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的到来,在重庆高新区,越来越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不断升温。
春节期间,走马镇人声鼎沸,茶楼里说书声此起彼伏。走马镇是重庆高新区的一个镇子,这里流传着一种以“走马”(赶马)为职业的人群口头创作并传承的民间故事,人们通常将其称作“走马故事”。
▲走马故事。雷键 摄
在过去,来往商贾到走马已人困马乏,天擦黑入山,客货都不安全,行人客商多选择在此歇宿。古镇里一到傍晚茶馆、戏台、酒楼多热闹起来,来往商贾将走南闯北听到的故事传说相互交流,经过口耳相传,渐渐成为了走马独特的民间故事。
▲走马故事。雷键 摄
走马民间故事内容庞杂、类型多样,除了民间传说故事的一般类型,如神话仙话、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民俗传说和生活故事等,还蕴藏着其他独特的文化信息,诸如巴人图腾龙蛇的传说等。作为古代巴文化的重要遗存,这类故事的数量相当大。
据统计,如今,全镇故事家累计有310余人,提供了故事目录1.3万余条,由相关文化部门记录故事1.2万余个、民间歌谣3000余首、谚语4000余条。
“走马故事以神话和仙话为主,夹杂着地方风物传说,同时有着借仙警世、借古喻今、寓教于乐的特点,听起来神而不诞,淡而有味。”走马故事非遗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走马故事。雷键 摄
为了将非遗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走马小学开设民间特色文化实践,将走马故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该校从2000年开始,就举办走马民间故事小小传承人的讲述活动,通过多人演绎的方式,让原本单一的故事情节,在孩子们的表演下,显得栩栩如生。
如今,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古镇中,茶馆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街上鞋匠的叮当声、小贩的吆喝声,老店小吃及各种传统建筑和工艺店铺,还原了一个鲜活的古镇。
在大年初一的炮竹声中,越来越多的如走马故事一样的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与我们深情相拥,他们从历史中缓缓走来,正在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灵蛇献瑞
巳巳如意
热点关注:
长按关注西部(重庆)科学城
总编:邓晓伟丨副总编:李昊阳
主编:李童彤丨责编:王倩
记者:郭雨嫣、雷键 | 编辑:范兴欣|校对:周翌
重庆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