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万万去不得的10种高校

学术   2024-10-08 22:30   上海  



最近,在我们一篇关于找工作的文章背后,有几个博士后台留言,都说自己找工作时被坑了。


博士毕业后,投简历时,你以为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殊不知,很多高校看似光鲜,实则暗藏陷阱。今天我这里就来聊一聊,作为青年博士,哪些高校是需要谨慎避开的,避免陷入“学术大冤种”的境地。



以下为博士毕业千万别投简历的10种高校:


1. 开超高薪,年年招人却年年招不满的高校


有些高校在招聘启事上打出超高薪资的旗号,每年招聘,却年年岗位空缺。实际情况是,这些学校的要求往往不切实际,给出的“诱人条件”也是带着刺的饵。常常希望能找到一个“完美候选人”,但实际上这种候选人几乎不存在(就算有也不会去呀)。最后,导致一批批应聘者成为他们试探市场的工具。


更糟糕的是,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故意在招聘中夸大条件,给出不符合市场行情的高薪资承诺,但后续谈判时却大幅缩水,甚至捆绑着一些苛刻的条件。这样的学校,不仅浪费了博士们的时间,还可能让人陷入高期待后的落空。


2. 签对赌协议,或高额违约赔偿金的高校


有的学校以对赌协议的方式招聘博士,表面上看给出高待遇和科研支持,但背后的“对赌条款”可能让人压力山大。一旦达不到预期的科研产出,轻则业绩压力巨大,重则面临高额的违约赔偿金。


某位博士朋友就曾被某校的科研目标压得喘不过气来,几乎把生活和工作变成了“科研机器”。到头来,对赌协议让他筋疲力尽,科研产出无法达标,不仅面临违约金,还几乎被迫离职。这类学校,只看重短期效益,极度忽视科研工作需要的积累时间和空间。


3. 招大量“研究员”,一看就是做科研苦力的高校


一些高校招聘时大肆招聘所谓的“研究员”,表面上看是为了加强科研力量,实际上不过是填补科研项目的人力缺口。博士们一入职就被分配到繁重的科研任务中,几乎没有时间进行独立研究,更别提实现个人学术发展。


这种模式常见于那些科研压力大、资源分配不均的高校,科研人员成为了“学术打工仔”,为他人的课题兢兢业业地贡献数据和成果,却难以获得应有的学术认可和回报。青年博士们需警惕这类看似机会很多的职位,仔细辨别是否有独立发展的空间。



4. 裙带关系严重,教师来源过于集中某个学校派系的高校


在某些高校,裙带关系和派系问题尤为严重。教师来源集中于某个学校或学术圈子,外来人才很难融入其中。很多青年博士入职后发现,工作环境不是公平竞争,而是由人情、关系主导,学术资源往往优先分配给“圈内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某高校某系几乎全是同一院校的毕业生,外校的青年博士即使入职,也难以融入这个既定的权力结构。无论在科研资源还是晋升机会方面,都难以获得公平对待。这类学校的派系文化让学术发展成为了“圈中人的游戏”,外来者只能充当陪衬。


5. 薪酬特别低,天天给博士画大饼、讲贡献,却把钱花在排面上的高校


还有一种高校,薪酬低到让人无语,却总是用“为社会做贡献”的口号来掩盖现实。他们会用各种虚无缥缈的“大饼”来吸引青年博士:未来有大项目、大资金、大发展……然而实际情况是,博士们拿着微薄的工资,学校却把经费花在其它“排面”上。


一位朋友就曾在一所学校工作多年,尽管年年听到领导画的大饼,薪资待遇却丝毫没有改善,科研支持也屡次落空。这类学校给博士们的承诺往往是虚无的,现实中只剩无穷无尽的工作量和疲惫感。


6. 学校位置偏僻,或者层次非常低,一看就不好融入主流学术圈的高校


一些高校的地理位置非常偏僻,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甚至学术交流机会少得可怜。这类高校虽然偶尔会给出高薪吸引人才,但博士们入职后常发现,孤立无援,难以融入主流学术圈。


尤其是在一些学术层次较低的学校,博士们很难获得足够的学术支持和合作机会,长期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感觉职业生涯停滞不前。博士毕业后,融入主流学术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类远离中心的学校,还是慎重考虑为妙。



7. 学校领导经历上不学无术或没做过科研的高校


学校的领导层决定了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有些高校的领导层在科研领域毫无经验,甚至对学术和科研一窍不通。这种情况下,博士们往往无法得到应有的学术支持和理解,反而被卷入各种无关学术的事务中。


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就是某高校新任领导曾是非学术界人士,对于科研工作完全不了解,任职期间不断增加非学术任务和会议,让科研人员忙于应付,无暇深入科研。这种领导层的无知和无视,往往让博士们陷入无尽的琐事中,无法专心于学术工作。


8. 天天大会小会,这活动那活动的高校


一些高校喜欢频繁举行各种会议、活动,占用了博士们大量的科研时间。这些会议和活动大多数与学术毫无关联,却被要求博士们必须参加,甚至成为考核的一部分。过多的无效事务性工作不仅浪费时间,还大大削弱了科研的深度和质量。


一位学者曾抱怨,他所在的高校每个月都要组织各种与科研无关的活动,结果他的研究项目进度严重滞后,无法按时完成目标。这类学校往往将形式大于内容,忽视了科研工作的真正需求,青年博士们应当警惕。


9. 教授跳槽严重,很多学术成就很好却没得到重用的高校


教授频繁跳槽的高校,往往预示着内部环境的不稳定。青年博士如果进入这类学校,很可能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很多学术成就优秀的教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最终选择离开,这样的局面对博士的学术发展也是巨大的隐患。


某高校就因学术氛围恶劣,导致多位领域内的知名教授跳槽,接连引发了其它青年教师也跟风辞职的风波。这类学校无法为学术人才提供长久的发展空间,青年博士也应当避之不及。


10. 老是暴出各种奇奇怪怪负面新闻的高校


师生矛盾频发的高校,往往意味着内部管理混乱、沟通机制缺失,博士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极易卷入纠纷之中。尤其是一些学校经常爆出学生投诉、学术丑闻、派系矛盾等负面新闻,博士们的科研环境和职业发展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某校曾因频繁的师生冲突登上新闻,多个学生投诉博士导师态度恶劣,学术指导缺失,这样的高校对于博士来说,也无疑是雷区,说明学校的管理可能存在问题。博士们在选择时,应当对这些负面消息保持高度警惕,避免踩雷。


所以,博士毕业,选择高校的关键在于对学校的综合环境、学术氛围和发展前景有深入了解。在投简历时,大家切记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判断力。


更多相关信息,可+群,邀您进学术圈



编辑| Albertz;素材来源| 网络新闻



IEEE论文那些事儿
本公众号旨在介绍计算机、电子信息领域SCI期刊(重点是IEEE Trans)的最新状态、审稿规则、投稿技巧、发表经验,助力读者实现从入门级SCI到高水平SCI的跨越。同时,介绍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人才评选、项目申报、科研趣谈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