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登革热(Denguefever,DF)是由登革病毒(Denguevirus,DENV)引起的,由于会剧烈疼痛, 又被称为“断骨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因此,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程可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多数病例病情较轻,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表现,少数病例为重症登革热,表现为严重出血、休克及重要脏器损伤。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感染登革病毒后,人体会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的免疫,但对不同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不同型或同时感染多个型别的登革病毒,机体可能产生增强性抗体,导致异常免疫反应,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24小时体温可达39℃以上,一般持续3-7天。发热时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
初期,这些症状与流感颇为相似,但登革热特有的皮疹和出血倾向,却能在病程的第3至6天逐渐显现。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到“皮岛”样皮疹,再到牙龈出血、鼻衄等出血症状,都是登革热不容忽视的警示信号。尤其是重症患者,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出血风险,危及生命。(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快至发热门诊诊治。)
哪些人属于高危人群?
1.老人、婴幼儿、孕妇;登革热好发地区居旅人群;防蚊措施不到位的人群。
2.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哮喘、血液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者。
3.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4.二次感染者。
登革热如何预防?
1.做好防蚊灭蚊措施:家庭可安装蚊帐、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等装备。在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避剂。
2.清除蚊媒孳生地:及时清除居住地附近水坑、石穴、污水沟及缸罐积水容器等蚊虫孳生地。
3.主动就诊筛查: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皮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主动提供相关旅居史信息。
被伊蚊叮咬后咋处理?
1.刚被咬时:用冰块冷敷或轻轻拍打被咬处,再涂上清凉油等外用药;尽量避免抓挠,如果特别痒可擦涂炉甘石洗剂、苯海拉明软膏。
2.局部起大包时:可把湿毛巾放入冰箱冻冷后敷在叮咬部位,每2~3小时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可适当擦涂艾洛松等激素软膏,使用超过3天不消退应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3.已经红肿发炎、破溃时:皮肤抓破后有轻度感染者,可涂抹红霉素软膏或浓度为1%~2%的龙胆紫等药物,预防严重感染。化脓感染者若伴有发烧、寒战,应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广西疾控、海南日报、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
编辑:黄金金 责编:薛芳容
初审:潘雅婷 终审:农秀媚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