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以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学术   2024-08-21 16:32   北京  

编者按

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正式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本届博览会是世界智能大会和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于2024年合并后举办的第一届博览会,由天津市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轮流举办。

博览会以“智行天下、能动未来”为主题,在10万平方米的展区设置了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智能交通与智能建造、智慧生活与数字金融、数字健康等十大展区,共吸引49个国家和地区的厂商、嘉宾及相关国际组织参与大会。博览会期间,全球机构、高端智库、知名企业发布了90余项研究报告、创新成果,点燃智能科技“新引擎”;众多与会嘉宾则聚焦通用人工智能、脑机交互、智能网联汽车等热点话题,围绕展会专业性、创新性、国际性、开放性等突出特征,分享前瞻思考,打造智能创新“风向标”。

兹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以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文|万钢
近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60周年活动的开幕式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人工智能规则治理,积极推进绿色转型,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潮流。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动能,正在有力地推动科技发展、产业优化、生产力整体跃升。
一直以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坚持以赋能实体经济、支撑社会发展为战略主线,构建起独具中国特色的研发体系和应用生态,赋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今年“人工智能+”被首次列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以人工智能推动生产力整体跃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路径也日趋成熟。聚焦一年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的新理念、取得的新成就,中国科协一如既往深入开展调研,召开专家座谈,凝练经验、汇聚智慧、分享观点、谋划未来。

人工智能发展迈向新阶段

在去年的“世界智能大会”上,我们提出要系统全面分析和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态势:在模型层面,要理解通与专的相对性;在数据层面,要把握大和小的辩证关系;在交互层面,要推进人与机的协同互动。经过一年来的发展,人工智能呈现出许多新进展、新态势、新特征,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插件形式更加多元,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产业生态持续完善,进一步呈现通用人工智能与专用人工智能相向而行的态势,加速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的实质性跃升,也加速了智能技术从数字空间走向实体空间的步伐。
一是通用人工智能与专用人工智能相向而行,提升了人工智能的能力上限。
丰富拓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深耕细分行业的垂直应用,培养高端和高效的智能经济,建设安全、便捷的智慧社会,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蓬勃兴起,引领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正在重塑数字内容的生产方式和消费形式,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以生成式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正在由单一模式的语言大模型向语言、视觉、听觉等多模态大模型转变,凭借着大数据、强算力、优算法的优势,与多模态的插件工具相结合,通过构建文化艺术、网购贸易、交通能源、气象预报、医疗健康等多类型实体产业场景,孵化衍生新的融合应用新生态,融合多元异构数据,实现了多模态感知、跨模态理解与生成式表达,不断增强其智能化和通用化水平,加速拓展人工智能认识世界的方式,为解决各类复杂问题提供了重要工具。
立足于垂直应用形成的专用人工智能,凭借着其丰富的实验场景、有效的数据、实践经验等优势,对真实的物理环境自主观察、直接沟通、交流互鉴,不断扩大数据模型,突破算法局限,拓展应用领域融合多模态大模型,逐步实现了自主感知、认知、推理、学习和执行能力,提高了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形成了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大模型,呈现出依托实体经济发展人工智能的特征。
通用人工智能与专用人工智能相向而行,在加速融合、提升能力、重塑生产力方式的同时,赋能千行百业,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数字空间与实体空间深度融合,加速了人工智能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近年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历次技术更新的趋势、通式,通常都发源于虚拟的数字空间,逐步迈向实体空间,再赋能各行各业,推动社会生产力全面提升和系统变革。新一代人工智能也一定会遵从这样的历史规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大模型领域的持续创新,驱动算力的需求爆炸式增长,快速涌现的人工智能成果高度依赖于海量化、多模态的数据,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质量,降低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成本。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海量数据的资源、丰富应用的场景等多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持续推动数字空间与实体空间的深度融合,通过算法、算力、数据一体化,云、边、端一体化,来打造数字产业底座,不断发挥“人工智能+”的衍生带动效应。
人工智能+医疗,不断提升病例的规范率和诊断的准确率;人工智能+城市管理,实现了对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整体安全测试、预警和快速响应;人工智能+科研,为科技工作节约了大量实验时间和人工成本……一系列智能应用场景正在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分布式资源的灵活调动和全域数据的高速互联,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质的飞跃,使人工智能进一步由虚向实。
特别是在交通领域,通过探索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车、路、云协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加速了通用与专用的结合、知识引导与数据驱动的并重、云端智能与车端智能的协同、聪明的车与智慧的路的互动,来逐步实现从云端大数据训练向深度学习,继而走向端到端博弈的具身智能,推动了自动驾驶汽车向更精准更安全的感知、决策和控制能力迈进。
三是一体化平台和开发者社区的相互赋能,构建起人工智能开源创新生态。
开源框架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智能模型、软件、芯片到场景落地的重要驱动力量,也是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重要支柱。开源框架和插件平台,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并允许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灵活创建插件,从而基于特定场景孵化出多样化的融合应用。这些应用再通过接口无缝对接大模型,成为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中人工智能原生应用的核心支撑点,为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
当前,一批算法、算力、数据一体化平台正在涌现,为制造、能源、电力、化工、交通等实体产业的典型场景赋能。与此同时,开发者社区又通过逐步开放的插件生态,面向用户来提供算力、开放数据、开源算法、模型套件、课程教材等一系列的工具组件,让用户可以更好地应用一体化开发体系,帮助开发者打造自己的应用,赋能与培养具备模型开发能力的人才,同时也将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边界,持续推动技术扩散,为技术交流和使用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开源生态的建设是参与者共商、共建、共享的过程,平台、社区、开发者、应用者都是贡献者,也应该是相互信赖的合作伙伴。因此,要立规矩、守规矩、讲信用、可信赖、可持续,在平等互信、精诚合作的基础上共同推进,使开源创新生态逐步发展成为充满活力、不断演进的生态系统,推动面向不同场景的人工智能产品大量涌现、落地,惠及经济社会和人民大众。

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思考

一是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支撑的前沿科学新范式。
要布局战略性、前瞻性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对CPU、GPU、MPU、算力应用框架和基础软件的研发持续投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具有发展战略意义和市场竞争意义的头部研发项目,实现源头及底层技术的创新。
要更加重视发挥人工智能对科学研究的驱动作用,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支撑的前沿科学新范式,以此加快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引擎,为各行各业注入活力。
要着力推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的深度融合,深入研究人类情感与机器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开展多模态的情景感知、个性化的情智分析、仿真化的情感交错,为智能体赋予更高的情商,开发出具有情景感知和知识交互功能的大模型。
二是形成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要充分发挥我国产业链完善、需求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多的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
要加大与保障优质数据的开放力度,完善面向不同场景的数据治理理论和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多模态数据的获取、标注和应用,有序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利用,优先推动可信任、高价值、低敏感、可提升民生福祉的公共数据开放、共建、共享。
要出台更加客观、公正、可信的细分领域人工智能评测方式,加快探索人工智能在关键行业和垂直领域的可靠应用路径,落地扩展重点领域的场景供给。
要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的先行先试,特别是以拓展自动驾驶为抓手,带动多模态、大模型的创新发展,提升大模型的竞争力,培养更有活力的智能生态。
三是完善人工智能的人才结构,构建多层次人才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格局。
要探索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着力培养有领域研究背景、跨学科知识储备、人工智能技术、熟悉产业运营生态的高端复合型人才。要探索以“人工智能+教育”来有效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要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理工文多学科交叉人才的培养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国际引才引智力度,重点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培育优秀青年学者,积极与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开展深入合作。
要加快形成按需求动态匹配人才的发现和遴选机制,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尽快按市场需求建立人才预测平台,形成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需求的动态调整机制。
四是坚持自律、他律、法律相结合,促进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地发展。
要加快推进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建立和实施,加强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可信性、可控性、可靠性和实用性以及与社会风险相对应的安全伦理新挑战的研判,动态调整伦理风险治理办法。
要建立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和应用理论的评价、预警和控制机制,需政府、高校、研究院所、协会学术组织等多方参与,联合建立风险评价指数体系。
要加强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利益群体的伦理教育,促进伦理意识建立、强化科学传播和伦理普及,培养健康的智能文化和数字文化理念,提高公众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水平和自律意识。
五是加强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合作。
因为人工智能的技术设计复杂、应用涉及面广、研究难度大,所以需要跨国界、跨学科的科学家共同合作,也需要全球各界秉持开放合作的精神,打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数字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人工智能的规则治理,走共建、共享、共赢之路。
中国科协致力于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可以明确看到,大模型的进步使得信息的分发获取、内容生产、全自然交互都有了全新的不同。大模型正在改变科研范式,并且能够改变产业形态和整个竞争格局。高盛去年预测,通用人工智能可以推动全球GDP增长7%(或近7万亿美元),并在10年内将生产率提高1.5个百分点。去年10月,Gartner分析预测,到2026年之前,全世界80%的企业都要用到通用人工智能,今天这努力营造开放、合作、共享的科学文化氛围,建立跨界、多元、公平、有效的交流机制,充分发挥中国的自主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合作。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是我们观察实践、体验成果、交流思想、谋求共识的重要平台。作为大会的主办城市,天津市和重庆市秉承着品牌高端化、视野国际化、内容专业化、体验场景化的办会理念,旨在汇聚全球智能产业的先进理念、前沿技术、高端产品和新兴场景,共享世界智能科技的思想,引领全球智能产业的潮流。让我们相互携手,共同推动世界智能产业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全球经济繁荣和人类美好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24年第4期


===中国智库 China Think Tank===

感谢关注和传播“中国智库”微信公众号,我们会努力提供有价值的回报。


“中国智库”是中国发展出版社开设的新媒体账号。中国发展出版社是国家高端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直属单位,业务领域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研究咨询、会议交流、智库园区等,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流智库型出版传媒集团。除出版社本部外,旗下还有《中国发展观察》《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报告》《新经济导刊》等期刊社和国研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研智库)、国研智库创新科学园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研智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智研未来信息咨询中心、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机构。

智库合作:徐先生 18101277387
新媒体合作:杜女士 18813067381

获取更多智库资讯,
欢迎关注“中国发展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中国智库
《中国智库》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连续出版物。旨在让决策者更多地了解智库声音,推动决策内容和过程更多获得社会各界与民众的参与,在政府与理论界和民众之间搭建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