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为西晋陈寿所著纪传体断代史,记公元 184 年至 280 年近百年之事。《魏书》含魏国诸帝纪及各类人物列传,有曹操等帝王传记,还有众多功臣、军阀等人物事迹。《蜀书》涵盖蜀汉前后帝王及文臣武将传,从刘焉父子到刘备、刘禅及其臣子。《吴书》包括孙坚父子与吴帝纪及众多人物传。它以人物传记展现三国政治、军事、文化等,创新体例,以魏为正统,三国并立记录,穿插史料且有“评曰”总结。
三国时期是一个战火纷飞、四海鼎沸的乱世,恰似一幅宏大而壮烈的画卷,权谋之术与侠义精神于此相互交融,英雄豪杰与奸佞枭雄在这舞台之上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龙争虎斗的生死较量。
东汉末年,曾经盛极一时、威加海内的汉室王朝,在漫长岁月的无情侵蚀以及政治腐朽的重重泥潭中,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败的末路。天子昏庸无道,致使外戚肆意专权,宦官也趁机干政乱国。这一连串的内忧外患,仿若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惊涛骇浪,接二连三地冲击着大汉江山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根基,最终使得天下陷入了一片混乱无序、兵荒马乱的绝境。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华夏大地之上,各方势力犹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破土而出,纷纷崛起。袁绍虎踞河北,兵强马壮,其家族四世三公,威望赫赫,妄图凭借家族累世积攒的声望与人脉,以及雄厚无比的实力,称霸天下,号令诸侯;曹操则深谋远虑,他挟持天子以令诸侯,巧妙地运用这一政治王牌,以其卓越非凡的政治谋略与军事指挥才能,在中原大地站稳脚跟,进而有条不紊地开疆拓土,逐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刘备虽出身寒微,仅为一介织席贩履之辈,但他志存高远,以兴复汉室为毕生之宏愿,凭借着坚如磐石的信念、百折不挠的毅力以及仁德之名远播四方,在这乱世之中艰难地招揽聚拢起一批忠肝义胆、勇猛无畏的豪杰之士;孙权继承父兄辛苦打拼而来的江东基业,据守长江天险,文臣贤能,武将英勇,君臣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将东吴治理得繁荣昌盛、井井有条。一时间,诸侯纷争不断,各方势力竞相逐鹿中原,历经无数次惨烈的征战与残酷的兼并,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一时期,金戈交鸣之声响彻云霄,铁马奔腾之尘弥漫大地,烽火硝烟弥漫在每一寸山河之间。
时光悠悠,如白驹过隙,三国纷争的熊熊战火与滚滚硝烟,终于在历史长河的滔滔浪潮中渐渐消散。西晋的建立,仿若一道曙光划破黑暗的天际,标志着天下重归一统,一个崭新的时代大幕缓缓拉开。然而,在这看似风平浪静、四海升平的表象之下,那段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三国历史,却犹如一座神秘而诱人的宝藏,深深地埋藏在岁月的尘埃之中,吸引着无数后人那炽热而好奇的目光。而肩负起挖掘并记录这段传奇历史重任的,乃是一位名叫陈寿的杰出史学家。
陈寿,字承祚,生于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自幼年起,他便对知识充满了如饥似渴的强烈渴望,尤其是对史学,更是怀有浓厚得化不开的兴趣,这份天赋异禀在他年少之时便已崭露头角。幸运的是,他有幸师从同郡的著名学者谯周。在谯周的悉心教诲与精心培育之下,陈寿仿若一块干涸许久的海绵,尽情地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汲取着丰富的养分,日积月累,逐渐构筑起了深厚坚实的史学功底与渊博精深的学识素养。他日夜沉浸于古籍经典的浩瀚世界之中,对历史事件的剖析解读、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以及时代脉络的清晰梳理,皆有着独树一帜、鞭辟入里的深刻见解。
然而,陈寿的一生并非坦途一片,而是布满了荆棘坎坷。身处西晋时期的他,生性刚正不阿,坚守正义,敢于直言不讳,正因如此,他在仕途之上屡屡遭受挫折,举步维艰。但命运的重重磨难与坎坷崎岖,并未使他放弃对历史那炽热的热爱与执着坚定的追求。相反,他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心血,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对三国历史的深入研究与详实记录之中。
彼时,虽说三国纷争已然落下帷幕,但由于战乱的肆意破坏与摧残,众多的史料显得杂乱无章、混乱无序,且大量珍贵无比的文献资料在战火纷飞中散失殆尽,难觅踪迹。面对如此艰巨繁重且困难重重的任务,陈寿没有丝毫的畏惧退缩之意。他不辞辛劳,不畏艰难险阻,毅然踏上了那条漫长而艰辛的史料收集漫漫长路。他深入民间的大街小巷,走访那些曾经亲身经历过三国时期的古稀老者,虔诚地倾听他们口中娓娓道来的历史故事,从他们那饱经沧桑的回忆中,小心翼翼地挖掘出珍贵无比的历史细节。他的足迹遍布各地的藏书之所,无论是戒备森严的官方典籍库,还是隐匿于民间的私人藏书楼,都留下了他那执着探寻的身影。在堆积如山、浩如烟海的古籍残卷之中,他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仔细甄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绝伦、匠心独运的工匠大师,精心雕琢着他心中那部足以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
陈寿以西晋的视角为切入点,秉持着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去审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荣辱。他深知,历史不应被个人的偏见与主观情感所左右扭曲,而应如同一面明镜,真实准确地反映那个时代的全貌。在《三国志》中,他为曹操、刘备、孙权等各方英雄豪杰都赋予了恰如其分的历史地位与公允客观的评价。对于曹操,他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雄才大略、一统北方的丰功伟绩,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他在某些方面所运用的权谋手段;对于刘备,他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其仁德爱民、百折不挠的光辉形象,与此同时,也如实详尽地记录了蜀汉在发展历程中所遭遇的重重困境;对于孙权,他精准传神地刻画了其善于用人、坚守江东的非凡智慧,也提及了东吴在政治外交舞台上所施展的种种策略与手腕。透过他那如椽巨笔的精彩描绘,一个全面而立体、鲜活而生动的三国时代跃然纸上,呈现在了后世之人的面前。
《三国志》的横空出世,宛如一道划破历史长空的璀璨闪电,瞬间照亮了后人了解三国历史的曲折道路。在这部伟大的史书中,我们得以有幸领略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超凡绝世智谋。他未出茅庐便已洞察天下大势,三分天下之策了然于胸。在刘备三顾茅庐、诚意相邀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出山辅佐,为蜀汉政权披肝沥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是赤壁之战中那神奇莫测的借东风之举,还是草船借箭时的神机妙算,亦或是白帝托孤之后独撑危局,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坚毅不拔决心,诸葛亮都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智慧与忠诚的不朽化身。他的传奇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相传,被后人传颂不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信念而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我们同样能够目睹关羽单刀赴会的英勇无畏与豪迈气概。在那个充满危险与挑战、阴谋与陷阱的乱世之中,关羽以其超凡入圣的勇气和顶天立地的豪迈,仅携带一把青龙偃月刀,孤身一人深入敌营。面对重重围困,他却面不改色,镇定自若,谈笑风生间尽显英雄本色。他的忠肝义胆,威震华夏,使得他成为了后世敬仰尊崇的武圣,其光辉形象成为了勇气与正义的永恒象征,被供奉于庙宇之中,接受着世世代代人们的虔诚朝拜与深切缅怀。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经典场景,更是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曹操与刘备于青梅树下,煮酒对饮,畅谈天下英雄。曹操以其敏锐如鹰隼的洞察力和豪迈似苍穹的气度,对天下英雄进行了一番入木三分、鞭辟入里的品评。“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一句看似轻描淡写、漫不经心的话语,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深意与惊心动魄的权谋较量。曹操的雄略与智谋在这一情节中展露无遗,他对局势的精准掌控和对人心的深邃洞察,使他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具争议却又令人不得不由衷钦佩的传奇人物之一。
在《三国志》所描绘的那个三国世界里,还有着数不胜数的英雄豪杰、谋士猛将。他们在金戈铁马的惨烈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在朝堂之上纵横捭阖,施展谋略;在幕后默默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他们的故事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一部波澜壮阔、扣人心弦的宏伟史诗。这部史书不仅仅是对往昔历史的简单记录,更是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结晶和精神力量源泉的巍峨宝库。
它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在那乱世之中,权谋固然是立足生存、逐鹿天下的关键所在,但侠义与忠诚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英雄与奸雄之间的界限并非总是清晰可辨、一目了然,他们的行为抉择与价值取向往往深受时代背景、个人理想追求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它教会我们在面对艰难险阻与重重挑战时,要有如诸葛亮那般的睿智聪慧与坚韧不拔,像关羽那般的英勇无畏与忠诚不二,似曹操那般的雄才大略与远见卓识。
如今,每当我们翻开那厚重的《三国志》,仿佛瞬间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我们仿若置身于赤壁之战那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切身感受着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狂喜与激情澎湃;我们好似漫步在蜀汉的大街小巷之间,真切体会着百姓对刘备政权的衷心拥护与殷切期待;我们仿佛站在东吴的江边,极目远眺那浩渺无垠的江水,尽情想象着孙权君臣们为了保卫江东而日夜操劳、殚精竭虑的忙碌身影。《三国志》所承载的厚重历史记忆和深邃文化内涵,已然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骨髓之中,成为了我们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部不朽的史诗,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变迁,都将永远散发着那令人心醉神迷的迷人光芒,吸引着我们不断地去探寻历史深处的荣耀辉煌与梦想追求,去深切感受那历经千年而不朽的传奇独特魅力。让我们在《三国志》的浩瀚世界里,追寻那些英雄豪杰的光辉足迹,汲取历史所蕴含的无穷智慧,为我们的人生旅程增添无尽的力量源泉与绚丽光彩。
《三国志》中的30句经典语句:
1.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指人若言语浮夸超实际能力,难成大事,如马谡被刘备言中,失街亭致诸葛亮北伐失败.
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了,自然能理解其中含义,东汉董遇因勤奋读书成为学者便是例证.
3. 患名之不立,不患年之不长:只怕名声立不起来,不怕寿命短促,如贾逵一生奉献魏国,受曹操赞誉.
4.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用兵要先有胜利把握再作战,考量敌人、将领,才能不出差错.
5. 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忠臣常进逆耳忠言,哪怕会给自己带来困难.
6. 战捷之后,常苦轻敌:打胜仗后,往往易因轻敌而吃苦头.
7. 成功於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於独断者,不耻於下问:成就大事者需以近察远、善于决断且不耻下问.
8.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立志行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止脚步.
9. 安身为乐,无忧为福:自身平安就是快乐,没有忧虑就是福气.
10. 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爵位高的人忧虑深,俸禄厚的人责任重.
11. 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做不寻常的事,才能建立不寻常的功绩.
12. 致治在於任贤,兴国在於务农:达到大治在于任用贤人,国家兴盛在于重视农业.
13. 民非谷不生:百姓没有粮食就无法生存.
14. 安民之术,在於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安定百姓的方法是使财富丰富,需重视农业生产和节约开支.
15.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表达臣子愿竭尽全力、坚守忠贞气节直至死亡的忠诚.
16. 一与一,勇者得前:一对一较量时,勇敢者能前进.
17.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冒险进入虎穴,怎能得到虎子,意谓做事需有冒险精神.
18. 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夺取天下要先掌握兵权,巩固根本要崇尚道德教化.
19.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百姓安于故土,不易突然改变,顺势引导则易,逆势强推则难.
20.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人体需要劳动,但不能过度.
21. 和羹之美,在於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羹汤的美味在于调和不同食材,上下之间的益处在于相互帮助.
22. 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优秀将领不会因怕死而偷生,有气节的人不会为求生而毁节.
23. 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秉持忠贞的诚意,坚守退让的品德.
24. 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大国无患易松懈,小国忧患多常思进取.
25. 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弘规也:严刑峻法不是帝王的长久之业,只有惩罚无宽恕不是怀柔远人的宏大规划.
26.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早上开花的草晚上就凋零,松柏却在寒冬依然茂盛.
27. 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上无偏谬之授,下无希冀之望:求贤若渴,乐于接受劝谏,抑制情感欲望,以义割舍恩情,上级不偏颇,下级无侥幸心理.
28.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曹操认为任用天下有才智的人,用道义驾驭,就无所不能.
29. 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才能是用来做善事的,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
30. 兴国在於务农:国家兴盛在于致力于农业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