买粮给士卒吃。

而红夷此时夜拍甲板船来攻,国姓爷派宣毅前镇陈泽并戎旗左右协水师陈囗美、朱尧、罗蕴章等将其击败,夺获甲板二只、小艇三只,宣毅前镇副将林进绅战死。自次以后,红夷的甲板船再也不敢来犯。

二十二日,遣户都事杨英押米船前往二林、南社,接给兵粮,并让他与李胤一起察访兵心何如。当时粮米不接,官兵一日只吃二餐,有很多都病死了,兵心嗷嗷。

二十八日,国姓爷令户都事杨英持金十锭,同杨戎政去四社买粟,作为兵粮,足够大军十日之用十日兵。

八月的时候,清军的户部尚书苏纳海为了打击国姓爷的势力,将海边的居民全部全部迁到内地,离海三十里以内的村庄田宅全部焚毁。而之前清军来攻打思明州,国姓爷派人去思明州将物资搬到台湾,但是这些人趁机渡海逃走。


04

此后,杨英生病,军中的具体事情他就不知道了。

根据阮旻锡《海上见闻录》记载,十二月,守台湾城的揆一派人投降,他愿意离去,只是要带走其辎重货物,以及剩余的五百名夷人,国姓爷同意了这一请求,改台湾城为东宁。

而国姓爷在台湾的困难其实远超想象,要面对粮食短缺,清朝的封锁,以及士卒的逃跑,以及严重的瘟疫。初到台湾之事,病疫大起,生病者十之七八,死者无数,杨英的生病也与此相关。而国姓爷又以严厉著称,府尹杨朝栋以小斗散粮,全家被杀;万年县知县祝敬也被杀,家属发配。一时间人心惶惶,诸将解体。

永历十六年(1622)正月,国姓爷严令将家眷搬至台湾,郑泰、洪旭、黄廷等将皆不行,不发一船至台湾。国姓爷又派船来调监纪洪初辟等十人分管番社,皆不往,于是岛上信息隔绝。

事实上,从这一刻起,国姓爷只能自力更生。

四月,杨英才病愈,他随即关于耕种提出了建议:

杨英跟随国姓爷十四年,从未见过有如此处土地膏腴饶沃的地方。但是土民耕种,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因为没人来教他们。英去年四月间,随驾蚊港,途中经过四社,知道了一些土民的风俗。

到了八月,奉旨到南社,恰逢秋收之际,土民逐穗采拔,却不知道用钩镰割取更为便利。一甲之稻,竟然要数十日才能收完。而他们开垦土地,不知道用犁耙锄头,竟然只用手凿,一甲之地,需要耗尽一个月时间。而那些靠紧近水源的湿田,他们竟然弃之不用。如此,虽有广土众民,竟亦人事不齐,没粮食上贡乎?

对于这些问题,杨英建议每社铁犁耙锄各一副,熟牛一头,教土民使用农具,播种以及收割的办法。

五月初八,国姓爷崩于台湾,年仅三十九岁。



袁载誉读明朝
大家好,我是95后草根文史撰稿人袁载誉,25年计划致力于打造万人明史交流社群,源于儿时热爱,自23年4月起,我专注于明朝历史学习,传播明朝的制度、人物与生活状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