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大学老师纷纷降薪失业,我们的将来会如何?

学术   2024-11-11 22:30   上海  

近日,部分高校生源紧张、教师被裁、学校倒闭的新闻不时出现,为高校教师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虽然,这些倒闭的院校目前主要集中在欧美、我国台湾地区等,但这也似乎成了一种后工业化时代的必然趋势,在经历大发展、普及化的规模红利期后,一切都会面临重新洗牌。


当然,我们现在仍能看到很多地区大力引进高学历师资,但正如很多人预料的那样,从幼儿园纷纷倒闭开始,小学、中学,及至大学,生源不足、供过于求的情形是早晚的事儿。诸君可见,与前些年相比,现在的博士找高校教职之艰难,幼儿园、小学生源之不足,皆是明显的预警信号。


大学老师,早就没有以前的时代红利了;大学老师,降薪失业也很可能并不遥远了。




01

凛冬将至:大学老师“不香”了?



为何说大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呢?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曾提出过“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其外部关系规律主要指院校要适应外部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状况。


第一,少子化已成定局,大学将面临生源危机。


连续几年的人口负增长已成事实,年轻人结婚登记数量也并不乐观。在此背景下,各级院校都会面临生源不足的根本性难题。


众所周知的是,受新增人口数量连续下降的影响,全国已有不少幼儿园出现了招生难、不得已而关停的情况。进而在某些小学,也已经出现了班容量持续缩减、招生总数持续下降的情况。


毫无疑问,大学当前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但十年、十五年后,这种生源危机将会直逼大学,如何实现持续发展的问题将会摆在大部分大学校长的案头。



第二,普及化持续推进,大学师资已接近饱和。


参照马丁·特罗的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用很短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跃迁式发展,大学生的空前规模也带来了研究生的数量扩张。从2017-2023年,这短短的六年间,我国博士生招生数就几乎翻了一番。


有学者倾向于援引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生学历人口占比来论证这个问题,认为我国研究生规模还远远不够“标准”。笔者认为,这样的对比论证是不全面的,至少不是从学生角度来考虑的,倒是像极了办“考研班”的口气,与某些考研名师的“鸡血”言论不谋而合。


要知道,如果我们行使了调控研究生规模的权利,那也应该承担起为他们前途命运进行思考的义务。研究生比例够不够大,不仅在于国际的指标化比较,也必须扎根中国大地的本土实际,考虑我们的就业市场能否提供适合且充足的岗位。


否则,真的成了很多大学生、研究生看似玩笑却很真实的一句话:我们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养大学、养老师、养消费市场。


正是这种扩招,带来了博士供给量的增加,求职市场发生了显著的重组变革,以往的博士毕业随便进高校的基操,变成了现在接连降低薪资期待、降级院校标准却还可能无法入职的“悲剧”。因为,大学也不发愁师资缺口了,你爱来不来,有的是人来,想来我还得挑一挑呢。


第三,透明化报考选择,部分高校已难以生存。


信息化时代催生了很多信息共享平台与利用信息差获取收益的专门机构,以院校志愿填报机构与平台最为典型,很多专业化的主播,如张雪峰等,也将之前横亘在高校与家长间的信息“鸿沟”给抹平了。


对于功利化报考,见仁见智,不做评价。笔者比较肯定的是,这样的信息传播、分析与共享渠道,有利于家长和学生作出理性的选择,也将高校不愿公开或无暇公开的信息透明化,客观上提升了它们的质量竞争意识。



高校也是“主体”,利用信息优势地位,有收割利益的,有不思进取的,有连蒙带哄的。一旦真实的信息被揭露,加之家长日益明显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务实化取向——孩子最重要的是学一门技术,某些院校的生存之术很可能就不好使了,学校及其专业很可能就冷了。


目前,最不受家长和学生欢迎的不少民办高校、某些缺乏实用价值与技术含量的院校和专业,就已经出现了招生难题,接连降线至极点也招不够学生,没了学生,师将焉附?



02

祛魅揭秘:大学老师可能本来就“不香”!



不要美化任何一条你没走过的路。


博士就一定好吗?前途就一定顺吗?大学老师就走向巅峰了吗?功名利禄就手拿把掐了吗?


不是!这是外行的想当然、自以为。


第一,相较苦读的付出,大学教师的收益并不高。


读博形同一场“豪赌”,其中艰辛困苦,每个博士都深有体会。无人不盼望苦尽甘来,给自己孤寂贫寒的岁月多一点“补偿”。


但是,这计划三年、很快四年、回首五年、熬过六年、最终七八年的苦日子,很可能无法带来令人满意的收益,尤其在如今这个标准高、竞争大、待遇差的经济市场、就业环境中。


能进高校就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儿啊。读博前还心存希望的安家费、补贴、薪酬,在毕业求职的一刻都没了,即便承诺给你的,过来人也告诉你这里面的“坑”很多,前两年进校的老师还会告诉你:经济不好,发不下来。


而且,就这点儿补贴,或许只是为了满足博士那卑微的自尊吧,这好几年的时光,别人早就挣得比这多了。总有人觉得读到博士,工资自然就会高,一个月怎么也得几万。事实上,不存在的。


工科进企业会高一些,这里不做探讨。只要进了高校,这辈子大概率与富贵无缘了。大部分入职讲师一个月到手五六千,年入十万不到,那些外界盛传的补贴福利,即便有,也不多,现在也逐渐取消了。你没听错,这就是博士教师的工资水平,不如中学辍学去做小生意的发小,不如没上过学在工地搬砖的老爹,不如学历不高去送快递的姐夫,不如初中毕业摆摊儿美甲的表妹。不同地区、院校会有差距,但绝不会达到外人认知的博士能富起来的层次。



第二,相较极少的学者,大部分教师的待遇比较差。


别人总觉得大学老师都可以像易中天、蒙曼、王立群、郦波那样,上个节目就火了、就发了;或者觉得大学老师都是搞副业的,要么开公司,要么做项目,豪车豪宅不在话下;或者觉得大学老师都是高精尖帽子学者,年薪百万起步,全国飞来飞去,一场报告几万块......


笔者告诉您,这都是“幻想”,这样的人,占到大学老师的比例可能都不到千分之一。大部分老师都是默默无闻的,没平台、没资源、没运气,但任务重、责任大、待遇差。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尤其在网上看到的。易中天老师曾回忆过一位教授,贫困潦倒,家无余财,令人扼腕。这,才是更为真实的一面。所以,他始终强调,知识分子不该是苦兮兮的,即便有人质疑他的“学术创业”。又如为救妻子而苦心“创收”的戴建业教授,但凡大学教师待遇真如外界所想的那样高,他也不必承受“失去文人风骨”的指责了。


笔者始终记得,读博面试结束后见导师,导师第一句就是:如果想发财,着急赚钱,那没必要读博了,尽快工作。在与很多教授的交流中,他们普遍表示,当大学老师与发财没什么关系。



第三,相较过去的时代,大学老师早已卷到起飞。


有网友表示,父母一个劲儿地劝自己考研、考公、考编,当个老师挺好的,当个大学老师就更好了。这样的情况很多时候出现在“编制世家”,退了休的老妈现身说法:当老师很轻松。


事实上,时代真的变了,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他们很可能是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却转头指摘我们不够努力。


由于20世纪90年代Top高校人事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与示范、溢出效应,我国高校绩效考核与问责的制度不断出台,力度不断加大,而承受这种压力的终端,便是大学一线教师。


以前的大学老师是可以“混”的,现在连教授都要考核,过不了还要降职称、降待遇。头部高校“非升即走”,地方院校“以小博大”,高职高专“无中生有”,事情多得难以应对,教学不能出事故,科研必须出成果,天天开小会,杂活儿不断,工资不升反降,绩效难如登天,学者猝死,已不鲜见。


竞争高压之下,注定有人留,有人走,而大部分“非死即残”。



03

悬崖之上:如何应对这场时代大潮?



俗世洪流,能站稳脚跟已然不易,何况出人头地呢?


我们无力改变,也很难幸免。不过,乐观想一想,或许每一次破裂,都是一次重生的机会。我们无法找到稳妥一生的路,只能不断强化自己的生存能力。


第一,提升核心业务能力。


如学者所言,面临大学老师未来的失业潮,最为重要的是强化核心竞争力,在教学科研等核心活动上有所作为,让自己拥有持续输出、胜任岗位的比较优势。


你可以差,但不能最差,让自己离被淘汰的边缘越远越好。当然,在保障教学科研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大学老师也可以基于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开展学术创业活动,如进行知识科普、写稿子、拉项目等。此外,适当地培养自己那些看似用不上的兴趣爱好、谋生技能,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刻会成为“救命稻草”。


第二,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大学老师不能放弃教学,这是基本任务。但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必须不断强化科研能力。因为,在评估时代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内,循证主义将是最受推崇的理念,科研是证明组织及其成员活动质量的重要依据。


教学的有效性也要通过教研及其成果来说明,这就是欧内斯特·博耶所说的教学学术。同理,博耶所说的其他三种学术观,探究(发现)的、应用的、整合的,同样应成为大学老师的研究行为指南,以此实现评估有效性的持续积累。


第三,论文永远是硬通货。


“破五唯”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要论文。相反,论文作为核心的学术交流载体,对学术共同体意义重大,也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等不可或缺的学术积累形式。


具体到院系层面,论文始终会是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要成为一名具备竞争力的大学老师,在未来或将出现的失业潮中掌握主动权和选择权,必须发掘与强化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合法合规的资源、渠道助力自己的论文发表。


公号介绍

IEEE 论文那些事儿

解读期刊、会议最新动态

分享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

提供专业的论文写作辅导、英文润色服务

助你从SCI入门到顶刊顶会之路不再忧愁

交流、加群、投稿、润色、合作, 欢迎扫码加微信:





学术科普



     关于学术出版的七件事

     EndNote X9常用方法汇总

     青年学者加入学术期刊编委会的益处

     学术界身份证——ORCID的原理、注册与使用

学术论文投稿你用什么邮箱,QQ邮箱可以吗?

从一条审稿意见,聊聊SCI论文的作者信息该怎么写


IEEE知识


IEEE会员制度科普

IEEE给您8条筹备学术会议的建议

最新IEEE期刊中科院分区结果出炉

如何从一个 EE 专业的学生成长为 IEEE Fellow

如何利用IEEE Xplore进行高效科研

集齐IEEE Letter、Journal、Transaction、Magazine、Proceeding, 召唤神龙


Access



IEEE Access那些事儿——自序

IEEE Access那些事儿——审稿流程

IEEE Access那些事儿——投稿技巧

IEEE Access那些事儿——催稿与重投

IEEE Access那些事儿——AE去哪儿

IEEE Access那些事儿——投稿过程实录(内含缴费细节)

IEEE Access的质量到底如何——亲历百篇文章后的经验之谈


中文期刊


                                                
     电子信息类中文权威期刊(SCI&EI)投稿攻略
     计算机专业权威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计算机学科部分核心期刊投稿攻略
   [New]EI收录的国内期刊大全

NCS介绍


                                                
     《Science》投稿科普
     《Nature》投稿指南
   《Nature Electronics》介绍及投稿经验分享
    [New] Nature Communications投稿科普

投稿建议


 

    IEEE Trans那些事儿——交通学科Trans

    [New] 机器人与控制领域高水平期刊介绍

    [New]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投稿经验

    [New]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简介

介绍一个中科院一区的IEEE期刊——速度快、因子高、容易中

******更多投稿建议,请移步知识星球******


往期好文


     

      SCI降重办法梳理

SCI投稿常用询问信

如何提升科研成果影响力

想吸引审稿人,你需要......

提升科研效率的几款小工具

学术会议 Poster==PPT?NO!

投稿前,给你的SCI论文做个体检

文章成长之道——一位优青的三步曲

如何精简SCI论文篇幅,达到指定字数?

《Science》发文:没时间写论文?这么办!

【同行评议】如何撰写审稿报告?

[New] 前沿介绍| 一个可以给你paper增加创新点的新方法

[New] 计算机学科期刊大全(揽括8大方向所有期刊)

[New] 评选院士、杰青、长江、千人等有多难?评选条件了解一下


公号动态



知识星球介绍——理工科SCI论文交流圈

知识星球介绍——IEEE Access那些事儿

知识星球“IEEE Access那些事儿”科研喜报

“IEEE AccessTrans那些事儿”内容生态全新发布

[New] 通知!第一批8个方向的论文微信群建立并开放入群






点“在看” 的读者天天中文章,年年中基金 

IEEE论文那些事儿
本公众号旨在介绍计算机、电子信息领域SCI期刊(重点是IEEE Trans)的最新状态、审稿规则、投稿技巧、发表经验,助力读者实现从入门级SCI到高水平SCI的跨越。同时,介绍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人才评选、项目申报、科研趣谈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