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娃口中得知德国中学老师为啥不批改作业的原因后,我竟无语反驳……

文摘   2024-12-10 01:04   德国  

文|小渔老师

蕾蒂丝and尖头盟,周五好!

我来了。

最近的两篇关于分析德国哪些州的文理中学可以把中文作为德国高考积分科目的文章引发了咱们在德华人家庭里内圈的热议。

好多热心的小伙伴纷纷给我发来了一些补充信息,告诉我除了上周文章里名单上的这些学校外,还有哪些学校也开设了中文课。

考虑到德国中学的一些科目,特别是像外语类的,可能经常会因师资力量的变化发生变动,因此对于小伙伴们提供的信息,我在表示感谢的同时,也额外花了一点时间去向那些学校进行核实。

不过大多数的问询结果,可能会让小伙伴们失望了,因为之前的确有一些学校曾开设过中文作为外语科目,只是它们今年已不再提供中文课程。

但是,对于巴符州斯图加特及周边地区的小伙伴们,可能会有个好消息在等着你们。

是啥呢?

之前我不是向巴符州的教育局打听到,巴符州当前没有类似拜仁州的州办中文班嘛。然后呢,有个住巴符州的热心妈妈给我发消息说,巴符州也有学校得知相关情况后,说愿意考虑提供这样的课程,只是问题的关键是,需要看有多少学生报名。

换句话说,如果报名人数多,那么学校或许会同意开办这样的班。

那位热心妈妈希望我能出面去跟学校谈一谈,看看能不能帮忙促成这事。

我听了,心里也有点小激动,哎呀,如果真的能促成这事,那对巴符州的娃们来说,也是一桩大喜事呀。

所以呢,我当前正在和巴符州的中学进行联系,看看他们是不是能给斯图加特及附近地区对中文有兴趣的娃们提供一个机会,让那些本校不提供中文课的娃们在高中毕业阶段能去那所中学里选修中文。类似之前文章里提到的拜仁州的政策(可参考这篇文章:跟北威州教育局的人聊后才发现,拜仁州在娃学中文这事上,竟让人羡慕了!)。

如果事情有确切消息了,到时候再上来跟大家汇报具体情况噢。

今天呢,我想跟你们聊点有关德国中学里作业的事儿。


1|德国中学里,谁来批改作业?
前两周我们不是举办了有关高年级德语写作的第二场讲座嘛(内容参考在这儿:德国读中学的娃,就焊在这儿听!1.0小姐姐揭秘德语高考应试秘诀……),在讲座的问答环节,我问了学姐一个萦绕在我脑中很长时间的问题:

你为了提升德语写作,平日也会写一些文章用来练笔,那么这些文章你会请谁来帮忙批改呢?会交给任课老师过目吗?

说这话是因为,文艺哥以前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时他为了提升自己的德语写作水平,平日也写过一点作文练习,但是交给老师后,大多数情况下都没了下文。
我当时想着,或许老师挺忙,毕竟平日里还要备课批改作业什么的,估计这些额外的工作量也没啥时间安排。
果然,学姐无奈地说出一个事实:德国中学的老师基本上不会帮忙批改,因此只能请其他德语母语者帮着检查,或者是对照着标准范文进行自评。
而且学姐更告诉我,老师不仅不会批改学生课外写的作文,甚至是回家作业,都不会批改的!
这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是的,老师连回家作业都不批改呢,自然更不用说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课外练习了。
很巧的是,前几天文艺哥也跟我聊起同样的话题,结果一聊两聊,就把话题聊飞了——从中德老师之间的观念差异到中德课堂教学的不同模式,从要不要批改作业到会不会主动学习……。
然后我才发现,哦卖糕的,老师不批改作业在德国中学里竟然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可这背后,原来还大有文章。
话说那天我们正在吃晚饭,文艺哥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抬头问我:“妈妈,你以前在中国教书的时候,一天上几节课?”
我想了想,回答他:“一般主课老师都是带两个班的课,每班两节课,所以一天总共有四节语文课,对了,还要再加个早自习。高中毕业班的话,还有晚自习。”
他听完,一脸不可置信:“一个老师一天就只上四节课?也太少了吧!”
我瞪大了眼睛:“四节课还少?加上早自习,基本上是半天了。那你们学校的老师呢?“
文艺哥一脸完胜的表情告诉我:“我们老师课很多,比如我们物理老师,是从早上第一节到下午最后一节,课都排满了!”
我表示不相信,怎么可能?难道你们全校就他一个物理老师吗?
文艺哥解释说:“不是不是,我们学校有好几个物理老师。只不过除了教物理,他还要教其他年级别的科目,比如地理,所以课就排满了呀。”
德国中学的老师身兼多职,这我倒是知道的。因为德国大学的师范专业,必须选两门以上的学科互相搭配着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向。
比如选生物,则可以和英语、地理、计算机、数学或者物理中的一门搭档。选德语,则可以和英语、法语、地理、历史、拉丁语、数学、音乐、宗教、伦理、政治社会或体育等学科搭档。
所以德国中学的老师本身都有点扫地僧的气质,你完全想不到他们暗藏的绝技。
比如文艺哥的德语老师,就是空手道高手。而兔牙妹5年级时的地理老师,一个头发花白、身形矮小、背影微弓、和蔼可亲的小老太太,你绝对想不到她竟然还教中学女生体育!据兔牙妹汇报,人家在运动场上可是身手非常敏捷,一点都不输给“庆鹑期”的娃们。
文艺哥得知我每天“只”上四节课后,很好奇地问我,那你上完课之后都在做什么呢?
我告诉他:“中国老师不上课的时候一般都在批改作业、备课写教案、改作文、出考卷,还得带班搞活动。哦,对了,有时候学生会来问问题,所以还要答疑解惑辅导课业。还有是——,嗯,还要检查学生背书。如果学生成绩下降,还得找学生谈心,了解情况……。总之,每天的事情也是挺满的。”
文艺哥听了之后有点感叹地说:“怎么中国老师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我们老师下了课就可以回家了。反正我没看到他们在学校里备过课,学校就只有一个教师休息室,我们的老师都没有自己固定的办公桌,他们都在家里备课。”
我于是问文艺哥:“那你们德国老师一天上满课,啥时候批改作业?”
文艺哥答曰:“我们老师不批改作业啊。”
虽然之前已经从学姐那里听过类似的说法,但话从文艺哥嘴里说出来,还是有再次惊到我:“你们老师也不批改作业?“
”是呀,妈妈你想,我们老师要上一整天课呢,哪有时间批改作业?“
”那你们怎么知道自己的作业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课堂上大家一起讨论、校对。如果你想让老师点评自己的作业,就主动举手发言,向老师展示自己作业里的答案。总之呢,到了德国高中里,就看学生的主动性了。反正没有谁会逼着你学,学不学,全靠你自己。”文艺哥实话实说。
好家伙,这种“主动性”,直接把我整沉默了。
我的脑袋里,有一个声音似乎没有经过任何的思考,就从角落里跳出来:“没有人监督着学习,万一学生偷懒不思进取怎么办?”
但我在内心深处,隐隐地,总觉得这个声音是有问题的。
问题在哪儿呢?
2|从“被监督”到“自我驱动”
传统教育里,作业和考试一直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小学时家长盯着,中学时老师批改,考前各种必考重点归纳,考后卷面每题详细解析。但文艺哥的话让我意识到,德国这边的教育,似乎想走另一条路——让学生自己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这也意味着,学习成了一个很个体化的东西。
我问文艺哥,你们数学课怎么上?是不是老师在黑板前讲解公理定理,示范例题解答,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
文艺哥说,不是的,我们老师不怎么讲解,即使讲解,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基本上是我们自己看书,然后自己做练习为主。
他的话,让我突然有种任督二脉被打通的感觉,我懂了为什么德国的教科书,编写得那么“婆婆妈妈”的原因了。当时我翻看教科书的时候,就觉得,这书讲解得那么细,完全可以用来自学嘛。
果真,就还真是这么一肥事。
我又问文艺哥,那每个学生的程度都不一样,老师给的练习,如果有的同学觉得简单,有的同学觉得难,那怎么办?
文艺哥说,我们老师一般会给三档程度不同的题目,简单到中等到困难,由学生自己挑选去做。如果有啥不懂的,你可以主动问老师。
“学习态度自己决定”、“学习方式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做主”,这听上去好像很自由?
其实,一点也不。
自由的背后,意味着如果你不主动,就很容易掉队。
德国文理中学每年都有学生因为成绩跟不上,被“自然淘汰”,转去实科中学或其他学校。文艺哥学校里,从5年级进校到最终考大学的人数比例,不过才一半多一点。
这淘汰率,确实不低。
有时候我也会想:为啥中学里有的娃学得不亦乐乎,有的娃却怎么学怎么痛苦?
文艺哥无意间提醒了我——学习其实靠自己驱动才最有效。
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么一回事儿。
就像小时候的我们,学爬学走,没人“布置任务”,但你就是拼命想摸摸这个、碰碰那个。这就是大脑里的多巴胺在起作用——探索世界本身就会让人快乐,学得越多,越想学。
那么,为什么我们越成长就越是开始抗拒学习呢?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成了一个“被他人要求”的过程:“不写作业老师批评!”“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不高兴!”“你看看隔壁小明这次都能考满分,你呢?”
学习变味了,从“自我成长的乐趣”变成了“分数成绩谁家娃强“的无休止竞争”。父母和老师眼里,永远是”望着别人那山更高“。
缺乏了正向的自我反馈机制,学习主动性的闭环也就无法合上,渐渐的,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让学习失去动力和热情的还有来自外部事无巨细的安排和指点。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类孩子,他们的妈妈不仅自己事业有成,而且在娃的事情上也都特别“尽责”,每天盯着娃写作业,时刻提醒:“字写端正!”“题目看清!”娃的作业写完后,妈妈首先检查一遍,保证一点不出差错后才交给老师。
在很多人想来,妈妈如此尽心尽力的辅导,孩子应该学得很好才对,是吧?
可是,实际情况是,这些娃们在学习上常常给人仿佛精疲力尽的感觉,上课经常趴在课桌上,也从不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
整个状态就像等着别人安排任务的“机器人”。
是的,妈妈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这些孩子已习惯了由他人来给自己按下操作键,自己根本不用动脑。
当孩子没有自己的动力,又如何能走远呢?
缺乏主动性的孩子,就像一辆车,即使在起点时被他人油加得再满,也终会走到油被耗空的一刻。而具备主动性的孩子,就像随身带着油罐,可以带着他们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他们对学习的探索欲就同火苗一般,会一直燃烧下去。
这让我想到了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说过的一句话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教育不是去灌满一桶水,而是去点燃一把火。
深以为然。
学习的自驱力,就是学习之火。
它的秘密,既不在老师这儿,也不在家长那儿,就藏在孩子那些自由探索、独自努力的瞬间里。
也正是在那个瞬间,孩子的某种热情被悄悄地点燃了……

我是一只爱思考的渔

小渔的留言条:

最近这段时间德国流感非常厉害,文艺哥和兔牙妹前后脚纷纷中招。两人的症状都很像:喉咙跟刀割一样疼+发低烧+一阵接一阵的咳嗽。
今年没带他们去打流感预防针,失策了。
不过幸运的是,我自己打了,预防流感的,预防新冠的,都打了。双重防护,算是逃过一劫。
所以,每年冬季的流感预防针,老母亲老父亲们值得拥有!还没有打的小伙伴可以去家庭医生那里打,医保都包哈。


开元网
开元网立足于德国,为您提供第一手中德新闻及实用资讯,实时播报在德华人最新动向。开元网(kaiyuan.de)于2002年创立,是集新闻、学术、商务、旅游、娱乐等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华文媒体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