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老师:我不赞成搞题海战术

文摘   2025-02-06 06:29   上海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题海战术似乎已成为许多学科提高成绩的不二法门。然而,作为一名深耕高中英语教育多年的教师,我深感在英语这一语言学科上,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做法,不仅效率低下,还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尤其是在知识积累的关键阶段,我更倾向于通过精细化、深度化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长足进步。

题海战术的局限:低效与浅尝辄止

以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为例,不少教师会布置大量的练习,希望以此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阅读速度。然而,当学生面对堆积如山的习题时,往往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对完答案便束之高阁。这种“做题-对答案”的循环,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本质——积累与运用。

学生没有从文章中真正吸收新词汇、新表达,更谈不上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如此一来,即便做了再多的题目,也只是在原地踏步,甚至可能因为反复遇到难以克服的难题而感到挫败。

精细化学习:积累与提升

相比之下,我主张采用更为精细化的学习策略。每天安排一到两篇高质量的阅读训练,关键在于后续的处理与分析。

我会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章,不仅理解大意,更要深入挖掘其中的词汇、短语、句型乃至文化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词汇银行”,将遇到的生词、难点记录下来,并定期复习。

通过这种方式,每一次的练习都成为了学生语言库的一次充实,每一次的阅读都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语言能力提升。

平衡质量与数量:实践中的时间管理与解题技巧

当然,我并非完全否定习题训练的价值。在备考阶段,必要的习题练习对于熟悉考试形式、掌握时间分配和解题技巧至关重要。我所强调的是,在保持一定练习量的同时,更要注重练习的质量与效果。

通过模拟考试、限时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高效答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合理的判断。这样,学生在面对真实考试时,不仅能够从容不迫,还能凭借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良好的应试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实证:理科班的英语学习效果

我所带的理科班,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尽管英语作业量和平时考试次数相对较少,但通过精准选题、深度解析和有效积累,学生的英语成绩却始终保持在同等班级的前列。这不仅证明了精细化学习策略的有效性,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在英语教学中坚持质量优先的信心。

总之,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练习,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练习后的深刻反思与有效积累。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探索一条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的学习路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扎实语言基础、良好学习习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英语学习者。


本文为“文化与体育”微信号(healthbeing)原创,部分插图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1,初三家长:题海战术能提高成绩吗?

2,一线教师:题海战术是双刃剑

文化与体育
文可通达天下 武可独善其身。 主题内容:知识普及、学术讨论、热点跟踪、开阔视野。传播正能量,稿件来自各个方面,理性阅读,文明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