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门”中诞生,千亿市值的“寒武纪”是怎样炼成的?

学术   2024-09-20 22:30   上海  

  文丨《中国科学报》记者 赵广立


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寒武纪”诞生之初

《科学》杂志专门发文评论

称其是“发生在硅谷之外的颠覆性进展”

作为联手打造“寒武纪”的陈云霁、陈天石两兄弟

被评为“这波AI大潮中的开拓者和先驱”

然而,在无数鲜花和掌声的背后

只有亲历者才知道抵达之途有多少黑夜和荆棘:

“它最初是一项没经费、没论文、无人问津的

‘三无研究’……”


陈云霁(右)、陈天石兄弟。


同为“80后”的陈云霁和陈天石年龄相差两岁

两人先后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

又先后来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以下简称计算所)

此事一时成为美谈

陈云霁笑言

这是因为陈天石对他“从来不服气”

觉得二人天天玩在一起,谁也不比谁更聪明

“你能上,我也能上”


兄弟俩在计算所

一个投身芯片研发,一个专攻人工智能(AI)

两人凑在一块,一有空就琢磨

什么样的研究更好“玩”?

从各自专业出发,两人合计

将AI和芯片设计的基础研究交叉

做一款“聪明的芯片”

用芯片加速处理深度学习算法程序


要知道,那是2010年前后

英伟达芯片还是“游戏显卡”的代名词

再过6年

“阿尔法狗”才会因击败李世石而一鸣惊人

没人知道“AI+芯片”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他们也没有“上帝视角”

AI芯片是个啥东西、做出来能不能用

兄弟俩没有答案

学生们更摸不着头脑

不止一个学生跟陈云霁吐槽:

“带我们做点不那么非主流的研究吧

别搞这么虚无缥缈的东西了”

陈云霁特别理解大家的心情

当时这个课题连20万元的项目都申请不下来

“可能需要一点理想主义”


2010年底

兄弟俩在一次所内汇报中

报告了做AI芯片的设想

没想到竟打动了时任计算所所长李国杰

后者当场肯定了两人的想法

给了兄弟俩继续做下去的信心


2011年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以下简称国重实验室)

依托计算所成立

国重实验室主任孙凝晖超前布局

围绕“非传统体系结构方向”设立了3个研究组

智能处理器团队(现计算所智能处理器中心)在列


对于陈云霁、陈天石两兄弟而言

创立智能处理器团队的时机恰到好处:

“再晚半年

抢占深度学习处理器研究学术制高点的机遇

恐怕就错过了”


2013年的一天

陈云霁刚晋升为研究员不久

孙凝晖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

提出由他担任智能处理器团队的PI

专注智能处理器的基础研究

孙凝晖为30岁的陈云霁做了长远打算:

“计算所是做大事的地方

研究员仅仅是做大事的起点

要想在市场、用户那里占有一席之地

得有超过别人的创新和优势”

这次谈话改变了陈云霁的职业生涯

从那之后,他更坚定了信念


沉下心后

他们用详尽实验得出的实际数据

证明了深度学习处理器的巨大潜力

并陆续将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投出去

只是没想到

他们的成果产生了不曾想象的影响力


陈云霁(左)、陈天石一同参加某论坛活动。


2014年是兄弟俩丰收的一年

他们与合作伙伴关于机器学习计算的论文成果——

“DianNao”和“DaDianNao”

先后斩获ASPLOS、MICRO

两大计算机学术顶会

最佳论文奖

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科研机构的首次


这两篇论文的他引数很快达到数千次

施引者遍及全球数十个国家、数百个科研机构

其中,英伟达是引用最多的机构之一

“DianNao”和“DaDianNao”

寓意为“电做的大脑”

表达了“AI”中文含义

这个中文发音曾让国外同行大费周章

他们需要卷着舌头发出“脑”音

在兄弟俩看来,这两个名字独具魅力

“因为此前没有中文发音的芯片”


一下子拿到两个顶会的最佳论文

兄弟俩才意识到

他们蹚出了一条前人不曾涉足的路

DianNao和DaDianNao

开创的深度学习处理器方向

现已成为国际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的主流


最佳论文到手后,孙凝晖问兄弟俩:

“你们能做出真正的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吗?”

原来,国重实验室有个不成文的共识——

重视论文,但更重视技术发明和原型系统

“顶天”更要“立地”


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黑屋”里

陈云霁带领智能处理器团队的成员

将论文成果付诸于方寸之间的集成电路上

风雨无阻,日夜兼程

一年后

取名为“寒武纪”的

国际上首颗深度学习处理器原型芯片

一次流片成功


国际首个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寒武纪1号(2015年)。


两兄弟说

“寒武纪”最初是想表明它只是一个早期的起点

就如寒武纪那个遥远而原始的时代一样

但他们没想到

这个领域的大爆发来得迅猛且快速


2016年春,“阿尔法狗”一战成名

AI迅速在全世界掀起浪潮

同年,寒武纪公司成立

2017年

华为Mate10凭借寒武纪芯片取得巨大成功

“寒武纪1A”

成为全球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

2020年7月20日

寒武纪公司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成为国内AI芯片第一股


寒武纪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钟”,登陆科创板(左一为陈天石)。


眼见“寒武纪”开启了智能计算大爆发的序幕

陈云霁感慨:

这其中既有运气成分,更是时代的助推

个人兴趣与国家战略需要融合在一起

就有机会促成伟大的事情发生


公号介绍

IEEE 论文那些事儿

解读期刊、会议最新动态

分享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

提供专业的论文写作辅导、英文润色服务

助你从SCI入门到顶刊顶会之路不再忧愁

交流、加群、投稿、润色、合作, 欢迎扫码加微信:





学术科普



     关于学术出版的七件事

     EndNote X9常用方法汇总

     青年学者加入学术期刊编委会的益处

     学术界身份证——ORCID的原理、注册与使用

学术论文投稿你用什么邮箱,QQ邮箱可以吗?

从一条审稿意见,聊聊SCI论文的作者信息该怎么写


IEEE知识


IEEE会员制度科普

IEEE给您8条筹备学术会议的建议

最新IEEE期刊中科院分区结果出炉

如何从一个 EE 专业的学生成长为 IEEE Fellow

如何利用IEEE Xplore进行高效科研

集齐IEEE Letter、Journal、Transaction、Magazine、Proceeding, 召唤神龙


Access



IEEE Access那些事儿——自序

IEEE Access那些事儿——审稿流程

IEEE Access那些事儿——投稿技巧

IEEE Access那些事儿——催稿与重投

IEEE Access那些事儿——AE去哪儿

IEEE Access那些事儿——投稿过程实录(内含缴费细节)

IEEE Access的质量到底如何——亲历百篇文章后的经验之谈


中文期刊


                                                
     电子信息类中文权威期刊(SCI&EI)投稿攻略
     计算机专业权威期刊投稿经验总结
     计算机学科部分核心期刊投稿攻略
   [New]EI收录的国内期刊大全

NCS介绍


                                                
     《Science》投稿科普
     《Nature》投稿指南
   《Nature Electronics》介绍及投稿经验分享
    [New] Nature Communications投稿科普

投稿建议


 

    IEEE Trans那些事儿——交通学科Trans

    [New] 机器人与控制领域高水平期刊介绍

    [New] 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 投稿经验

    [New] 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简介

介绍一个中科院一区的IEEE期刊——速度快、因子高、容易中

******更多投稿建议,请移步知识星球******


往期好文


     

      SCI降重办法梳理

SCI投稿常用询问信

如何提升科研成果影响力

想吸引审稿人,你需要......

提升科研效率的几款小工具

学术会议 Poster==PPT?NO!

投稿前,给你的SCI论文做个体检

文章成长之道——一位优青的三步曲

如何精简SCI论文篇幅,达到指定字数?

《Science》发文:没时间写论文?这么办!

【同行评议】如何撰写审稿报告?

[New] 前沿介绍| 一个可以给你paper增加创新点的新方法

[New] 计算机学科期刊大全(揽括8大方向所有期刊)

[New] 评选院士、杰青、长江、千人等有多难?评选条件了解一下


公号动态



知识星球介绍——理工科SCI论文交流圈

知识星球介绍——IEEE Access那些事儿

知识星球“IEEE Access那些事儿”科研喜报

“IEEE AccessTrans那些事儿”内容生态全新发布

[New] 通知!第一批8个方向的论文微信群建立并开放入群






点“在看” 的读者天天中文章,年年中基金 

IEEE论文那些事儿
本公众号旨在介绍计算机、电子信息领域SCI期刊(重点是IEEE Trans)的最新状态、审稿规则、投稿技巧、发表经验,助力读者实现从入门级SCI到高水平SCI的跨越。同时,介绍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人才评选、项目申报、科研趣谈等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