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39年7月1日,奥斯曼帝国第三十任苏丹,被誉为“开明专制君主”的马哈茂德二世逝世,死后他的儿子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继承了他的苏丹之位。存在了五个多世纪的奥斯曼帝国也迎来了它的落幕终章......
马哈茂德二世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Abdul mejid I/عبد المجيد اول)生于1823年4月,是奥斯曼帝国的第三十一任苏丹,于1839年7月2日—1861年6月25日在位。同时他还兼任伊斯兰政治、宗教的领袖哈里发。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
阿卜杜勒·迈吉德生于伊斯坦布尔比锡达斯的萨希尔宫或托卡比皇宫,他的母亲是马哈茂德二世的第二任妻子:苏丹皇太后贝兹米雅莱姆(Bezmialem),原名苏茜(1807年-1852年),是一位俄国犹太人(一说是切尔克斯人)。
贝兹米雅莱姆这位非同寻常的苏丹皇太后,从阿卜杜勒·迈吉德小时候起就对他影响颇深,因此在阿卜杜勒·迈吉德登基之后,这位皇太后仍然对帝国的国事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贝兹米雅莱姆
阿卜杜勒·迈吉德自小在奥斯曼皇宫接受欧式教育,能操流利的法语,对文学及古典音乐尤感兴趣,这与他的弟弟、未来他的继承者: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一模一样。此外阿卜杜勒·迈吉德举止柔和,肢体纤细,因此被人称作“最温文尔雅的苏丹”。
阿卜杜勒·迈吉德
不过与瘦弱外表不同的是,阿卜杜勒·迈吉德内心却是一个长于思虑、严肃认真的年轻人。英国大使斯特拉特福德·坎宁第一次见到这位苏丹,就认为他可以成为自己的“学生”。
在斯特拉特福德·坎宁看来,这位苏丹“性情和善,具有透彻的理解力和清晰的责任感,举止庄重却不骄傲,还拥有他的祖先身上难得一见的仁慈之心。他的个性使他更愿意用温和而开明的方式推行改革。他没有足够的魄力去启动某一项改革,但乐于批准和推动改革的进行。”
斯特拉特福德·坎宁
随后在斯特拉特福德·坎宁和阿卜杜勒·迈吉德之间,二人建立起了一种大使与君主之间罕见的亲密私人关系。因此,斯特拉特福德·坎宁从阿卜杜勒·迈吉德即位伊始就对他的政策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
在其父马哈茂德二世死后的第二天,即1839年7月2日,16岁的阿卜杜勒·迈吉德正式登基继位。如果说阿卜杜勒·迈吉德苏丹并没有继承其父马哈茂德二世的出众能力,但他至少展现出了良好的意愿。
这个年轻人继位之初便热切地想要效法父亲马哈茂德,延续其父未完成的道路,完成马哈茂德的改革,但他显然不具备他父亲那样独挑大梁的能力,因此年轻的苏丹需要得到优秀而可靠的顾问的帮助。
他曾经对斯特拉特福德坦言:“如果能找到十位帕夏来帮助自己,我就可以对成功充满信心”。为此年轻的苏丹得到了一些开明维齐尔的支持,如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阿里·帕夏及福阿德·帕夏等。
斯特拉特福德
另一方面,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在任时也必须要与反对改革的保守派相周旋,为此他成为了历史上首位会在特设的日子(通常是星期五)亲自处理公众申诉的苏丹。他还亲自出巡帝国各地,视察坦志麦特/坦齐马特改革(Tanzimat)的成效。
比如公元1844年,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就先后到过伊兹密特、穆丹亚、布尔萨、盖利博卢半岛、恰纳卡莱、利姆诺斯岛、莱斯博斯岛及希俄斯,还在1846年巡视帝国在巴尔干半岛诸省。
从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最初的统治来看,这位年轻人似乎能够成为帝国未来的拯救者,但在风云变幻的19世纪,个人的努力终究还是敌不过时代的滚滚浪潮......
开启改革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继位之初,奥斯曼帝国正处于重要关头。正当父亲的死讯传达至伊斯坦布尔之际,奥斯曼帝国军在尼济普被叛变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给击败。
穆罕默德·阿里
穆罕默德·阿里讹称亚历山大港已被苏丹的顾问卖给俄国,使奥斯曼海军上将艾哈迈德·费夫齐·帕夏(Ahmed Fevzi Pasha)将港口交给对方,随后艾哈迈德·费夫齐率领奥斯曼帝国的整个海军舰队横渡地中海赶往亚历山大港,投奔穆罕默德·阿里麾下。
艾哈迈德·费夫齐·帕夏
眼见穆罕默德·阿里势力壮大,在欧洲势力的介入下,穆罕默德·阿里最终被迫妥协,奥斯曼帝国免于受到进一步的攻击,而穆罕默德·阿里则重新占据叙利亚、黎巴嫩及巴勒斯坦地区,奥斯曼帝国的危机暂时解除。
在国内,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统治初期,年轻苏丹的政策往往会随着相互敌对维齐尔的更迭而左右摇摆。而在他执政初期的维齐尔之中,有一位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的堪称是佼佼者。
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Mustafa Resit Pasa)是一位外交官,曾经在奥斯曼帝国驻巴黎大使和其他岗位上有优异的表现。在马哈茂德驾崩时,身为外交大臣的雷希德正在伦敦执行特殊的出使任务。
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
当时,革命和改革的思潮又开始在西方风行,听闻老苏丹驾崩消息而迅速回国的穆斯塔法·雷希德·帕夏,努力想要向欧洲国家证明:奥斯曼帝国也能向欧洲人那样建立起现代政府体系!
雷希德一边敏锐观察着欧洲国家的态度,一边起草了一份实际上相当于马哈茂德二世遗嘱的改革法案。1839年11月3日,在大萨拉基里奥宫的花厅(这里原本是宫廷甜点师准备玫瑰蜜饯的地方,因此得名),这项法案在阿卜杜勒·迈吉德苏丹、外国使节(以往他们不会受邀参加这样的仪式)和奥斯曼官员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公布。
花厅御诏
这项法案后来被称作“花厅御诏”(Hatti-Sherif of Gülhane)或“御园敕令”,它与后来公布的一系列法案被统称为“坦志麦特/坦齐马特改革”(Tanzimat,即为“重组”之意),亦称“仁政改革”。
坦志麦特改革是土耳其封建统治集团内的改革派,为巩固奥斯曼帝国统治而推行的改革运动,在客观上具有资本主义倾向。这次改革虽然没有巩固帝国的统治,但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造就了一批社会进步力量。
而花厅御诏也就成为了伊斯兰世界最早的一份宪法性文件,实际上是一份规定了法律、社会和政治权利的宪章。苏丹本人也宣誓遵守花厅御诏的根本理念和议事机构随后做出的决议。
花厅御诏宣布各族臣民一律享有人身、名誉和财产的不可侵犯权; 实行常备兵役制; 设立法制机构等。文件还谴责包税制,宣布“将来每一个奥斯曼臣民都应视其财产状况课以严格的一定数量的赋税”。
敕令颁布后,整顿税收制度成为财政改革的主要内容。1840年4月18日法令统一了什一税税率,规定只能征收收成的十分之一,并废除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在缴纳土地税方面的差别,只保留统一的什一税的名称。
另一个法令废除了包税制,什一税改由财政部委派的税收官员征收。法令还取消了非常税“阿瓦里兹税和尼聚勒税”。非穆斯林缴纳的人丁税改由非穆斯林的教会团体首脑征收。但许多改革措施没有得到真正贯彻,有的甚至被迫取消。
花厅御诏实际上承载了马哈茂德统治晚期形成的各种计划和理念,对之加以提炼,落实成具体的文字,并将成为崭新的奥斯曼帝国体制建设中的基石。即便历经挫折和变迁,花厅御诏仍将在接下来的20年中不断演进......
执政生涯
1839年“花厅御诏”之后,奥斯曼改革便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值得一提的是,同时期的中国也发生着著名的“虎门销烟”。1845年,爱尔兰大饥荒导致过百万人死亡,有传言说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宣布向爱尔兰农民捐出一万金币振灾。
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
但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却要求苏丹只捐出一千金币,因为她只愿捐出两千金币。阿卜杜拉·迈吉德一世于是就捐出一千金币,但暗中派出三艘装满食物的船只前往爱尔兰。英廷则尝试阻挠船只进入,但船只最终抵达德罗赫达,由奥斯曼帝国的水手卸载食物。
维多利亚女皇
1847年,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在贝拉贝伊皇宫将电报的专利权颁授给萨缪尔·摩尔斯,苏丹也亲自试用过这新发明。
1849年,拉约什·科苏特等人在匈牙利起义失败后向奥斯曼土耳其寻求庇护。奥地利及俄国要求苏丹交出他们,但为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所拒绝。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又于1856年2月颁布法令哈特-艾·于马云(Hatt-ı Hümayun),在克里米亚战争接近结束时被追加入哈特-艾·沙里夫。
拉约什·科苏特
法令订明,苏丹每一位国民的性命和财产都应得到保障,税项必须合理征收,以正义公平的原则管治,所有人都应有宗教自由及相对的民权。这与穆斯林的管治阶层及阿訇完全抵触。在一些偏远地区,法令强制执行,导致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在任时爆发了多次叛变。
虽然奥斯曼积极改革,但积重难返的奥斯曼帝国的虚弱还是招致了邻国的贪婪: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早在英国访问的时候就叫嚣要瓜分这个西亚病夫了。而收容拉约什·科苏特和约瑟夫·贝姆等人的行为,更加引起了俄国的不满。
尼古拉一世
俄国为挑起争端,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在帝国境内建立东正教徒保护地的要求,这一无理的要求自然为帝国政府所拒绝,俄国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占领土耳其的附庸国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公国。
1853年10月4日,奥斯曼特权在英、法的支持下对俄宣战,史称“第九次俄土战争”,或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同年11月,俄罗斯舰队在锡诺普海战中攻击奥斯曼土耳其舰队。
克里米亚战争
1854年1月,英、法舰队驶入黑海,并于3月27—28日先后对俄宣战。此时撒丁王国也与法缔盟,于1855年1月对俄宣战。战争的结果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俄国黑海舰队全部覆灭,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去世,奥斯曼帝国靠结盟而赢得了这一场俄土战争。
尼古拉一世
1854年8月25日,战胜之后的奥斯曼帝国获得了首笔外国贷款,紧接着贷款而来的就是西方商品潮水般的涌入,这些使得奥斯曼传统的小农经济进一步破产,同时也催化了奥斯曼内部的资本生长,加速了资产阶级和生成。
1856年,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被授以嘉德勋章(即“嘉德至高骑士团勋章”,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通常授予英国骑士,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骑士勋章和英国荣誉制度最高的一级),成为了第717位嘉德骑士。
嘉德勋章
此外,他又被授以塔与剑勋章(即“古代最高尚的塔剑勋章、英勇、忠诚和功绩勋章”Antiga e Muito Nobre Ordem Militar da Torre e Espada, do Valor, Lealdade e Mérito,是葡萄牙骑士勋章,也是葡萄牙荣誉制度的顶峰。),成为第52位大十字(圣地牙哥骑士团的大十字级别)。
塔与剑勋章
公元1861年6月25日,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在在伊斯坦布尔逝世,死于结核病,终年39岁,遗体葬在伊斯坦布尔。死后其弟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继位,因为他是当时奥斯曼家族里最年长的。
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
纵观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一生,他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奥斯曼钞票的流通(1840年);重组军队(1834年-1844年);奥斯曼国歌及国旗的采用(1844年);参照法国的模式重整财政系统;
参照法国的模式重整民事及刑事法,设立“梅杰利斯-伊·马阿里夫·乌穆米耶”(1845年),这是奥斯曼议会(1876年)的雏形;设立公共教育议会(1846年);设立首所奥斯曼的现代大学(1848年);废止向非穆斯林征收的人头税(1856年);
允计非穆斯林参军(1856年);以及多个改善公共服务及振兴商业的措施。另一个重要的改革是法律不再规定必须佩带头巾,土耳其毡帽逐渐流行。欧洲的时尚亦被法庭采纳(1925年,大国民议会制定“帽子法”,禁止佩带土耳其毡帽)。
总的来说,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年少有为但却英年早逝,他对于改革和拯救帝国的愿望可堪与其父马哈茂德二世相提并论,并且由他开启的坦志麦特改革,在奥斯曼晚期奇迹般的复兴了帝国,又给奥斯曼延续了几十年的国祚。
但时代浪潮滚滚而来,又怎是一介凡人可堪阻挡的呢?在革命和战争的19-20世纪,新的阶级终将登上历史舞台中央,新的体制也将冲毁旧的制度,土耳其共和国的新芽也将在奥斯曼帝国的腐朽残壁边茁壮成长......
参考资料:《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