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刘真/木良善/李辰/孙怡迪/朱文成团队利用比较蛋白组学阐明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成功与失败

学术   2025-01-24 08:15   浙江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哺乳动物着床前胚胎发育包含受精、合子基因组激活(ZGA)、滋养层细胞和内细胞团的分化(第一次谱系分化)等关键生物学事件。近年来,随着单细胞/微量核酸测序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在早期胚胎转录组、表观组和翻译组的解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极大地推动了对哺乳动物着床前胚胎发育的理解。


已有研究显示早期胚胎发育阶段,转录和翻译之间存在大量的解偶联调控。蛋白质是细胞发挥功能的主要分子机器,因此全面深入的蛋白质组研究对于理解早期胚胎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蛋白质不具有核酸的可扩增特性,先前的胚胎蛋白质组学研究通常需要大量胚胎样本,或者蛋白质的鉴定深度较为有限。目前,只有少数研究从蛋白质组层面解读了早期胚胎的发育。


2025 年 1 月 23 日,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刘真孙怡迪朱文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木良善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辰等人合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proteomic landscapes elucidate human preimplantation development and failure 的研究论文。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团队优化了此前开发的超灵敏蛋白质组学技术体系,并通过低投入的样本描绘了人类和小鼠着床前胚胎的深度蛋白质组景观图谱。团队结合跨物种比较和多组学整合分析,系统性地解读了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并围绕临床上常见的低质量胚胎的形成进行了单胚胎蛋白质组分析。


该研究为理解哺乳动物着床前胚胎发育提供了跨物种的新资源,为通过多组学解析早期胚胎发育机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研究人类着床前胚胎发育失败建立了新范式。


研究的主要内容


总的来说,该研究在技术改进、资源挖掘、发现探索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整合,为理解人类和小鼠的着床前胚胎发育,以及人类着床前发育失败提供了新的视角、资源和思路。


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刘真研究员、孙怡迪研究员、朱文成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木良善医生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辰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朱文成博士、研究生孟娟刘文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李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助理顾蕾为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cell/abstract/S0092-8674(24)01470-3

设置星标,不错过精彩推文
开放转载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
 微信加群 
为促进前沿研究的传播和交流,我们组建了多个专业交流群,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小编微信进群,由于申请人数较多,添加微信时请备注: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还请注明。


在看,传递你的品味

生物世界
生物世界重点关注最具转化应用前景和价值的生命科学前沿研究,深度访谈和报道生命科学领域前沿学者及创新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