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泮池之师】戏韵深耕启智途 杏坛精育绽新光 | 专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婷婷

教育   2024-12-23 15:35   上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深耕数艺融合,播撒知识之种

引导辩证剖析,点燃思考之光

她是上海大学

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张婷婷





张婷婷

      张婷婷,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戏剧戏曲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民协理论评论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项目、江苏省社科优青、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史,戏曲历史与理论,曲律学,戏剧文化等。曾在两岸三地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等多项。相关学术成果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王国维戏曲论文奖、“梅兰芳研究青年论坛”十佳论文等。




延展知识维度,点亮思辨之光



2021年,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内朝气蓬勃的艺术创作与学术研讨氛围正浓,资深教师团队各展所长,搭建起多元发展的学科平台。张婷婷老师受此感召,欣然加入,一齐投身于戏剧戏曲学学科建设的浪潮之中,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


入职后,张婷婷老师主要承担《中国戏曲史》《版本与校勘》《中国戏剧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她秉持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理念,积极将理论灵活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她带领学生填词唱曲,在袅袅曲声里领悟戏曲的曲律理论;她组织专业辩论赛,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她还带领学生走进上海的剧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地实地调研,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感知历史,深入理解戏曲的发展历程。面对特定知识点,她不受教科书框架束缚,结合自身研究与学界观点,从多元视角出发,鼓励学生突破标准答案,深入思考并尽可能依据文献贴近历史与历史人物的内心。她认为:“教学要注重思辨和启发,引领他们从知识接收者变身创造者。” 



        在授课过程中,张老师紧紧围绕“史、论、评”三大关键方向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在文本讲授环节,她把戏曲艺术放置在广袤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中,使之与文化、生态、政治、经济、哲学等诸多社会领域相互关联。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度挖掘戏曲理论的丰富内涵与广阔外延,从而帮助学生从更为宏大全面的视角去领会戏曲艺术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她认为实践在戏剧戏曲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她成功组织了天蟾逸夫舞台的“步蟾宫,折丹桂——走进梅兰芳沪上舞台”公益活动与上海书城的“敬以学术阅读的方式,‘再现’梅兰芳海外演出之旅”等活动。舞台活动里,学生站在梅兰芳昔日舞台,感受戏曲历史场景,探索其发展脉络;书城活动中,借学术阅读重现海外演出历程,拓宽戏曲知识视野。借由这些活动,学生得以从表演维度深入实践探究戏曲,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吸引了更多人对戏曲艺术予以关注。此外,张老师秉持“剧场即课堂”的理念,积极组织学生走进剧场观摩演出,着力锻炼他们的戏评写作能力,引导他们以年轻人视角为编剧和演剧贡献观点看法,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在戏剧戏曲学领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更为他们在该领域的长远发展铺就了道路。





智汇数字新艺,奏响弦歌新韵



溯源心学,精研古艺之魂。在学术研究上,张婷婷老师将绘画、书法、琴乐等多门类艺术置于晚明心学视域展开考察。通过剖析晚明艺术的时代特质、情境结构及表征方式,深挖作品创作动因,把握哲学与艺术的交融特性,全景式呈现思想史与艺术史互嵌的面貌,学术创新性突出。其专著《心学视域下的晚明艺术思潮》成功入选 2024 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公示名录,系我校 “十四五” 期间目前唯一入选成果。


智联科技,赋能昆曲之新。为实现昆曲艺术与数字技术的相互交融、相生共融,以技术赋能昆曲创作与传承,张婷婷老师参与了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昆曲艺术数字化设计与创作人才培训”。该项目聚焦前沿科技与传统艺术的交叉领域,创新性引入影视行业先进的动作捕捉技术,深度应用于昆曲艺术领域,旨在精准复刻昆曲艺术家的身段动作,进而构建昆曲艺术专属的 “数字影像资产库”。其间,张婷婷老师开展了题为“梅兰芳对传统表演的传习与活用 —— 以《游园惊梦》身段表演为例”的专题授课。她以梅兰芳研习昆曲的历程为典型案例,研讨艺术家在昆曲传承进程中的“变”与“不变”、继承与创新之处,借此引领学员在数智时代充分借助智能科技,为古老传统戏曲艺术注入崭新活力,焕发新的生机。





量材施教塑能,精培“小苗”根基



在学术育人的道路上,张婷婷老师就像一位辛勤的园丁,秉持“量材施教”的理念,用心呵护每一棵学术“幼苗”。张老师喜欢给学生的学术小宇宙“点火”,催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她会逐字逐句地为学生批改论文,引领他们在学术思考与实践的 “修炼场” 中反复锤炼,促使其学术功力持续提升。跨专业的同学们常常会陷入专业融合的“迷宫”,而张老师总能依据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探寻到心灵的“对接密码”,用耐心和巧招带他们走出迷茫,重燃科研的斗志,也因此喜提“卷王”老师的昵称。张婷婷老师带领学生深度参与 2023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梅兰芳舞台剧目编演及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研究”,多名学生的梅兰芳研究论文成功斩获 “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 十佳论文奖,极大地点燃了学生们的研究热情。“我热衷于在日常相处中观察学生,挖掘他们独特的个人特质,再依循各自适配的方向,引领他们探寻学术乐趣。目睹学生从稚嫩的学术‘小苗’一步步蜕变,成长为科研‘壮树’,这种育人成就感无与伦比。”张婷婷老师欣慰地说道。



在生活中,张婷婷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温情相伴。师生间时常分享生活点滴、共品喜悦时刻;每当学生陷入学习的迷茫,或者爱情遭遇挫折,张老师又会及时送上暖心安慰与鼓劲,这般真挚纯粹的师生情谊,化作学生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坚实后盾,默默滋养着他们一路前行。



躬耕不辍,砥砺前行。张婷婷老师表示,我们要传承上海大学“自强不息”的精神火种,把对教育与学术的热爱揣在怀中,精心耕耘每一寸知识沃土。同时,以“道济天下”的博大胸怀为指引,对标王阳明“致良知”的处世哲学,立志将个人所学回馈社会,为国家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为文化传承、学术发展贡献心力,践行师者担当。


青年寄语


       迷茫之际,以努力为篙,目标为星,笃行作舟,自可渡往心之所向之彼岸。

记者手记


       在与张婷婷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清晰且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绝非流于表象、浅尝辄止的知识搬运,更应蕴含着唤醒灵魂、滋养精神的深邃力量,承载着启迪智慧、雕琢品格的厚重使命。


栏目策划:上海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学生记者: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顾玥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前身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担任院长。这里是媒体人、影视人等研究僧的Paradis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