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之首,万物更生

文摘   2025-02-03 06:29   上海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不仅标志着新的一年的轮回开始,更寓意着万物起始、一切更生的美好愿景。这一节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重要体现。

立春之名,寓意深远。

“立”意味着开始,“春”则代表着温暖与生长。在上古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北斗星斗柄的指向来确定立春的到来,而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便是现行的“定气法”所划分的立春时刻。在干支纪元中,立春更是被视为岁首,象征着新的轮回和希望的起航。

秦汉以前,立春在民间礼俗中的地位尤为重要,甚至超越了阴历正月初一。重大的庆典活动,如拜神祭祖、纳福祈年、驱邪攘灾、除旧布新等,都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些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其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春作为四季更替的反映,意味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开始。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显著,立春的具体气候意义并不适用于全国各地。在岭南地区,立春时已有春的气息;而在北方,如黑龙江等地,往往要到谷雨或立夏时才正式入春。尽管如此,“立”仍然承载着人们对春天的无限期待和美好祝愿。

立春时节,民间习俗丰富多彩。

踏春是人们外出游春、感受大自然美好时光的主要形式;

咬春则是通过食用春饼、萝卜等食品来通气解困、保持青春不老;

句芒神的祭祀活动则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

迎春和鞭春牛等习俗则寓意着迎接春天的到来和祈求丰收;

贴宜春字画则是对春天美好愿景的寄托;

躲春习俗则提醒人们在立春这一天要保持和睦、心平气和,以免影响一年的运气。

此外,立春时节的祖先祭祀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许多地区,人们会在立春这一天供奉祖先,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立春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敬畏自然的传统美德。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的节日。它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和万物的更生,寄托着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立春这一天,让我们共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为“文化与体育”微信号(healthbeing)原创,部分插图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文化与体育
文可通达天下 武可独善其身。 主题内容:知识普及、学术讨论、热点跟踪、开阔视野。传播正能量,稿件来自各个方面,理性阅读,文明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