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就提出的去中心化,如今发展成什么样了?

文摘   2024-11-24 18:34   上海  

“去中心化”这个概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区块链就可以被看成金融领域“去中心化”技术的一种直接应用。除此之外,建筑的去中心化与整个现代主义生产体系也有密切的关联。


Andrea Branzi, No-stop City, 197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在Mark Shepard 教授《Sentient City》这本书中,他评述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先锋建筑组织Archigram提出的一系列激进的城市模型,并且他指出:


Mark Shepard (左)  

Mark Shepard 教授的《Sentient City》(右)


要理解人、街道和数据相互折叠的影响,需要以非视觉的方式思考空间,在这种方式下,正式的几何形状和材料连接变得不如网络信息系统的拓扑结构及其与日常生活的社会空间实践的交叉那么重要。


所以在城市设计过程中,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去中心化”?



               

社会空间结构的关系


Mark Shepard 在《Sentient City》从侧面概括总结了“去中心化”的城市活动已经将原有人们对材料空间的关注转移到了事件所形成的网络信息系统与社会空间结构的关系上。


Archigram又译建筑电讯派(也可译为阿基格拉姆)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1970s年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激进的城市概念,例如Archigram提出的插件城市”(Plug-in City)——

城市中的建筑体块好似一个个组件,通过插头插座模式,可以高效得实现插接和拆除需求,以适应不同城市人口规模和社会空间需求以构建大小各异的移动社区城市。

在这其中,街道不再被理解为单纯的材料堆积建造之后的特定衍生物,而是人们相遇,交流,并且产生对话的舞台。

   Peter Cook, Plug-in City  AXONOMETRIC, 1963


在相同的时期,另一个城市概念【the Drop City】也在描述一种更加自主和脱离“中心”概念的生活方式。

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城市规模‘去中心化’理念的回应,而这些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例子,实际上却对当前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the Drop City  图源:levelvan.ru


除此之外,像是成熟的福特主义经济(mature Fordist)也代表着一种去中心化的城市化模式。当时的希尔伯塞默开创了 “新区域模式”——基于区域高速公路和自然环境条件的低密度城市化战略。


Hilberseimer的新型区域模式,by Alfred Caldwell


整个区域的规划并没有遵循Broadacre City的网格布局,而是在利用北美环境条件的前提上,将基础设施系统与建成景观进行有机结合,来构建定居点。


               

个体价值的实现与传达


去中心化状态的演变与驱动力的形成相较于中心化的集约更加凸显了对个体价值的实现与传达。


Habltat 67   Moshe Safdle


Habitat 67是为了在1967年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上展示预制件行业的成就而建造的,建筑师Moshe Safdle将建筑分解为若干个独立模块,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进行设计。

这充分体现了去中心化思想,将建筑设计的主动权交还给居民,让每个人都能在住宅中实现个性化的价值表达。

微胡同  标准营造张轲设计


“微胡同”本是在大栅栏杨梅竹斜街进行的一次建造实验,目的是探索在传统胡同局限的空间中创造可供多人居住的超小型社会住宅的可能性。


通过对传统胡同空间的重新诠释,实现了去中心化的空间布局。居民可以在胡同中自由穿梭,享受多样化的生活体验。


所以无论是放大到“城市”层面,亦或是着眼于“建筑”个体,【去中心化】的设计手法都在为我们尝试构建更能适应变化的循环方式奠定基础。



               

现代探索


近些年来,很多科技公司仍在探寻“去中心化”的城市空间。

比如谷歌旗下的子公司Sidewalk Labs就一直在探究街道空间的可能性,重新思考街道空间与交通,能源,以及公共空间的互动关系。

Sidewalk Labs 307实验室的公开活动邀请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参加


另一方面城市公园项目Little Island以及Highline Park也在建筑景观的尺度上创造更多的离散并且多样化的城市空间丰富我们的城市活动需求。


Heatherwick Studio和纽约的景观设计公司MNLA设计

位于纽约市哈德逊河上方的城市公园和表演场所 Little Island


总体来说,中心化并非一个单一进程,去中心化也是在中心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中心化状态。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去中心化”的技术会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很多系统层面的转变。


在建筑设计中推崇“去中心化”理念,就是要打破对单一中心的依赖,实现资源与服务的均衡分配,增强城市的韧性与适应能力,推动可持续发展,激发经济活力。


Sidewalk Labs 城市构想


对建筑和建筑师而言,探究和探知的行动本身也可以是一种建筑生命的有效呈现方式。

我们要做的发掘内在隐藏的交互体系,提炼出设计突破点,从而更加系统化的理解“大数据”,“去中心化”,“普适计算”等概念与未来城市化或智慧城市之间存在的潜在设计可能性。




参考资料:

frameweb.com/project/sidewalk-toronto-307

heatherwick.com/project/pier55/

https://www.archdaily.cn/cn/775054/wei-hu-tong-biao-zhun-ying-zao

safdiearchitects.com/projects/habitat-posts.careerengine.us/p/5ac471a9031fb369d6c2f448

douban.com/note/818790878/? i=2168375atYaoSO

archigram.net

archplan.buffalo.edu/People/faculty.host.html/content/shared/ap/profiles/shepard-mark.html




GeniusFactory
提供留学与作品集提升, 产学研一体的独立学院。 包括:建筑/城市/景观/室内/交互/游戏/数媒,等方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