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自然病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15%,5年病死率为44%~85%。
临床注意:肝硬化患者出现腹胀明显、腰围增大、体重增长、下肢浮肿,要警惕不一定是发胖,可能是出现了腹水。经常遇到一些“大腹便便”的病人,但是四肢消瘦,腹部青筋暴露,着是典型的中医的鼓胀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肝硬化腹水。
腹水是指液体在腹膜腔中积聚。
腹水患者的体格检查表现包括腹部膨隆、液波震颤和侧腰叩诊呈浊音。体格检查表现的准确度不一,一定程度取决于腹水量、所用检查技术和临床情况(如,肥胖患者可能较难检查)。
肝硬化腹水有哪些症状?
●腹部巨大,可导致腹痛–患者的腹部一般会在短时间内增大。
●体重增加
●呼吸困难
●少量进食后即产生饱感
腹水有时可发生感染,引起较严重的腹痛和发热,有时还会导致意识模糊。
出现腹水和上述任何症状时,请立即就诊。
肝硬化患者为什么会产生腹水?
肝硬化患者腹水产生,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1)门静脉高压、肝功能减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水钠潴留。
肝硬化时,液体潴留的第一步是发生门静脉高压。肝硬化能导致肝内血管变形、阻塞,门静脉血回流受阻,门静脉系统血管内压增高,毛细血管静脉端静水压增高,水份漏入腹腔,形成腹水。
当门静脉压力<12 mmHg(1 mmHg = 133.32 Pa)时,很少形成腹水。研究表明断流术后腹水发生率远高于门体静脉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发展到一定地步的必然结果,是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及始动因素。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
门静脉高压引起脾脏和全身循环改变致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导致水钠潴留,也是腹水形成和相对顽固的主要原因。
(3)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降低,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因而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促使液体从血浆中漏入腹腔,形成腹水。当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腹水很容易产生。腹水的治疗白蛋白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4)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前列腺素、心房以及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其中内脏血管扩张是肝硬化腹水,特别是顽固型腹水循环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肾功能问题,如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5)淋巴回流受阻。
肝硬化时肝内血管阻塞,肝淋巴液生成增多,当回流的淋巴液超过引流能力时,也可引起腹水。如有乳糜管梗阻及破裂,形成乳糜性腹水。
上述多种因素中,其中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贯穿整个过程。腹水出现前常有腹胀,大量水使腹部膨隆、腹壁绷紧发高亮,状如蛙腹,患者行走困难,有时膈显著抬高,出现呼吸和脐疝。
部分患者伴有胸水,多见于右侧,系腹水通过膈淋巴管或经瓣性开口进入胸腔所致。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目标
腹水消失或基本控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治疗策略包括一线治疗、二线治疗及三线治疗:
一线治疗包括:①病因治疗;②合理限盐(4~6 g/d)及应用利尿药物(螺内酯、呋塞米);③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
二线治疗包括:①合理应用缩血管活性药物和其他利尿药物,如特利加压素、盐酸米多君及托伐普坦等;②大量放腹水及补充人血白蛋白;③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④停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扩血管活性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
三线治疗包括:①肝移植;②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或肾脏替代治疗;③腹腔α-引流泵或腹腔静脉Denver分流。
肝硬化患者该如何预防腹水?
1、严格戒烟戒酒
对于本身有肝病的患者,戒烟戒酒是首要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引起人体细胞增生恶变,抑制肝脏细胞的活性。红酒、白酒、啤酒中的酒精可以直接损害肝脏。
2、避免应用损伤肝、肾的药物
一些药物会损伤到肾脏、肝脏等器官,对于这些药物要特别注意。肝病的患者避免服用多种保肝药物,以免给肝脏更多的损害。
3、饮食清淡
肝硬化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为原则,宜少食多餐,并补充足量维生素。注意低盐饮食,少吃一些腌制咸菜、口味重的饮食。大量资料证明,低盐对于减轻腹水也有很大帮助。
4、保持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