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食有恒:《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学习笔记

文摘   2024-11-26 06:06   内蒙古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目标

到 2027 年年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完善相关制度规范与指标体系,降低粮食生产到加工各环节损失率,减少餐饮行业等食品浪费量,推动全社会形成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之风。

二、粮食节约减损行动

1. 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制定技术指引与作业标准,推动农机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实施补贴政策,加强农机手培训。

2. 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推广科学储粮装具与绿色仓储技术,加强政策性粮食仓储管理与智慧粮库建设。

3. 加强粮食运输减损:完善运输基础设施,创新多式联运应用,探索高效减损物流模式。

4. 减少粮食加工损失:引导适度加工,推动饲料粮减量替代与全谷物产业发展。

三、全民节粮意识提升行动

1. 减少家庭和个人食品浪费:深化健康膳食研究,推进移风易俗。

2. 加强引导规范:将节粮反浪费融入各类规范与文明建设内容。

3. 强化青少年教育和勤俭节约家风建设:开展青少年节约粮食行动,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弘扬家庭节粮良好家风。

四、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

1. 深化“光盘行动”:加强点餐提醒,推广小份餐品,支持食品捐赠,完善厨余垃圾处理体系。

2. 强化违法惩治:同步制止餐饮浪费,查处违法行为并曝光。

3. 促进行业自律:支持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与规范,规范外卖营销行为。

五、单位食堂反浪费行动

1. 机关食堂反浪费:推行成效评估通报制度,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用餐管理。

2. 学校食堂反浪费:优化食堂管理流程,建立供餐单位机制,改进供餐方式,强化就餐现场管理。

3. 企业食堂反浪费:完善国有企业食堂制度,探索浪费与绩效挂钩,引导各类企业食堂参与。

六、加强损失浪费统计调查

1. 建立健全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全口径食物损失浪费统计调查相关体系。

2. 分领域开展专项统计调查:开展各环节及不同场所食品浪费统计调查与评估。

七、保障措施

1. 强化组织实施:增强使命感,党政同责,多部门协同,按程序请示报告重大事项。

2. 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结合重要节点开展活动,加强舆论监督。

3. 加强国际合作:举办国际大会,参与国际节粮减损交流合作。

《惜食有恒,共筑粮食安全防线》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关乎国计民生,维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粮食浪费现象却触目惊心,令人痛心疾首。据 2023 年 12 月 18 日中国农科院发布的《2023 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食物总体损耗浪费率为 22.7%,2022 年损耗浪费总量达 4.6 亿吨,造成的经济损失 1.88 万亿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 22.3%。从粮食类食物来看,其损耗浪费率为 16.4%,其中消费端的浪费率为 9.4%,占总损失的 57.3%。而据此前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 3500 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 6%。保守推算,2007 年至 2008 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 800 万吨,相当于 2.6 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 300 万吨,相当于 1.3 亿人一年所需。再看全球范围,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浪费的粮食达 13 亿吨,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每年粮食浪费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7500 亿美元,而且还给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如生产这些被浪费粮食所消耗掉的水资源相当于俄罗斯伏尔加河的年流量,为生产这些粮食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达 33 亿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训昭昭,振聋发聩,警示着世人粮食的珍贵与劳动的艰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辛勤汗水与心血。从春种秋收的忙碌,到浇水施肥的精心呵护,再到收获后的晾晒、储存与运输,无数环节饱含着劳动人民的艰辛付出。在一些偏远山区,仍有农民为了几亩薄田而辛勤劳作,他们用粗糙的双手和弯曲的脊梁,书写着对土地的敬畏与对粮食的渴望。然而,在城市的餐厅里,大量的食物却被随意丢弃,吃几口就被剩下的饭菜堆积如山,这种鲜明的对比,无疑是对劳动者的不尊重,也是对大自然馈赠的亵渎。

粮食浪费现象在各个环节均有发生。在生产环节,部分地区因农业技术落后、收割设备陈旧,导致粮食在收割过程中遗落田间,遭受霉变、虫害而损失惨重。储存环节,由于仓储设施简陋、管理不善,粮食受潮发霉、被鼠虫啃食的情况屡见不鲜。运输环节,包装破损、运输条件不佳等因素造成粮食撒落、变质。而在消费环节,餐饮行业的浪费更是令人咋舌。一些高档餐厅,为了追求所谓的“档次”和“排场”,菜品分量过大,消费者盲目点餐,又碍于面子不愿打包,使得大量美食被倒入垃圾桶。家庭用餐中,也存在因膳食计划不合理、烹饪方式不当等导致的食物浪费。

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具有深远的意义。于个人而言,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是一种品德修养,是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与感恩,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于社会而言,这股节俭之风能带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文明的进步。从国家层面来看,节约粮食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虽然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但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巨大。减少粮食浪费,就相当于增加了粮食的有效供给,能够缓解粮食生产压力,降低对进口粮食的依赖,增强国家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

为了有效遏制粮食浪费现象,多管齐下的举措必不可少。在政策法规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环节中粮食节约与反浪费的标准与责任,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对严重浪费行为予以严厉惩处,提高浪费的违法成本。在技术创新领域,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收割、储存、运输技术,提高粮食生产与流通效率,降低损耗。例如,研发新型的粮食仓储设备,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对粮食储存环境的精准控制,减少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损失。

同时,宣传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应将粮食节约教育纳入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家庭中,长辈要以身作则,传承勤俭节约的家风家训,引导晚辈珍惜粮食。社会媒体应广泛宣传粮食节约的理念与知识,通过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网络互动等多种渠道,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餐饮企业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合理设计菜品分量与规格,推行“小份菜”“半份菜”,服务员主动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并提供免费打包服务等。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三餐之盘,定要一干二净。”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全社会持之以恒地共同努力。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份食物,汇聚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磅礴力量,让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中华大地熠熠生辉,让粮食安全的基石更加稳固坚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时代的浪潮中稳步前行。

好好学习
读国学经典,品世间万象。关注我,一起在文化里安顿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