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证汤,任何疼痛灵活用方,治疼痛如神!

学术   2024-11-06 17:42   河南  

导读:疼痛是现代临床最常见病症之一,根据疼痛性质、部位不同,内治法、外治法方法众多,自古至今的治痛方药也是数不胜数。作者以“痛证汤”为基础,随证变化药物加减。


一、“痛证方”组成

丹参30g,当归10g,赤白芍各30g,川芎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甘草3g。


二、方义

本方由《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活络效灵丹”合方加川芎组成。


痛证之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痛属心”之说。家本先生认为,痛证的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因此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就应是痛证的基本治法。


根据其法,选定专方治疗各种痛证,应以诸痛皆宜、不偏寒热、配方严谨、取材方便、疗效确切为准则。


经家本先生临床长期验证,反复探索,《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解痉镇痛的作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活络效灵丹”具有治疗“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腿臂疼痛,跌打瘀肿,内外疮疡,以及癥瘕积聚等”的功效;当归配川芎,祛瘀止痛,调和营卫,补气养血。


全方共奏治疗“诸痛证”之功效,临床根据患者病因痛位、痛态及西医诊断病名之异,随证加味治疗,无不收效。故名曰“痛证汤”。


三、加减

①据不同病因加味

属寒者,选加制川乌、制草乌、桂枝、制附片、麻黄、干姜、细辛;


属热者,选加金银花、姜黄、地龙、虎杖、黄柏、秦艽、石膏;

属虚者,选加黄芪、党参、鹿角片、熟地黄;

属实者,选加大黄、水蛭、土鳖虫、桃仁;


因痰浊所至者,选加白芥子、皂荚、胆南星、莱菔子;

因湿者,选加苍术、薏苡仁、草果仁、防己、秦艽、海风藤;

因虫积者,选加槟榔片、雷丸、乌梅、花椒、川楝根白皮;

因结石致痛者,加昆布、海藻、鸡内金、威灵仙。


②据痛位不同加味

头痛者,选加白芷、葛根、羌活、全蝎、蜂房、地龙;

胸痛者,选加全瓜萎、薤白、降香、三七、红花、桃仁;

胃脘痛者,选加柴胡、枳实、香附、延胡索、炒川楝子;

胁肋痛者,选加柴胡、郁金、姜黄、炒川楝子、青皮、五灵脂、生蒲黄;

腹痛者,选加广木香、香附、延胡索、五灵脂、生蒲黄;


腰痛者,选加杜仲、续断、巴戟天、金毛狗脊;


肩背痛者,选加葛根、蜂房、麻黄、细辛、羌活、白芷、防风;


上肢痛者,选加防风、羌活、蜈蚣、麻黄、白芷;


下肢痛者,选加川牛膝、威灵仙、木瓜、独活、水蛭。


③据痛态不同加味

胀痛者,选加香附、柴胡、枳实、广木香;


刺痛者,选加红花、桃仁、水蛭、莪术、三棱、土鳖虫、酒大黄;


掣痛者,选加白芷、白芥子、细辛、蜈蚣、蜂房;


疞痛者,选加麻黄、附片、细辛、干姜;


绞痛者,选加炒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生蒲黄;


牵引痛者,选加葛根、白芷、柴胡、香附;


游走痛者,选加防风、香附、地龙、白芷;


隐痛者,选加黄芪、白术、桂枝、大枣;


坠痛者,选加炒川楝子、橘核、荔枝核、小茴香;


跳痛者,选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龙胆草、虎杖、蚤休。


④据西医确诊之病加味

心绞痛者,加桃仁、红花、降香、三七;


胆、肾绞痛者,加五灵脂、生蒲黄、延胡索、柴胡、枳实;


癌痛者,选加蜈蚣、全蝎、蜂房、白芷、细辛、雄黄、麝香;


三叉神经痛者,加全蝎、葛根、蜈蚣、白芷、羌活;


颈椎病者,选加黄芪、葛根、白芷、羌活、水蛭、桃仁、红花;


肋间神经痛者,加柴胡、郁金、枳实、姜黄、蚤休;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者,选加金银花、玄参、桃仁、水蛭、炮穿山甲、王不留行;


带状疱疹者,选加酒大黄、柴胡、黄芩、虎杖、龙胆草、蚤休、青黛;


坐骨神经痛者,选加蜈蚣、独活、白芷、地龙、水蛭、川牛膝、千年健、威灵仙;


肩周炎者,选加蜈蚣、葛根、麻黄、羌活、细辛、白芷、水蛭;


类风湿性关节炎者,选加黄藤、蜈蚣、细辛、制川乌、制草乌、蜂房、羌活、独活;


痛风性关节炎者,选加威灵仙、地龙、姜黄、海风藤、川牛膝、木瓜、路路通、虎杖、川木通、黄藤、桃仁、红花;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者,选加金银花、玄参、川牛膝、水蛭、白芥子、桃仁、红花;



痛经者,加益母草、泽兰、茜草、香附、延胡索。


四、验案分享(三叉神经痛)

病案1 王某,男,53岁。1968年2月20日初诊。


患者头痛反复发作数年,近10天加剧,经某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服止痛片和酒精封闭,效果不佳。


现症见:面色青灰,痛苦面容,呻吟不休,手捧头部,左头角及左眼眶呈阵发性、针刺样掣痛,触动“扳机点”可导致疼痛发作,舌紫暗苔薄,脉细弦有力。


此乃西医“三叉神经痛”,属中医瘀血头痛证。拟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法,选活络效灵丹加味。


处方:当归、制乳香、制没药各10g,丹参、川芎、白芷、赤芍、葛根各30g,蜈蚣2条,全蝎6g(后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月23日。患者头痛大减,触动“扳机点”疼痛已不再发作,舌仍紫暗,脉细弦。


效不更方,前方川芎、白芷各减至15g,制乳香、没药各减至6g,再进5剂而愈。


后随访数年,三叉神经痛未复发。


按:家本先生早期运用活络效灵丹时,按原方所注,用生乳香、没药,患者服后呕吐、纳呆。考虑乳香、没药均系树脂,生药煎煮取汁,其挥发油成分刺激胃黏膜使胃难于受纳,故呕吐、纳呆。后改为醋制乳香、没药,减少其挥发油成分,服后不再呕吐、纳呆,因而疗效显著提高。


病案2 李某,男,53岁。1983年1月22日就诊。


患者头痛近10天,服止痛片和酒精封闭及服中药数剂无效。某医院诊为“三叉神经痛”。


左头角及左眼眶呈阵发性、火灼样掣痛,触动“扳机点”可导致发作,左眼微赤,有灼热、异物感,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属肝阴不足,风火上扰。治以平肝祛风、缓急止痛法,选芍药甘草汤加味。


处方:白芍60g,甘草、刺蒺藜、白菊花、地龙、蝉蜕各10g,葛根、钩藤(后下)各15g,全蝎5g(后下)。水煎服。


患者服4剂后(第3剂时白芍加至90g)头痛大减,左眼眶麻木、发痒,左眼角内仍有异物感,舌红苔中心带灰色,脉弦。


肝经风火渐平,前方白芍减至30g,余药稍加更动,再进3剂。头痛基本控制,眼眶麻木、发痒及眼内异物亦减轻。


改用四物汤加白芷、刺蒺藜、蝉蜕、白僵蚕、白菊花治之,服5剂。除原疼痛部位发痒外,余症全部消失,仿上再进3剂。随访至今,未复发。


病案3 李某,女,50岁,公务员。2012年5月6日初诊。


患者头痛反复发作10余年,经某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近5天疼痛加重,服止痛片亦难止痛,转家本先生处诊治。


现症见:面色青灰,痛苦病容,呻吟不休,手捧头部,右头角及右眼眶呈阵发性、针刺样掣痛,触动“扳机点”可导致疼痛发作,舌紫暗红,苔薄白,脉细弦有力。


辨证为瘀血头痛。治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法,自拟“痛证方”加味。


处方:制乳香10g,制没药10g,丹参30g,当归10g,赤白芍各30g,川芎10g,全蝎10g(后下),葛根30g,蜈蚣3条(后下),白芷15g,羌活15g,甘草3g。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5月8日。患者头痛减轻,触动“扳机点”已不再导致头痛发作,舌仍紫暗,脉弦。效不改方,前方蜈蚣改至2条,再进7剂。


随访2年,患者三叉神经痛从未复发。


五、按语

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学“面痛”“头痛”“头风”“偏头痛”等范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面为阳明所主,五脏六腑之气血精华皆上注于头面。头面部位唯风可到,风寒入侵,或风热上袭,或情志所伤,肝气郁滞,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或阳明热甚,胃火熏蒸,循足阳明经上攻头面,均可导致气血经络凝滞不通,不通则痛,以致出现头面部疼痛。基本病机为风、火,久则痰、瘀阻络作祟。


家本先生说:案一、三属瘀血头痛,故拟活络效灵丹加味取效。案二属肝阴不足、风火上扰头痛,故以芍药甘草汤治之。


后方中芍药、甘草为君,取其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丹参为臣,养血通络;佐以全蝎、地龙息风解痉,通络止痛,助君止痛;白芷辛温发散,通窍止痛;川芎活血行气,性偏疏通,上升头面,外达肌肤。诸药合用,共奏疏通经络、息风解痉、活血止痛之功。

温馨提示: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药方子,仅供学习交流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中西医世界
中西医文化传播,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