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长平之战的谜团

文摘   2024-11-06 10:03   浙江  



长平之战,司马迁仅用短短几百字便把整个战役过程呈现在我们面前。正因为字数少,才导致读者的一些误区,例如:
赵国应不应该接受上党?
长平之战到底打了多久?
长平之战,赵国严重缺粮吗?
赵王因缺粮,要速战速决?
长平之战战败,是因为赵国国力不行吗?
长平之战,秦军伤亡过半?
赵王为什么不用李牧?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分析一下。
历史背景
秦国在战国开局很差,内部政局混乱,外部被魏国压制,随时有灭国危险。
不怕开局差,只要结局好。随后秦国撞大运,齐国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把魏国打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强势崛起,偷袭魏军,魏国被赶出关中。
赵国也通过胡服骑射强大起来,赵武灵王甚至干涉秦国国政,甚至打算出九原灭秦,可惜赵武灵王在沙丘被饿死
这时的战国强国为楚、齐、秦、赵。
楚怀王即位后,楚国衰弱。秦国长年攻伐楚国,不仅楚怀王被诓骗死在他乡,连楚国都城都被白起端了。
没有最惨,只有更惨。齐国北灭燕国,西破函谷,南并宋国,割楚淮北,西侵三晋,成为超强。齐湣王“欲并周室,称天子”,引发众怒。秦、燕主导五国伐齐,齐国被打穿,只剩莒和即墨,齐湣王抽筋,一个字了得。
楚、齐被打废,战国强国只剩

得河东,望上党
相比齐国地处平原无险可守秦国可谓是四塞之国。虽然秦占函谷关,但关中并不是没有弱点,缺陷便是关中的东北角。秦国只有占领魏国的河东,甚至上党、太原,才能拱卫关中。(见为什么汉唐定都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一文读懂中国首都变迁史)
秦国对三晋老冤家也是没闲着,前293年白起在伊阙之战灭韩魏联军24万。前273年在华阳之战干掉韩赵魏联军15万。另外,秦对三晋,歼敌数万的战役数不胜数
范雎入秦后,采取远交近攻策略。魏韩两国首当其冲,不断被蚕食。魏国不得不完全放弃魏国西部领土河东。韩国上党这块大肥肉暴露在秦国面前。
因韩赵魏来源于三家分晋,封地犬牙交错,韩国国土像个葫芦,被野王分成了上党和本土两部分。只要秦国占领野王,韩国就被一切为二

说干就干,前264年白起攻占韩国陉城,前262年又攻占野王,从两面包围上党。上党成为韩国飞地,即将成为秦国口中的大肥肉。
韩国割让上党给秦国求和,但上党太守靳黈不从。韩王惧怕秦国,罢免了靳黈,派冯亭接任上党太守。
冯亭上任后,和官员商量说:“秦国步步紧逼,不如把上党割让给赵国,秦国必定会攻打赵国,韩赵便会联合,共同对抗秦国。”

赵国愿不愿意接烫手山芋?
天上掉馅饼,傻子才不愿意要。赵王不是傻子,肯定愿意要。
想不想是一回事,敢不敢是另一回事,全凭实力
赵国敢吗?
看看赵国这几年的战绩,赵国屡次攻伐齐、魏,基本全胜,蒸蒸日上;秦国屡次攻打赵国,赵国败多胜,只打胜了阏与之战,还不是歼灭战,而是击溃战。
赵国虽然弱于秦国,但的确是老二。不想当老大的老二不是真爷们,赵孝成王是爷们。
赵孝成王年轻气盛,想像爷爷赵武灵王一样有番作为。他想要得到上党,便寻求两位叔叔的支持。他先和平阳君赵豹商量。平阳君不敢要,说:“秦国这次就是要得上党,志在必得,韩国把上党送给赵国就是嫁祸赵国。秦国费了那么大劲,最后却是赵国得利,赵国弱于秦国,不能得罪呀!”
赵孝成王一看平阳君反对,就寻求平原君赵胜的支持,他说:“出兵百万,一年也打不下一座城,韩国把上党17座城,送给我,这可是大利呀!”
平原君也觉得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得到了平原君的支持,赵孝成王立马去接收上党的土地。由此引发长平之战。

赵国应该接受上党吗?
站在马后炮视角,长平之战,赵军死45万,由满血到血亏,所以赵国压根不应该接收上党。
其实这种想法就是幼稚即使赵国不惹秦国,秦国就不攻打赵国了吗?
我们看地图就会发现,如果秦国占了上党, 就控制了太行山,翻过太行山,就是赵国都城邯郸了。这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赵国必须得到上党。
赵国得到上党后,双方并没有立即开打。双方在外交谈判。
为什么要外交谈判?
秦国炖了几年的鸭子,被赵国吃了,不甘心。但赵国实力很强,秦国冒然出兵不但可能夺不回鸭子,甚至还可能吃亏。所以如果能谈判,让赵国理亏退地,再好不过了。
赵国虽然抢了秦国的鸭子理亏,但也想造成既成事实,派军在上党边界修堡垒、修城墙,打算让秦国知难而退。
秦赵两国的底线压根不在一个频道上。秦国和赵国谈了2年,发现赵国这伙计死赖。对付老赖,只有出手,用拳头解决问题。来,看看谁的拳头更硬!

廉颇在长平之战的表现怎么样?
前260年,秦国派王龁破高平关,攻占上党。四月,王龁东进,赵国派廉颇率军抵御。
赵国为什么派廉颇打这一仗,因为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长平之战前,廉颇攻打齐国、魏国、秦国等国都赢了,保持全胜战绩。就是长平之战后,廉颇也是屡败燕军,战国名将,不是吹的。
长平之战时,蔺相如病了,赵奢死了,乐毅是外人,廉颇最合适。

此时高平关被攻破,秦军被放进了晋城盆地,赵国被动了。廉颇到现场后,便想找回场子,积极夺回高平关
我们看历史记载,秦赵两军时有交手,赵军进攻秦军侦察兵,秦军侦察兵又斩杀了赵军副将赵茄,战事激化。
六月,秦军攻破赵军,夺了两个鄣堡,干掉了四个都尉,赵国在高平西部的据点全部失守
这几仗说明,虽然王龁比不上廉颇,但是一力降十会,秦军整体战斗力比赵军要强
长平关也丢了,沿途的堡垒也丢了,廉颇不得不向北回撤,构筑新的防线。
七月,赵军高筑壁垒不出。但是,秦军再次攻破赵军阵地,俘虏了两个尉官,占领了西壁垒
打是打不过了,廉颇继续退守,沿丹河构筑加固东壁垒,防御秦军。秦军屡次挑战,赵军坚守不出,要把秦军耗死。

面对凶猛的秦军,赵军不敌,只能防守,等待对方漏出破绽,反击。如果是谁,也会这么打。
廉颇虽然屡败,但战略上没错。
虽然廉颇战略没错,但赵王不这么想。他要转守为攻,要换人。
赵王为什么用赵括替换廉颇?
有观点认为,长平之战打了3年,赵国国力弱,无法与强秦抗衡,赵国产生了饥荒。于是,赵国撑不住了,打算速战速决。廉颇的战术是拖着,赵国拖不起,所以转守为攻换将。
其实不是这样。
首先,长平之战不是打了3年,而是只打了5个多月,还没来得及缺粮就打完了
另外,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时候不缺粮,缺粮是在第二年的邯郸之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前259年,“赵无食,请粟于齐”。赵国是在长平之战时劳动力都去打仗了,没人种粮了,导致了第二年缺粮。
所以赵国在长平之战因缺粮速战速决说,纯属子虚乌有。
临阵换将,不是因为缺粮,那是因为啥呢?
这时的赵王是赵孝成王,20来岁,刚执政,年轻气盛,想有所作为。具体可以参考年轻时做事欠考虑的少年康熙。
作为堂堂的第二超级大国,赵孝成王想干一番伟业。但廉颇几战皆输,畏缩不前,实在太怂
赵王着急,多次责备廉颇:为啥不干掉秦军?但廉颇就是不出战。赵王屡次责备催促,廉颇还是不出战。
赵王早就对赵军伤亡惨重、屡次战败很恼怒,廉颇被打成了缩头乌龟,简直是草包。赵王要换人。
历史上,外行指导内行,失败的例子很多。例如,李隆基催唐军出战,崇祯催洪承畴出战,常凯申也催国军出战,都败了。
急性子加瞎指挥害死人啊!

赵王中了反间计?
如果换人,谁来代替廉颇呢?
蔺相如病了,赵奢死了,乐毅是外人,还真无人可用。
这时秦国丞相范雎派人到赵国施反间计,花重金买通赵国权贵,大肆宣扬赵括比他爹赵奢牛。
赵王必然接见了赵括。赵括竹上谈兵,吹的比他爹还牛。赵括的打法就是转守为攻,全线出击,直接梭哈,A死秦军。赵王没执政经验,必然被赵括的胜利大法忽悠,就信了。
其实赵军有城堡和壁垒的防护都打不赢,脱离壁垒防护直接进攻就能打赢吗?
赵王部分中了反间计,更多的是被赵括忽悠
于是,赵王派赵括代替廉颇进击秦军。

临阵易将,兵家大忌
赵括一上任,就把军队里的将领调了一个遍,很有运筹帷幄、排兵布阵的架势。内部搞定了,出击梭哈。
这时,秦国得知赵括领军,偷偷换上了白起,王龁担任副将,并秘令军中有敢于泄露白起出任上将军的,格杀勿论。

临阵易将,兵家大忌。那么是秦军犯了大忌,还是赵军犯了大忌呢?
赵括是新人,和赵军有磨合期。而他又把赵军的将领调了一遍,将领们又与下面的士兵也有磨合期。赵军犯了大忌。
反观秦军,白起已经指挥秦军40多年,哪一个将领不是白起带起来的?白起为帅,是信手拈来,不存在临阵换将产生的问题。
论将领,赵括比不上白起;
论士兵,赵军比不上秦军;
论实力,赵国比不上秦国。
赵军必败无疑!
长平之战是在哪里打的?
历史淹没在黄土之下,黄土之下的白骨诉说着长平之战惨烈的历史。
翻开地图,有这么几个地方。

丹河,两军对峙的小河。
大粮山,廉颇在米山镇大粮山屯粮。
韩王山,赵军司令部所在地。
长平关,赵军南下的通道。

故关,赵军南下的通道。


三甲镇,廉颇在此卸甲回赵国。
箭头村,村里经常挖出箭头,为秦赵激烈交锋处。
围城村,赵括被围,被射杀处。
王降村,赵军投降的地方。
寺庄村,冯亭突围战败,在此投井而死,村原名义庄村。
企甲院,赵军投降后卸甲和装备的地方。
永录村,发现赵军被坑杀的尸骨坑,建有长平之战纪念馆。
谷口村,南边的山谷有密密麻麻的尸骨。再往南建有骷髅庙。
南王村,发现赵军尸骨坑。
由此,长平之战的脉络清晰了。
长平之战是怎么打的?
由于战局不利,廉颇回撤,在丹河西南的山脉构筑壁垒,史称西垒。但秦军太猛,攻陷了壁垒,占为己用,赵西垒成了秦西垒。廉颇退而在丹河东岸重新构筑壁垒,史称赵东垒。两军夹河对峙。
这时,赵王换上了赵括,秦国暗中换上了白起。
赵括急于求胜,全军进攻,梭哈。
白起一向不打击溃战,而是打歼灭战,彻底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怎么消灭如此多的赵军呢,唯有借助地势。这个地势便是秦垒与赵垒之间的丹河河谷
《孙子兵法·九地篇》曰过:“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丹河河谷便是被大山环抱的围地。
丹河河谷有两个出口,一个是丹河上游的高平关,一个是丹河下游的韩王山山根处。只要把这两个地方截断,赵军就成了钻入口袋的一群蚂蚱,插翅难飞。

为了让口袋里的蚂蚱多一点,白起摆了个破绽,在西部的秦军假装战败溃逃。赵括一看有战机,命令整军向西南缺口杀去。赵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秦垒。秦垒很坚固,压根攻不破,双方进入僵持状态。
这时,白起让一路秦军2.5万人出其不意地抄了赵军后路,占了长平关;另一支秦军骑兵5千人迅速从山谷平原北上西进,楔入赵军的营垒之间,切断了赵军主力与大粮山之间的粮道
被包进口袋中的赵军主力有兵少粮,大粮山赵军有粮缺兵,赵军首尾不能相顾。

白起派轻装精兵突击赵军,赵军交战失利,陷入混乱。赵括发现上当,急忙构筑壁垒,顽强固守,等待援兵的到来。
援军?赵括傻了,赵王把绝大部分赵军都给了你赵括,哪有什么援军?
此时的赵军如果趁着秦军包围圈脆弱之时及时突围,说不定还能逃出几万军队。但赵括固守的命令,导致谁也逃不出来了。
秦昭襄王听说赵军的粮道被截断,亲自到河内征调新兵到长平战场,拦截赵国的救兵,断绝被包围赵军的粮食包围圈越来越巩固了。
赵军断粮,硬撑了46天,到了九月,赵军已经人吃人了。
赵军饿极,只能突围,像饿狼一样扑向秦垒突围。他们编成四队,轮番进攻了四、五次,都失败了,赵括也在突围中被射杀。40万赵军投降。
秦军俘获了40万赵军,还要给他们饭吃。这些赵军心向赵国,也没法为秦国所用。于是白起 “诈而尽阬杀之”。赵军前后共死45万,赵国振恐。

谁要为长平之战负责?
赵孝成王急于求胜,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身经百战的廉颇,试图复制赵奢的奇迹,没成想,打仗不是玩游戏,不能悔棋。赵孝成王负有领导责任。撤三藩时,莽撞的少年康熙身后有孝庄给他兜底;临阵换将,赵孝成王身后只有他自己给自己兜底。
赵括在白起面前,就是个大傻,先是中计掉入白起的口袋,被人抄了后路,又是原地固守,昏招频出。赵括就是个草包,负有主要责任。
廉颇打的中规中矩,如果廉颇不被替换,将是白起对廉颇,估计秦国不会大胜,赵国不会大败。秦国将吞并上党的南部,也就是晋城盆地。赵国占有上党的北部,也就是上党盆地。双方以百里石长城为界,瓜分上党。
但历史没有如果,现实太残酷!
长平之战的后果
长平之战打残了秦国东进唯一的劲敌赵国,从此秦灭六国,再无敌手。
白起再接再厉,建议迅速攻破邯郸灭赵。不成想,秦国也中了反间计。说客苏代说服范雎,范雎说服秦昭襄王,允许赵国割地求和。

后来,赵孝成王后悔,拒绝割地。秦昭襄王上当,派王陵攻打邯郸。可惜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各国援军开赴赵国,秦军大败
秦昭襄王打算启用王牌白起,但被白起拒绝了。他指出了三点,一是诸侯的救援到了,二是秦军伤亡过半,三是诸侯与赵军内外夹攻,秦军必败。
秦昭襄王命令白起出征,白起就是不去,秦昭襄王让范雎去请,白起还是不去。双方闹僵了。
秦昭襄王也杠上了:你白起不去,我有的是将领,于是秦王换王龁围困邯郸,攻不下,反而损兵折将,损失惨重
这时白起发了牢骚:“看,秦王不听我的,今天咋样,败了吧!
秦昭襄王生气了,你白起不仅不出征,还讲风凉话。白老头,你必须去。
白起也顶牛,爱谁去谁去,老子病了,就是不去。
双方彻底闹崩,又赶上秦军节节失利,秦昭襄王也上了牛脾气:你不去,本王就把你撸了,你去当个大头兵吧,别在咸阳呆着气我,到阴密去服役。
白起哪受得了这样的侮辱,他继续称病不去,秦军战败的战报一封封地传到咸阳宫,秦昭襄王愤怒至极,怒火撒到了白起头上:都是你白起,不去才造成这么大损失,抓紧卷铺盖走人,不要让我再看到你!
白起只能启程,到了杜邮。范雎继续拱火,对秦昭襄王说:“我看白起不服啊。”
秦昭襄王赐给白起一把宝剑自裁。白起自刎而死。
白起一生攻城70,歼敌165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有死在战场,却落得个自刎而死的下场!

几个问题,可以回答了:
赵国应不应该接受上党?
赵国必须接受上党,生死存亡的事情。
长平之战打了多长时间?
秦赵较劲谈判磨蹭了2年,长平之战打了5至6个月。
长平之战战败,是因为赵国国力不行吗?
老大VS.老二,国力影响微小,不是主要原因。
长平之战,赵国严重缺粮吗?
不缺粮,长平之战导致种地荒着,第二年缺粮。
顺便插播一句,齐国为啥不救赵国?
因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之前,一直在攻打齐国。再打下去,齐国国君就被打到海里喂鱼了。
齐王建:救了你赵国,回头再来打我?
齐国不傻。
赵王因缺粮,要速战速决?
赵王认为廉颇打得太怂,而不是因缺粮要速战速决。
长平之战,秦军伤亡过半?
其实在长平之战,秦军伤亡很少,所以白起才有灭赵的底气。
白起说的秦军伤亡过半是在邯郸之战秦军失败后。
白起的意思是:我白起打的长平之战秦军大胜,你老秦王指挥的邯郸之战使秦军伤亡过半,不听我的,吃亏了吧?
白起说这话有点对秦昭襄王不听白起建议导致战败的讽刺
赵王为什么不用李牧?
赵国还有个王牌,那就是李牧。赵王为什么不用李牧呢?
因为那时候李牧还在穿开裆裤。直到16年后,李牧才崭露头角。
那么,如果换李牧,赵国能打赢吗?
高手过招,刀刀毙命。战神交锋,没有惨败,只有惨胜。
也许是个平局吧!
关公战秦琼,不是一个时代。
长平之战结束时,秦能灭赵吗?
如果按照白起速战速决,是能灭赵的。但赵国不是小国,即使秦国灭了赵国,赵国的势力也是存在的,秦国也很难消化赵国。赵国大概率会复国
例如,即便是后来秦灭六国,六国也起义灭了秦。

插播一句,上党太守冯亭的后代不得了,冯去疾和‌冯劫担任过秦朝的丞相将军冯唐是历史名人,奉世为西汉著名将领。
冯亭一身正气,言传身教,冯家,真英雄也!
再插播一句,马服君赵奢的后代,有的姓了马,例如马革裹尸的马援、三国马超等。
而谁把长平之战记录下来的呢,是秦国名将司马错的八世孙司马迁
为啥司马迁写长平之战这么熟?
因为司马迁的六世祖司马靳跟随白起打了长平之战,还坑了40万赵军

注:
1.因篇幅所限,秦赵的外交过程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2.是不是因为魏冉和白起一派,导致白起被打压,也不在讨论范围内;
3.平原君与范雎的恩怨,也不在讨论范围内。
声明: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史图馆、大秦帝国剧照等。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
2.超电磁炮《真探长平之战》
3.兵道网《长平之战古战场遗迹》
4.博雅地名网 《寺庄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支持原创,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文末合集链接

加大号的DK讲历史
以外行人的视角讲述历史,以旁观者的视角点评历史。梳理出每个人都能看懂的历史脉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