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系列学术活动(专博系列)——第7期经典电影作品分析圆满落幕

教育   2024-10-28 16:17   北京  


 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系列学术活动(专博系列)——经典电影作品分析

2024年10月18日,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系列活动暨专博系列第七期经典电影分析会在第三教学楼谢晋剧场举行。此次主要交流的电影是曹保平导演的《烈日灼心》,交流题目为《逻辑·伏笔:导演控制下的烈日灼心》,主讲人侯竺沅从此片剧作的逻辑、剧情的伏笔建构、导演对演员表演、摄影、美术、后期等综合角度分析了此片对于专业博士未来创作的启迪和参考。本次交流特别邀请到上海戏剧学院石庆均教授任分享嘉宾,为大家解惑拍摄实践问题并答疑创作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特邀上海电影学院潘璋敏教授任点评嘉宾;博士研究生陈睿菁担任与谈人。

主讲人侯竺沅从曹保平导演的剧作创作特点出发,从导演早期的《光荣的愤怒》到《涉过愤怒的海》再到近期大火的《边水往事》中总结导演创作的共性从而落脚到《烈日灼心》的成功得益于扎实剧作及导演的控制。

随后,侯竺沅同学根据影片进行了一系列导演对“逻辑”的缜密设计、“伏笔”的细腻编排分析,并选取影片相关经典段落直观感受并交流。

接着,同学们进行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语谈人陈睿菁同学首先从专博创作的角度,首先看到了曹保平导演的制作模式的独特性,以及对我们创作上的参考性。其次,导演看似平常的桥段设计但却藏着很多“逻辑”和“伏笔”。尤其是导演对于“奇观化”的控制,这对我们未来的创作是非常有启迪作用的。

纪佩瑶同学也有感而发,她从如何能把电影“伏笔”埋得好、埋得巧的角度分析细节对于影片的创作质感的重要。

马筱茜同学就影片质感也分享到光影的“逻辑”质感。

在过程里,石庆均教授就影片几场重场戏着重跟大家分享了光影的叙事“逻辑”和画面中多次缜密的“伏笔”设计后带来的对观众的心里暗示和视觉冲击。石庆均教授认为电影是综合的艺术,在综合艺术创作中,必然要有“逻辑”、“伏笔”、“铺垫”和“控制”,绝不可草草了事。但在开端,同学们更应思考优秀导演们前期对于剧作的把控:剧作越扎实,后面的影像空间就越大。

最后潘璋敏教授对此次交流会也给出高度评价,他认为一部优秀的影片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控制。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挣扎,但是这就是影像世界带来的魅力和未知。希望大家能捕捉到动人的故事!拍出自己真挚的情感!交流会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侯竺沅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研究生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前身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由著名导演陈凯歌担任院长。这里是媒体人、影视人等研究僧的Paradis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