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李佐军 田惠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学术
2024-09-04 20:02
北京
内容提要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关键。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需深度融合形成发展合力,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支撑作用
。
文|
李佐军 田惠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关键。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有机贯通、深度融合、协同推进,以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教育是根本,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需要协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产教融合机制,加快科研平台组织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助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的芜湖机械工程学校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图/中新社
第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强国。
通过教育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大力发展数字教育。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立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动态优化调整机制,积极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加快完善产教融合机制,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产教融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产教融合中的制度障碍,尽快完善产教融合机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实践探索,加快培育各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各地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税收减免、项目补贴等方式,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保障职业院校在合作中的权益和地位。建立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汇聚产业动态、人才需求、教育资源等信息,为校企双方提供精准对接服务。
第三,加快科研平台组织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科研平台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要构建多元化的科研平台体系。科研平台组织包括但不限于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科研孵化器、科技园区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发展需求,为人才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加大对科研平台基础设施和先进设备的投入力度,确保科研人员能够拥有国际一流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完善科研管理与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成果评价、经费使用等制度,确保科研活动的规范性。
第四,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是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科技项目评审等支持,使其吸引更多优秀科技人才。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制度,建立综合服务平台,构建集政策咨询、技术评估、融资对接、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开拓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通过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建立注重实际贡献、实施分类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推动科研机构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扩大科研院所的自主权和决策权,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现代科研院所改革发展。通过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实施股权激励,提高科研人员薪酬待遇,为其提供职业发展机会。通过优化人才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国际合作,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需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产业创新,通过产业创新提升实体经济供给质量,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与产业创新密切相关,其协同推进质量直接决定着产业创新成败和创新水平,决定着能否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链”相互支撑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第一,坚持目标导向。
深入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精准把握未来产业变革的方向,依此确定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明确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具体目标、任务及时间表。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现三者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力支撑。通过制定综合性的政策制度框架,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机制,确保三者之间的政策制度衔接与互补。通过推出能够满足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推进的制度和政策举措,充分激发各方参与产业创新的积极性,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通过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政策创新,推动三个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尤其是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应对国际产业发展复杂环境带来的挑战。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与解决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强化实践性和针对性,提高对产业创新发展的价值贡献。建立健全产业创新发展问题识别与诊断机制。通过深入调研、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等多种方式,全面梳理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瓶颈、人才短缺、教育滞后等具体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致分类、深入分析,明确其成因、影响范围及紧迫程度,为后续提出针对性改革措施提供现实依据。针对识别出的问题,设计并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方案。在教育方面,建立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优化调整机制,增设与产业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在科技方面,建立关键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机制,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人才方面,完善人才政策制度环境,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为产业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第三,突出结果导向。
围绕孕育产业创新成果、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巩固产业发展优势等最终效果,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通过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现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持续增加对量子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鼓励自由探索与原创性发现,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依托重点城市、高新区和产业园区,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在先导区内集中布局创新资源,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端要素集聚。针对未来产业的需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尤其是学科设置调整机制改革,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鼓励交叉学科研究与教学,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设立跨学科课程、建立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促进学生在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与技能提升。
图为2024年度“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启动仪式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场招聘会。图/中新社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教育、科技、人才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对区域教育、科技、人才的供给匹配提出了更高要求。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协同考虑,不仅有利于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而且有利于实现各区域均衡发展。
第一,将教育科技人才的供给匹配度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开辟区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区域发展新优势。
通过强化区域间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间教育资源差距。发展特色教育,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同时,促进教育与地方文化、旅游等资源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品牌。通过加强区域间科技创新政策的协调与衔接,打造良好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建立健全跨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在区域间的快速转化和商业化应用。
第二,考虑不同区域的不同优势和定位,制定符合各区域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制度,形成差异化的区域教育发展、科技发展和人才发展政策。
例如,继续发挥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优势,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科技创新,在我国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建设若干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比如在湖北武汉、成渝双城、陕西西安、辽宁沈阳等城市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第三,将区域高质量发展体现到创新资源配置的全链条、各环节中,切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精准对接和优化配置,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通过高效整合与利用资源,特别是精准对接与优化配置教育、科技、人才这三大核心要素,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基于资源配置的全链条,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加强人才流动和共享机制建设,打破地域和行业壁垒,实现人才在各区域间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加强区域间的政策协同和制度保障,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提升教育科技人才的跨区域匹配度。
传统的以行政层级和部门管理为主的“小域”资源配置方式,很难满足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大域”的需要,故须通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统筹配置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实现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各级政府应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共同制定跨区域的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政策,确保政策在不同区域间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减少资源错配和浪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建立教育科技人才合作示范区,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通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石、科技的引擎和人才的核心作用,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一体谋划、全面推进,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
第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实现农村教育投入多元化与持续性。通过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广“送教下乡”模式,通过远程教育、流动课堂等形式,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民家门口。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开发适应农村产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涵盖现代农业技术、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
第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研发、应用和引进制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广智能化农业装备,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加强农村数字化建设,推动农村电商、数字农业等新业态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展示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应用能力。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如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等,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和推广。
第三,完善农村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通过农村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制定专项引才计划,针对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专项人才引进计划,明确引才方向、标准和待遇,特别是针对农业科技、乡村规划、农村电商、乡村治理等领域的紧缺人才。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的服务能力和领导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干部队伍保障。
第四,建立健全农村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中的作用。
通过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推动项目,确保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与乡村振兴目标相衔接、相促进。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地区作为示范点,率先推进农村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通过总结经验、宣传推广等方式,发挥示范点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其他地区乡村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文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供职单位意见)
作者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开发银行规划研究院资深经理
来源:
《中国发展观察》2024年第7期
===中国智库 China Think Tank===
感谢关注和传播“中国智库”微信公众号,我们会努力提供有价值的回报。
“中国智库”是中国发展出版社开设的新媒体账号。
中国发展出版社是国家高端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直属单位,业务领域包括图书出版、期刊出版、研究咨询、会议交流、智库园区等,
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流智库型出版传媒集团
。除出版社本部外,旗下还有《中国发展观察》《中国经济年鉴》
《中国经济报告》
《新经济导刊》等期刊社和国研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研智库)、国研智库创新科学园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研智库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智研未来信息咨询中心
、山东省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等机构。
智库合作:徐先生 18101277387
新媒体合作:杜女士 18813067381
获取更多智库资讯,
欢迎关注“中国发展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YzMzcwMg==&mid=2650344426&idx=2&sn=317fa81048617387de0c7a6c9a550a81
中国智库
《中国智库》是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指导、中国发展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连续出版物。旨在让决策者更多地了解智库声音,推动决策内容和过程更多获得社会各界与民众的参与,在政府与理论界和民众之间搭建桥梁。
最新文章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成功举办“中国工程咨询协会发展规划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十五五’规划交流会”
特约评论 | 把握本质 以“拨投结合”引领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助推作用及政策建议——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闭门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展金融科技 引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创新基于交易数据的信用体系 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深刻认识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张来明: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几点总体性认识
世行博客 | 到底是谁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科普中国智库“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征集通知
访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刘伟: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合作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高培勇:将建立和健全现代财税体制进行到底
2024年服贸会|赵晋平:加快推进我国服务贸易创新与提升
2024年服贸会|OECD副秘书长克努森: 服务业仍然是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2024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丨服务贸易发展论坛发布多项高水平研究成果
2024年服贸会|史蒂文·艾伦·巴奈特:深化服务贸易不可或缺
世行报告 | 新兴市场金融部门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气候风险和融资缺口要求行业采取行动
余斌:以开放汇合作之力 共同做大全球市场蛋糕
王一鸣:创新发展数字贸易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地瓜经济”提能升级》《建设海洋强国》《重构跨境电商》新书发布会暨“地瓜经济”新路径座谈会在杭州举行
隆国强:全球服务贸易呈现数字化、绿色化、知识化特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科普中国智库“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案例征集通知
2024年服贸会·服务贸易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世行报告|“中等收入陷阱”:108个发展中国家前进的障碍
马建堂:数据与数据确权
顾晓松院士: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
隆国强:新形势下中国砥砺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江小涓:制度型开放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
李佐军 田惠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杨元庆: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制造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郑永年:全球文明倡议的中国思维与世界意义
叶兴庆:着力完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体制机制
关于新一轮AI工具对就业影响的几点思考
智库视点|新发展阶段广电网络发展新要求(二)
万钢:以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 中国消费研究报告|以结构性改革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智库视点|新发展阶段广电网络发展新要求(一)
刘世锦:碳标签推广应用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
王一鸣: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三向发力共谋碳中和产业未来发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学习参考书单
张来明: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历史自觉
李书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聚焦|国有资产市场化运作中的若干机制设计
多位部委负责人深度解读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部署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