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新常态。通过“出海”,企业能够将生产端挪近消费端,进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出海对于企业来说,必然是机遇与风险共存;仅仅在出海筹划阶段,就需要在目的地选择、架构设计、税务筹划以及ODI申报等关键环节谨慎考量,尽早避开不利因素,为日后的成功运作铺平道路。今年来我们多次参与客户的出海投资项目,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出海筹划的经验,拟成本文,供准备出海的企业参考。
一
出海目的地选择
选择出海目的地是企业出海的首要任务。企业一般会根据行业现状和自身业务情况选择合适的出海目的地的。我们建议,企业在衡量出海目的地时,需要同时考虑以下几点:
贴近市场,贴近供应链。企业基于其所属行业的特点以及目标客户的分布,选择能够有效连接市场和供应链的出海地点。例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倾向于在泰国、西班牙、墨西哥等国家设立生产基地,这不仅因为这些地区靠近核心消费市场,还因其拥有完善的汽车供应链体系,能够大幅缩短产品从制造到市场的交付周期,增强企业的市场响应力。
基础设施是否完备。制造业企业尤其需要在出海前充分评估目的地的基础设施情况,如交通网络、电力供应、通讯设施等是否健全和稳定。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以东南亚部分国家为例,它们具备潜力巨大的市场,但部分地区在道路运输、电力供应以及港口设施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企业在进入这些市场时,需要做好充分的规划与风险评估,以避免不必要的运营成本增加。
社会环境适应程度。除了经济因素,企业还需考量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例如,企业应研究当地政府对外国投资的态度、政策的稳定性及其对外资企业的监管措施的严苛程度。此外,还应评估当地的劳动力文化水平、工作态度等因素,确保企业能够顺利融入并维持稳定的运营环境。对于一些政治或经济不稳定的地区,潜在的政策变化可能对外资稳定运营构成重要风险,不容忽视。
综上,企业在选择出海目的地时,需要综合考虑、全面评估上述因素,力图在全球竞争中找到最合适的运营环境,减少潜在风险,提高整体效率。
二
出海架构设计
企业出海架构是指在出海过程中选择搭建的持股架构。通过合理搭建架构,企业能够实现隔离风险、合理节税、便利资本化运作的目的。
常见的架构设计方案是企业在大陆区域以外的地点(“离岸地点”)设置持股公司,再通过持股公司去运营境外实体。这样做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利用离岸地点的税收优惠政策,实现总体税负的降低。例如,如果在香港设立持股主体,则可以享受在香港与实际运营目的地之间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股息免预提所得税等),同时还能享受香港与大陆之间的税收便利政策。
除税收考虑之外,设立海外持股公司还有其他现实考虑。例如,离岸公司的结构设计还能帮助企业将海外资产与国内资产分离,有效隔离经营风险,降低可能的法律风险。再比如,部分离岸地点对公司设立和运营有更灵活的法律规定;选择在这些地点设立持股公司,能够简化融资程序,为企业日后吸引投资特别是境外投资创造便利。如果公司业务开展有境外数据收集和存储的需求,而从境外获取的数据和个人信息传回境内可能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管,此时如果在部分离岸地点如香港等设立云存储服务器并由该地设立的独立公司运营,则可能能够避免其中的繁琐数据出境审批,达到合规经营的目的。
综上,合理的出海架构设计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多种目的。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特点和法律合规要求,灵活选择离岸持股结构,实现税务优化、风险隔离和灵活融资的目标。
三
资金合规出境
四
结语
扫码了解作者详细简介
特别声明
本文和其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视为通商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的法律意见或建议。如您需要法律意见或专业分析,请咨询有资格的专业人士,或者联系您于通商的日常联系律师。转载请获得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通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