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日益临近,处处张灯结彩,东西年食在轻快赶制,南北炒货随锅铲翻腾,空气里都是除旧迎新的喜庆味道,处处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年味当中。
这两天,在重庆高新区龙台社区美丽新城小区,居民们也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拿着小区公共收益回馈的礼物,邻里的欢声笑语在广场回荡。
美丽新城是龙台社区异地拆迁安置小区,居民大多由征地拆迁转非安置组成。村民是“上楼”了,但村民到居民的角色转变、平房变楼房的环境适应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环境脏乱、停车无序,邻里纠纷、居民和物业矛盾不断,物业收费率只有20%,居民对物业和社区工作认可度也是相当的低。
现在,一进小区,路宽了,整洁了,四季花香型树木处处可见,业主每年还能领到公共收益变现的大礼包,居民纷纷点赞。
短短几年,为何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环境是小区的颜面,首先要提升小区的“精气神”。
如何找到突破口?社区答案是,上前一步。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干部站了出来,带上锄头钉耙,到小区拔草、锄地、种绿植。看到小区日益变化,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也不断提高——“原来这是自家事”。平日抄起手旁观的居民纷纷动容,也陆续自发参与进来,发挥各自创造力,共同打造美好家园。
第二招,是探索构建“党建+民非+物业”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整合各方资源,改造小区荒地变停车场,既解决停车难问题,又实现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第三招,把居民当家人,以“家”温暖大家。譬如在“社区客厅”,居民就像回家一样,在沙发上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拉近了彼此距离,居民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更愿意配合社区的工作。社区还举办团年宴、春节游园等节庆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不仅调动了居民支持并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催生了居民自治的内生动力,推动形成了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
4年来,这一创新的基层治理方式成效显著。小区环境明显改善,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各类矛盾纠纷大幅减少,公益收入累计超300万元,物业缴费率更是升至90%以上。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小区将公共收益转化为看得见的实惠,回馈给所有业主,一些设施改造也有了资金来源,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城市治理的很多工作要靠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和社区这个平台去落实。
龙台社区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样本。
首先体现在治理理念的转变上。社区工作者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将“为民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实现服务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治理效率,更拉近了干群关系,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
在治理方式上,龙台社区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治理路径。譬如建立"社区议事厅",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推行"微心愿"认领活动,发动社会力量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开展"邻里守望"行动,构建互帮互助的社区氛围。这些创新举措,充分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龙台社区的实践表明,基层治理创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只有将治理创新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治理效能的最大化,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不断迈上新台阶。
03
从龙台社区,我们还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治理智慧: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真正的治理创新不是追求表面的政绩,而是要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现了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智慧。
群众事无小事,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围绕这一主旨,他们的目标,转变了。
——把社区工作成效体现在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坚守为民初心,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成效的根本标准,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好、顺民心的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龙台社区始终围绕着广大居民这一“关键多数”的需求展开。社区工作者深入走访,发现真正需要帮助的居民的诉求,确保每个困难都能得到及时解决。这种不搞“面子工程”、专注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赢得了居民的真心拥护。
在民生问题上,龙台社区展现出难得的耐心与定力。面对社区环境整治、老旧小区改造等复杂问题,社区没有选择“一刀切”的简单做法,而是充分听取居民意见,采取渐进式改革。比如在老旧小区电梯改造问题上,社区工作人员反复上门做工作,组织居民协商,最终找到了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种不急功近利、尊重民意的做法,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智慧。
龙台社区特别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民生工作可持续。他们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同时,建立“民生问题台账”,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跟踪解决。这些做法避免了“一阵风”式的治理模式,真正做到了民生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
很多人抱怨基层工作不好搞,事多且杂,难点在于人少。
龙台社区也只有11名工作人员和4名网格志愿者。
围绕这一目标,他们也“跑”起来了。
跑出速度,也跑出温度——工作人员都走出办公室,把办公桌搬进小区,上门入户,面对面征求居民意见,点对点倾听居民诉求,尽可能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糟心事、烦心事。
虽然人少,但他们“跑”起来的身影和家一般的温暖服务,常常让居民觉得他们无处不在,倍感暖心,带动居民打造出干净清爽的居住环境和和谐友爱的邻里关系——不仅改变了小区的环境,更改变了居民的心态,让曾经冷漠的社区变得充满温情和活力,昔日老旧安置小区完成美丽“蝶变”。
基层治理不是简单的行政管理,而是需要用心用情去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所以,只要真心为老百姓干实事,群众就会认同,所做的一切就值得。基层治理的核心也在于“实”字,只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很快,就要过年了,其实过年真正的意义在年前几天,在过年回家的路上,在和亲人置办年货的时候,因为,人总是在无限接近幸福的时候感觉最幸福;就像周五的下午永远比周末更让人快乐,因为,向往期待往往比拥有更让人开心。
基层治理千差万别,需要创新思路和方法,不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贴近群众需求的新模式、新路径,不论如何,总都是让人有美好的期待。
但终归一条——只要心中装着群众、行动为了群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热点关注:
长按关注西部(重庆)科学城
总编:邓晓伟丨副总编:李昊阳
主编:李童彤丨责编:王倩
记者:吴富强 | 编辑:雷鸣|校对:周翌
重庆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