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学术   2025-01-30 17:02   上海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极端干旱通常会降低草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对自然为人类提供的贡献产生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在不同类型的草原之间以及随多年极端干旱而随时间变化的程度仍不清楚。

2025年1月29日,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韩兴国、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Melinda D. Smith、北京林业大学庾强等人在国际顶尖下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Contrasting drought sensitivity of Eurasian and North American grasslands 的研究论文。据悉,这篇论文也是北京林业大学和河北大学的首篇 Nature 正刊论文。

该研究通过比较,发现了中美草原生态系统截然不同的干旱敏感性,并揭示了响应机制。

该研究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生态系统对长期干旱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草原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河北大学韩兴国教授(左)、北京林业大学庾强教授(右)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通过一项协调一致的分布式实验,模拟了四个生长季的干旱(降雨量减少约 66%),对欧亚大陆北美(北半球两个最大的以草为主的区域)降水梯度范围内六个具有代表性的草原内部以及彼此之间的干旱敏感性进行了比较。

在欧亚大陆的草原上,干旱导致地上植物产量大幅下降,且这种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而在北美草原上,干旱导致的产量的下降则较为温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旱对欧亚大陆物种丰富度的影响从积极转为消极,但在北美则从消极转为积极。这些草原上植物产量的不同反应伴随着欧亚草原上较不常见的植物种类从属物种减少,而在北美草原上则有所增加。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欧亚大陆草原对极端干旱的生产敏感性高于北美草原对极端干旱的生产敏感性,极端干旱导致它们的产量分别减少了 43.6% 和 25.2%,并且从属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相对于优势物种而言,数量较少、生态位较窄、对生态系统贡献较小的物种)在决定极端干旱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78-7
设置星标,不错过精彩推文
开放转载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微信加群 
为促进前沿研究的传播和交流,我们组建了多个专业交流群,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还请注明。


在看,传递你的品味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重点关注最具转化应用前景和价值的生命科学前沿研究,深度访谈和报道生命科学领域前沿学者及创新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