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和喜庆的氛围中时,在白市驿镇,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白市驿喊堂,正以其穿越时光的魅力,为节日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文化色彩。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市驿喊堂不仅承载着古镇的历史记忆,更在春节期间,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记忆。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青石铺就的古驿道,诉说着空间的宏阔与时间的悠远。古时,从通远门出重庆入成都,古道全程1080里,一共要走10天,每天晚上落脚的地方自然形成10个驿站,白市驿占着起始站也是最后一站的重要地理优势。
▲喊堂传承人表演。受访单位 供图
在明清时期,为招揽来驿站歇脚的商客,老板都喜欢把已剖好的鸡、长块的肉以及肝腰心舌、甚至几根葱蒜挂在堂上横吊的竹竿上。
为了吸引商客注意,老板还会聘请一些脑瓜子灵光、又有一副好嗓子的专门替人吆喝的吆师吆喊揽客,久而久之形成了白市驿特有的“喊堂”艺术。
客人刚一落座,便会听到“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报菜名;客人点菜后,又立即用高八度的声音,包含客人提出的嫩、快、少红(不太辣)等要求一一唱传给后堂的厨师。
这时,从声音里客人似乎已感受到菜肴的色香味了。看账时,点着杯盘碗盏,速度之快不亚于计算器,像吐枇杷子似的,唱出菜名,单价合计,认可后便将席次、金额高声唱传给前堂的柜上(收银台)。
当得知已结账后,从内堂又高声传出道别语和收到小费后的致谢词,词语幽默、风趣而富于情感。这一切都是用韵白夹杂的声调唱出。有的音色之美,音域之宽,抑扬顿挫之得当,时常引得店门外的行人驻足聆听、欣赏。
▲喊堂传承人表演。受访单位 供图
喊堂表演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喊堂师傅的声调或高亢激昂,或低回婉转,将白市驿人的热情开朗、仁义孝道、江湖义气和诚实守信等美好品质,通过喊堂的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传递着诚信经营、热情待客的传统美德。
这种声音,如同穿越时空的长廊,将人们带回到那个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年代。过往的行人纷纷驻足聆听,仿佛被这来自历史深处的声音所吸引,沉醉在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白市驿镇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喊堂师傅们也积极探索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审美的作品,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目前,白市驿喊堂已被列为重庆高新区非遗项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传承人的努力与相关部门的保护,相信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让更多人领略到白市驿喊堂的独特魅力。
灵蛇献瑞
巳巳如意
热点关注:
长按关注西部(重庆)科学城
总编:邓晓伟丨副总编:李昊阳
主编:李童彤丨责编:王倩
来源:吴富强 | 编辑:范兴欣|校对:周翌
重庆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