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堪比埃博拉!中国博后一作Cell论文,解析尼帕病毒聚合酶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

学术   2025-01-21 14:05   上海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是副粘病毒科的一种包膜 RNA 病毒,在人类中,尼帕病毒的感染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或脑膜炎,死亡率高达 40%-70%。相比之下,以高致死率著称的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后死亡率平均为 50%(20%-90%)

自 1998 年在马来西亚发现尼帕病毒以来,孟加拉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从蝙蝠传入人类的尼帕病毒外溢事件,尼帕病毒也曾在印度和菲律宾引起疫情。

尼帕病毒由蝙蝠携带,可传播给猪和人类,还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感染人类,并可以通过咳嗽时产生的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虽然之前的尼帕病毒疫情规模有限,但其可能具有大流行的潜力,因为尼帕病毒感染者可能无症状。

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尼帕病毒感染的疫苗或抗病毒药物,这凸显了公共卫生防范方面的差距。由于这些原因,尼帕病毒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与发展蓝图的重点疾病清单,迫切需要加速研究和制定对策。

2025年1月20日,哈佛大学医学院及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Side HuHeesu KimPan Yang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Nipah virus polymerase complex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解析了尼帕病毒聚合酶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为开发靶向尼帕病毒聚合酶的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


尼帕病毒(NiV)是一种蝙蝠传播的人畜共患 RNA 病毒,对人类具有高度致病性和致死性。尼帕病毒聚合酶介导病毒基因组复制和 mRNA 转录,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药物靶点。

尼帕病毒聚合酶大蛋白(L)磷蛋白(P)组成,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确定了尼帕病毒聚合酶 L-P 复合体的冷冻电镜(cryo-EM)结构,分辨率高达 2.3 Å,并对尼帕病毒聚合酶进行了结构、生物物理和深入的功能分析。

该研究显示,L 蛋白与一个长的 P 蛋白四聚体卷曲螺旋进行组装,该卷曲螺旋由一束 ⍺-螺旋在顶部覆盖,其在溶液中可能是动态的。与已知的 L 蛋白抑制剂进行对接研究有助于阐明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的机制。此外,该研究还确定了 L 蛋白中对转录和 RNA 复制均必不可少的特征,以及对 RNA 复制的影响大于对转录影响的突变。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有可能有助于理性开发对抗尼帕病毒感染的药物。

论文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 Side Hu 表示,希望我们的这一发现能激发对尼帕病毒的研究兴趣,从而促进其他人的进一步研究,加深对这种致命病原体的新认识。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其他团队像我们一样公开分享他们的数据,并帮助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4)01434-X
设置星标,不错过精彩推文
开放转载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微信加群 
为促进前沿研究的传播和交流,我们组建了多个专业交流群,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还请注明。


在看,传递你的品味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重点关注最具转化应用前景和价值的生命科学前沿研究,深度访谈和报道生命科学领域前沿学者及创新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