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临近除夕的最后一天,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安储能)的结构和仿真研发组经理、资深仿真工程师张玉西博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张玉西和小组成员们。受访单位供图
早上7点刚过,“嘀嘀嘀”,工作群里的消息提示音打破了宁静。
“各位,9点咱们准时在会议室开会,关于年后要推的两个产品还有几件事要再梳理下。”
消息刚发出,回复便接踵而至。
“收到。”
“好的,我马上就把昨晚试验的情况发群里,大家看一下。”
……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离不开高效、环保的能源开发及对能源的存储和利用。储能作为能源转换的关键环节,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新型储能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清安储能,以其独特的储能解决方案以及在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的深厚的积累,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已经成长为了瞪羚企业。在清安储能的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过程中,有一群幕后英雄功不可没。
结构和仿真工程师,就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岗位。
在张玉西的小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新产品构建数字模型,并进行产品性能预演。
▲张玉西和小组成员们。受访单位供图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发现潜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避免在产品开发后期才发现问题,能够提高产品性能、节省研发时间以及降低试错成本。”张玉西说。
就在十多天前,清安储能成功推出业内首款Luminary Ultra Plus双相兼容侧面冷却储能系统。这一全新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储能系统在安全、能效和适配性等各方面的核心痛点,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更高效率和更高收益的解决方案。
“97%”。是该产品热管理仿真模拟和产品实际充放电运行的吻合度。
▲产品示意图
回想起收到组内热管理仿真工程师发送来的测试数据的时刻,张玉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笔记本边缘,内心激动万分。她说,“电池包不同环温充放电试验结束后第一时间,仿真模拟的吻合度可以被算出来。说实话,那几秒我特别紧张。”
当电池升温测试曲线以高于 97% 与仿真模拟的拟合度输出到报告上的时候,张玉西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紧张瞬间转化为难以言表的成就感与欣慰。“当时整个团队都特别激动,这是我入司后我们团队推出的第一款以仿真为牵动的预研产品,那一刻我真的对我们团队特别有成就感。” 张玉西的眼神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
记者了解到,在储能行业内仿真的精确度能够做到97%,极为少见。更为少见的是,团队用极强的专业力、凝聚力、执行力和攻坚意志,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了复杂的正向开发技术验证和发布。
也正是得益于精准的仿真模拟,Luminary Ultra Plus双相兼容侧面冷却储能系统在设计阶段就充分优化了散热结构与电路布局,避免了后期可能出现的过热隐患和能量损耗问题。更重要的是使得产品在实际运行中表现稳定,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大规模储能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
▲底部液冷板,制冷系统 COP 1.8 (环温45℃)
▲侧直冷系统,制冷系统 COP 3.2 (环温45℃)
为了让模型能够更精准,张玉西和团队成员们付出了诸多努力。他们不光深入研究储能系统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从电池的性能特点到电路的连接方式等。为了获取更多的灵感和经验,他们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从超算中心的前沿技术,到车载电池的成熟应用,都是他们学习借鉴的对象。“这些资料,最后为我们构建模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说话间,她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熟练地操作着仿真软件。
在构建散热结构模型时,她详细地定义了散热片的形状、尺寸、材质以及与电池模块的相对位置,通过复杂的算法模拟热量在系统中的传导和散发过程。对于直冷板的装配方案她的团队更是精心设计。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张玉西团队大胆提出 “将直冷板在底部安装的传统变为侧面安装” 的创新方案。经过小组的反复计算,研讨和验证,一致认为该方案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直冷板结构优化散热路径,提升热管理能效。
“设计仿真模拟,就是要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都考虑到,并且给出解决方案。”张玉西严肃地说。而在漫长的研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常有的事,也会迷茫,怀疑自己的计算准确性。但张玉西总是和团队的成员们,一次次冷静分析,积极思考,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毕竟我们组的工作就是要以产品思维为导向,场景牵动业务,业务牵动技术。有了钉子,定制开发锤子,做针尖技术正向开发和技术导入,这样开发出的产品才有竞争力。”张玉西认真地说。
到记者发稿前,已有来自海内外的多家能源企业、项目开发商对这款产品投来关注的目光,合作意向纷至沓来。张玉西和她的团队,没有时间在成功的喜悦中沉浸太久,毕竟“春”已至,奋斗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热点关注:
长按关注西部(重庆)科学城
总编:邓晓伟丨副总编:李昊阳
主编:李童彤丨责编:王倩
记者:王柯岚 | 编辑:雷鸣|校对:周翌
重庆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