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细胞移植治疗往往与长时间的住院治疗紧密相连。然而,这种治疗模式不仅可能导致患者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还可能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如焦虑、抑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
服务模式转变
近日,在美国移植和细胞治疗协会(ASTCT)第四届移植和细胞治疗毒性国际会议上,威斯康星医学院(MCW)血液学和肿瘤学系助理教授Othman Salim Akhtar医学博士提出,延长住院时间对患者产生的心理影响与宇航员经历的零重力环境有相似之处。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探索门诊护理模式作为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行替代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Akhtar博士指出,细胞移植治疗存在全门诊模式、门诊/住院混合模式以及提前出院模式三种主要模式。这些模式旨在减少住院时间,同时保持甚至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支持门诊细胞移植治疗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研究表明,与住院患者相比,门诊患者在治疗相关死亡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更长。例如,一项纳入1046名患者的研究显示,门诊患者的2年PFS和OS分别达到了60%和83%,均高于住院患者。同样,MCW的研究也发现,门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为MM和淋巴瘤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包括更早的造血恢复和较低的非复发死亡率。
此外,门诊细胞移植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展现出一定优势。虽然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在两种治疗模式下都较为常见,但门诊治疗能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更多时间,从而拥有更好的社会和家庭幸福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门诊护理也可能将经济负担转嫁给患者和护理人员,因此,如何平衡利益与挑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了传统的细胞移植治疗外,门诊环境中的CAR-T细胞疗法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由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的发病率较高,门诊CAR-T项目需要采用远程监控、医院门诊管理等多种方法来确保患者的安全。然而,即使如此,仍有部分患者最终需要入院治疗。这强调了个性化护理计划的重要性以及持续研究和创新的必要性。
总体而言,门诊细胞移植和CAR-T细胞疗法的兴起代表了肿瘤学和血液学实践的重大发展。
这些新模式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医疗系统成本,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为了确保这些模式的持续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还需要克服护理人员负担、经济负担以及公平性等挑战。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谨慎选择患者、提供充分的护理人员支持和培训以及探索减少财务障碍的策略等措施,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和人性化的治疗选择。
阅读推荐
免责声明:
科普干细胞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CGT行业研究进展。
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科普干细胞团队立场,亦不代表科普干细胞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
本文并非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