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回老家,猛然发现已无旧友

文化   2024-10-09 17:11   湖南  

出品 | 你也来这躲一下嘛

作者 | 十年

微信号 | shinianyuppie10

五年前左右,我每次节假日回家会有一个“与老朋友聚聚”的期待,但是这几年,这个期待几乎消失,今年更是已经绝种。

即使没有安排出时间,但我也试探性的发了个信息问了问,无一例外,发小同学不是在外旅游,就是我连见面都已经生疏到不知再说些什么的老朋友。

这次国庆回家待了三天两晚,我对于回老家的期待,

一是看看老人,姑姑以及新一代晚辈亲戚,在我有时间的时候相处些日子。我其实看得特别开,也透,除了父母之外,我最在意的就是我的爷爷,所以这是必须去看看的。

其次跟亲姑姑们联络一下感情。至于表哥表姐,以及他们的孩子之类,只是顺便看看。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见了——这句话我爸从小就在我耳边唱,导致我深信不疑。对于小朋友的爱,我也从小时候的孩子王,到现在变得有所保留,甚至有点西方人的冷漠与自私感(这是有原因的,其实是时代社会的原因,社会分工方式的不同)

例如远一点点的亲戚,我都觉得‘断生即可’,不需要付出什么感情。因为没有付出,就没有链接,相应的没有期待,安全又清净。


回老家的第二期待便是去吃一些儿时回忆的美食,我每次必吃的便是高中门口的卤粉,以及家旁边小巷里的麻辣烫。

这种店铺天天都开门,在那里等着你,他永远不需要你特意约他的时间,以及基本绝不会有落空的感觉,他的味道也多年不变,比什么“友情”感觉也更加牢靠。

再借着散步,看看家乡的风貌以及童年常途经的街道面貌。

以前还有——“期待与发小的聚聚”这一项,但到今年,以及以后的每一年,我觉得已经从我的事项单上永久性的消失了。

其实这是一种微妙的感觉。但是我知道早晚会来。

人和人的关系,其实讲究一个你来我往。你联系我,我也联系你,就有联系;你给我点赞,我也给你点赞,就是存在。若是你也不联系我,我也懒得联系你,关系便断了。

但是,若总是一个人主动的关系,也难以持久。

我其实一直处于主动型的人,但若对方一直无所谓或者敷衍的态度,我会非常不舒服,两次以上,我便会直接摊开表达我的不爽。

也就是说穿【好像我想与你相处,但你可能不想,原因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是你的这种态度伤害到我了,我决定终结这段关系,我跟这段关系告个别。】随后可能是将微信一同删除,或在我心里永远的拉黑。

很多时候,其实我非常清楚这种关系凋零的原因。是难以避免的,一是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况且不说以后家庭孩子需要占据你的精力,

成年后的我们光是搞钱这一件事情就已经让人精疲力尽了,跟几乎除了学习,没有任何主线任务的学生时代截然不同。我们的人生主题变了。

但时间是挤出来的,我认为凋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不一样了,也无法再相同了。

学生时代,我们走的路大致是同一条路,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共同话题可以相互探讨。

但成年之后,很多的选择不再相同,选择出的路也大相径庭。我们逐渐成为了不同轨道上的人,慢慢成为了不同圈子、不同阶层的人。那自然而然变得越来越远。

这个远倒不一定是物理距离上的,若是价值观高度匹配,能够聊到一块儿,通过互联网也能保持比较紧密的联系。但价值观一直保持同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每个人所接触到的世界,圈子、人脉、眼界、认知的提升速度和层次是完全不一样的。

像是我前两天听的一档播客节目,主题叫做【中年人,真的没有友情了吗?

里面的嘉宾谈到,很多年的朋友一起出来,带着孩子一起玩一玩,聊唠家常,过去的事情还是可以聊,但是我们不再会去讨论一些价值观了,因为很多东西他已经定型了,

如果两个不同的人去讨论,那无疑是在想说服对方。这是非常累,而且没有必要的事情。

所以大家只会去聊一些比较浅层的家长里短,街坊邻居,而不再会聊一些深度的话题,但这些在目前的我眼里,是最重要的交流部分,甚至是意义所在。若不能谈深度话题,在我心中有点类似于浪费时间。

因为我也尝试过这样和老朋友叙叙旧,但这样也仅此一次,因为我们能聊的只有过去那些回忆。而那段和同学、老师的回忆,他已经不会再有任何增量了。

所以我们下一次如果还是为了这个话题,没有任何的新意,但新的东西我们无法共同探讨,我们的相聚也便戛然而止,再也没有任何交集。

就类似于【选择留在小县城和去北上广打拼】的人,他们难道底层价值观是相通的吗?即使嘴上说着羡慕彼此,但人的一生终究是自己的选择,大家都是用脚投票的个体。

你打心底里觉得真正好,真正会发财的好东西,你难道会舍得让给别人,不去走那条路吗?

人和人长久的关系在于相互吸引,双向奔赴。这个吸引和奔赴的前提在于同频共振,也就是你们大致是一条路上的人。你们会做同样的选择,这些选择会让你们遇见彼此,也不必拽着曾经的他不放。

以前还总憋着一股劲儿,觉得一定要混得好,不联系就不联系。但现在连这种执念都没有了。我要混得好,过得潇洒,只是为了我自己。对过往朋友的不在意,是因为与我已经毫无关系。

甚至我开始理解,欧美人的冷漠与薄情,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人生选择,社会分工,价值观让我们走向了不同的路,我们只能如此。

看到有一段话说:

【朋友的疏远大概分为两种。

天各一方的两个人,慢慢失掉了联系,彼此不知道近况,多年以后聚首往往就只能相对无言了。

另一种就令人唏嘘的多了,两个朝夕相见的人,彼此的境遇竟因着造化相去渐远,这时心里也会慢慢生出一种无力感来,因为无论怎样做怎么说也只能感觉心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但两种其实是一种,终归会变成同一种。这种疏远犹如地心引力一般的无法抵抗,殊途同归。各自安好即可。

往期内容:
出国后,发现没见世面的时候也挺好
发现了男朋友的大秘密后,我通透了
女生独自一人在美国旅行有多危险?
作者介绍:
十年,专注于个人成长与亲密关系类文章的创作与分享,小太阳用文字记录自己永不止步的感性冒险人生。
【有一些在公开平台不能说的观点,还有日常分享及热门事件的解读,以及平时的思考、情感干货都发到shinianyuppie10那边去了,大家可以去➕一下」

(需要情感问题答疑,可扫码咨询)

添加微信备注:游学,可免费领取价值199的【美国游学】游记见闻文档。


你也来这躲一下嘛
我相信文字的力量,也相信写作的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