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隆大教堂作为德国国家地标之一,成为全球著名的旅游打卡圣地。众多中国游客在参观欣赏那精美的雕塑、高耸的尖塔时也会感叹我国古代为何没有兴建/留存如此壮观华丽的巨型建筑。
但真的是千年之前我们就远落后于亚欧大陆的另一端,在建筑/工程方面与他们相比相形见绌了吗?
科隆大教堂现状
你现在看到的科隆大教堂壮观的外貌,157米的尖铁塔实际上完工于1880年(光绪六年),别说南宋末年了,建成时清朝都只剩32年的寿命了。
1843年(清朝道光23年)的绘画,已停工接近三百年的教堂大部分未完工,低矮的中殿(只完工了一部分墙体)仍覆有临时屋顶
1560年后停工的大教堂一直到十九世纪,上图所绘塔楼顶的木质旋转起重机,这座高25米的起重机在十四世纪就存在了,一直到十九世纪中期都是这座城市的(烂尾)标志之一。
假若穿越回一百六十年前,众人只会觉得这个烂尾建筑怎么这么奇怪,根本与“奇观”还扯不上关系。
烂尾数百年却最终“重生”
1855年(清朝咸丰5年)的科隆大教堂的施工照片,相比于1843年,中殿及耳堂部分正在兴建,教堂逐渐完整,但双塔仍无进展
科隆大教堂耸入云霄的哥特尖塔之华丽、精美与壮观,但遗憾的是,这种景象在南宋年间的确无法见到。1248年开工后几经波折断断续续兴建三百多年后到1560年就因为资金原因完全停工了,之后残缺不齐的教堂统治科隆天际线长达三百年。
1856年(清朝咸丰6年)的照片
十九世纪,逐渐崛起的德意志需要完成这座象征民族统一意义的大教堂,于是这座已开工六百年的巨型哥特式建筑迎来新生。作为被大众推崇的“民族/国家纪念碑”,王室也被该项目所吸引,1842年9月2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宣布重新开工(以1370年的立面计划为蓝本),五百名石匠日夜施工,到1880年10月15日科隆举行了大教堂全面完工的盛大典礼,一共花了632年的时间。
1863年(清朝同治2年),教堂除双塔外(仍未动工)其余部分已全部完工,中央尖顶十分醒目
虽是哥特建筑,但德国人并不拘泥于使用传统材料去继续施工,而是紧跟潮流使用当时最流行的现代建筑材料——铁,去完成那两座超高尖塔,在法国的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科隆大教堂双塔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结构。并且也采用了现代的技术方法,比如用蒸汽机来运输石材,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11880年(光绪6年),高耸入云的双塔已趋近完工,教堂于同年10月全面落成。
说一个小插曲,开幕典礼虽盛大,但典礼两方闹得并不愉快。一派是普鲁士王国的皇室,一派是罗马天主教会,1870年代,双方正处于Kulturkampf时期(即文化斗争时期),这个政策由时任铁血宰相俾斯麦(本人则是忠诚的新教徒)提出,旨在减少罗马天主教会对普鲁士的影响力和掌控力(尽管该政策最终失败)。所以一个以新教为主体的普鲁士对这个巨大的天主教堂的落成自然难有所感,双方不愉快也在所难免了。
同样是高塔,我们点亮了木构
杭州六和塔始建于公元970年北宋年间
比起砖石建筑,在向天要高度方面我们略逊一筹。同时期欧洲大陆的砖石建筑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了,而我国自古钻研的是土木建筑,一旦某种建筑材料与制式经过多年发展成熟后,在无外力的干扰下很难会有巨大的改变与突破。所以文化背景与使用材料不同,完全无法相比。
屹立千年不倒的应县木塔
无法相比不代表同时期(南宋末/元初)中国没有大型建筑,除开高达67米的应县木塔,毕竟是更早一点的辽代建筑。唐朝那些已被毁的大型“摩天”建筑同样可供参考。
洛阳“明堂”与“天堂”想象图
诸如武则天在当时的首都洛阳兴建的高达91米的“明堂”,高度甚至超过150米的“天堂”(一说为312米,但史学界仍存争议),也就意味着在公元689年,我国即有和1200年后才完工的157米高的科隆大教堂同样高度的建筑。
曾让马可波罗赞叹的“大安阁”
科隆大教堂诞生同时期我国的大型建筑,这里列举一个多数人不太熟悉的“大安阁”:
大安阁复原模型
忽必烈于元至元三年(1264-1266)建于“上都”(遗址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正蓝旗上都镇)的一座大型楼阁,也是元上都的正殿。
这座楼阁有意思在于它是拆了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的熙春阁后搬运材料到上都建成的:“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
大安阁复原模型
这个大安阁基本形制为:东西长36.5米,南北宽30米,高69米的七层(四明三暗)的楼阁建筑。
69米有多高?比应县木塔高两米,北京天坛高38米,当代于1985年复建的黄鹤楼共五层高51.4米。以南昌复建的新滕王阁为例,大安阁则还要比它高12米。
高57.5米,仿宋风格的南昌滕王阁
遗址处发现有高大的汉白玉浮雕龙纹角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曾引起马可波罗的赞叹。他于1275年抵达元上都,会见了忽必烈,参观完大安阁后叙述赞叹这座覆有黄金,用各种花草鸟兽图案装饰的巨大楼阁,精美绝伦,叹为观止,并记载在其游记中,带回西方,从此激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繁华之地的向往:
终抵一城,名曰上都,现在位大汗所建也。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其房舍皆涂金,绘有种种鸟兽花木,工巧之极,技术之佳,见之足以娱人心目。
遗址中发现的汉白玉材质的龙纹角柱
从欧洲漂洋过海而来的马可波罗想必已见过众多欧洲“奇观”遗存,但在元上都看到这座宫殿后仍然会赞叹不已,至于能不能在同时期媲美刚开工不久的科隆大教堂,已不言而喻了。
元诗中:
金殿开扉日映枢,翠帷香雾动流苏,玉壶修干双龙捧,宝座重裀瑞鹊敷,春色入杯初潋滟,雪光浮栋尚模糊,天元启运三阳正,需宴欣承湛露濡。
大安御阁势苕亭,华阙中天壮上京,虹绕金堤清细浪。龙蹯粉堞翠冈平,众星拱北乾坤大,万国朝元日月明,分属玉堂清似水,萧韶时听凤凰声”。
这里的金殿指的就是大安阁,后面的诗句展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奢华大殿。
宋末元初,科隆大教堂的华美固然令人兴奋,但元上都的“大安阁”同样令人震撼。高达69米的木构(约等于23层楼的现代住宅高度)宫殿建筑本身足够壮观,更别提外覆奢华装饰物了。
只可惜终毁于战火,此后未再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