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药祛湿气,寒湿、湿热都可以
学术
2024-11-11 17:25
河南
如果你时常感觉疲惫,怎么补觉都补不回来,而且越睡越困。如果你容易腹泻,大便总是不成形,而且容易黏马桶,很难冲下去,甚至在排便的时候有一种排不完全,排不干净的感觉。如果你早上起床以后脑袋昏沉沉的,好像裹了块湿毛巾一样。如果你的肚子大大的,身上的肉捏上去松松软软的,不紧实。那么,很抱歉地告诉你,你的身体有湿气了,符合的症状越多,说明湿气越重。除了上面说的这几点,这里还有一个金标准,那就是看舌头。伸出舌头来照照镜子,正常情况下,舌苔应该是白白的,薄薄的,能透出红色的舌色,就好像新鲜的葡萄,上面铺了一层白霜。如果舌边有齿痕,舌苔厚得都看不到舌色了,那就说明湿气比较重,这个时候,可以根据舌苔的颜色来判断体内湿气的类型,舌苔白而厚腻,说明有寒湿,舌苔黄而厚腻,说明有湿热。也就是说,不管你的身体出现什么不一样的症状,只要舌苔厚腻,舌边有齿痕,就一定是有湿邪了。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湿邪是最狡猾,最顽固的,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这种东西比较黏腻,这种黏腻的体液裹挟着身体里没有被代谢掉的垃圾,牢牢地附着在脏腑筋骨肌肉上,必然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因此,祛湿很关键,而湿气又是最难祛除的,就像去掉拌到面团里的油脂一样难。所以祛湿要有耐心,要用对法子,什么叫用对法子,就是要从根上切断水湿的来源,否则就好比雨天屋漏了,只知道用桶接水,而不去修葺房屋,结果不但不能根治,还会不停地反复发作。中医讲,脾主运化,脾它就像一个中转站,一个是运化精微,能够把吃进去的水谷精微转化成气血输送到全身。一个是运化水湿,脾有一个特点,喜欢待在干燥的环境里,讨厌水湿,脾气健运,即使有湿气出现,也能很快把它运化掉。可如果脾不健运了,湿气就会源源不断地生成、累积。越来越重的湿气,反过来又会阻碍脾的运化。所以祛湿的根本在于养脾胃,脾胃功能恢复,运化水湿的能力得到提升,慢慢的,就能把身体里多余的湿气给排出去。祛湿,中医的确有许多不错的汤方,但是各自又有针对性,今天介绍的这个方子适合绝大多数人,因为它的药性非常的平和,平和到你甚至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喝药,方名叫什么?相传乾隆下江南时,随行的四位大臣由于舟车劳顿、水土不服,相继病倒。连御医也是束手无策,只好张榜求医,不久有一僧人帮他们开出了一张药方,方子上是四味药食同源之物:莲子、薏米、山药、茯苓,四位大臣吃完以后,没过多久就痊愈了。这道汤方最开始叫四臣汤,因为臣的发音和神近似,所以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四神汤,再加上它实在是太好用了,于是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四神指的便是薏米、莲子、山药、茯苓。四味药虽然各自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组合在一起却能发挥无穷的妙处。用法:四种药材各等份,每种大约20克左右,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接着煮半个小时即可。你看莲子长的珠圆玉润,中医取其象,认为它有补益之功,人吃了以后会变得饱满。山药也是补虚的,山药吃起来甜甜的,这种甘甜的食物本身就是一种能量。茯苓是祛湿的,它可以把体内多余的、不需要的、乱窜之水吸走,不管这水湿是藏在腋下,额头还是胸背,茯苓都能把它们搜刮出来,然后通过下焦以小便的形式利出去。所以很多人喝完茯苓水以后会感觉小便增多,这其实是排湿的正常表现。薏米既能祛湿,又能清热,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有热,同时又有湿气的时候,薏米就可以派上用场。这四种药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补脾,其中,生薏米性凉,用在这里可以炒一下,炒至表皮略焦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焦香味,炒过之后的薏米温和了许多,而且有了补脾的作用,因为焦香入脾。当然,如果你的湿热比较重,也可以用生薏米,薏米生用最擅长清湿热。也就是说,四神汤这个汤方,不管你是寒湿也好,湿热也罢,都能用,而且味道又很好,它既是药方,又是食方,药食同源,这一点,是很难得的。温馨提示: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药方子,仅供学习交流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