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暑期学术生活营|常规报名|人类学,社会学,分析哲学,女性主义,社会哲学|同学社Academy·杭州营地

文摘   文化   2024-06-27 17:08   山东  


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   黑格尔


生活的经验,学术的视角。‍‍‍


——   同学社Academy


学术与生活






2024年暑假,同学社将在杭州·青山村继续举办暑假学术生活营地。此次营地,导师、学员与营地策划组将共同居住在一个美丽的江南乡村,组成一个短期的生活共同体。期间,我们在进行人文社科相关学术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将进行一场田园生活的观察体验。


如果你是今年毕业的高考或中考生,将始终享受早鸟优惠价。


此次营地时间为7月29日到8月5日,开设课程为:

《人类学视角中的亲密关系》

《社会学入门 - 以性别和亲密关系为例》

《爱的哲学》

《人类的友爱 - 哲学的视角》

《从女巫到田螺姑娘: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视角》

《社会形而上学:什么是性别?》


关于营地的提问与回答 - 链接:《关于2024杭州暑假学术生活地:你想了解的问题与答案都在这里|同学社 Academy·杭州营地》




往期营地参考,2021年暑期营地视频


这是一个七天的学术课程营地你将在杭州美丽的生态文化村进行人类学、社会学、古典哲学、分析哲学、文化批判的研讨。除了探讨之外,这里还有数位在相关领域有所擅长的先行者,与我们一起,进行一场系统化的学科共学。‍‍



在学术上,你将收获:


1、从零基础开始,了解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和文化批判相关理论,比如文化进化论、文化相对主义、去人类中心主义、多物种民族志、他者、社会学想象力、结构功能论、马克思批判理论、符号互动论、社会性别、生理性别、恋爱中的不平等、家庭与婚姻、爱的阶梯论、爱的共同体、酷儿理论、美德与友谊、家庭分工、猎巫运动、原始积累、生物属性和社会构建、性别规划与性别认同等。‍‍‍‍‍‍‍‍‍‍‍‍‍‍‍


2、研读思想家的经典文本和当代文本,在嘉宾的引导下,去发现思想家互相继承和批判的文本对话,以及用我们自身的经验和思考维度对思想家的文本进行解读、回应和反驳,由练习阅读阅读文本的方法,提升批判性思考能力,反思之前从未想过的“尝试”,文本将会涉及如下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诺齐克、费德里奇、Tom Dougherty、Maren Beherensen、Elisabeth Brake、Berit Brogaard、Laurence Thomas、Sally Haslanger、Sophie Chappell、Katherine Jenkins、Jenkins、Nick Laskowaski 。


3、从零基础开始,尝试学习相关学科的方法论并进行实践,比如定量研究、质性研究、田野调查与民族志、历时和共时研究、文本重构、概念分析、逻辑推理、文化批判等,尝试用这些方法论去研究和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4、掌握相关学科的思维方法,利用文化差异、整体观、自我与他者、社会结构、分析哲学、文化批判的思维,重新思考我们的日常生活,增进智识,获得观看生活的新视角。‍‍‍‍‍‍‍‍‍‍


5、尝试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者高质量的成果产出,营地的每一门课程都会安排一份呈现学习效果的成果作业,比如人类学课程的亲密关系和性别主题的田野报告、社会学课程的社会议题非学术文章、哲学课程的哲学论文、性别研究的社会议题分析报告。每门课程的产出成果作业都不是强制性的,学员可根据精力、需求与兴趣进行,如果感到压力也可不必完成。


参与者有意获得一份高质量的成果产出,课程组建议参与者着重把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一到两门课程作业上,并在营地期间多利用 office hour 时间与该门课程的嘉宾沟通讨论。部分课程,讲师会在营地结束一个月内仍给予学员作业指导。


往期营地参考,2023年暑期营地课堂照片
往期营地参考,2023年暑期营地课堂照片

往期营地参考,2021年暑期营地讲座照片


课堂板书(讲课太投入了,忘了撕开白板塑料膜)



这是一个七天的田园生活体验除了学术课程,你还将获得美丽乡村生活的体验:在静谧到只有虫鸣的夜晚入睡,在窗外鸟鸣的叫声中醒来,在傍晚观看晚霞余韵,在竹林中骑车穿行,在夜晚的溪边寻找和捕捉萤火虫,采摘植物叶片制作标本,在传统工艺博物馆看到富有民间特色的手工艺品。‍‍‍‍‍‍‍‍‍‍‍‍‍‍


除此之外,你还将在村里结识土生土长的老人小孩,从城市返回乡村驻留的青年乡村建设者,从事水资源保护的实践者,手工艺者,艺术家……你还可以利用晚上时间以及第四天休息日参加由讲师和助教安排组织或者学业自发组织的夜聊、分享会等活动,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地学员,一起在杭州的生态村落体验田野风光,收获一段友谊;和他们进行观点碰撞和交流,畅谈到凌晨,试着达成共识或者拓展观念的边界;可以和他们分享彼此的故事,彼此聆听,彼此支持,成为彼此的挚友。



在生活上,你将收获:


1、一次绝妙的乡村生活体验,江南的乡村或许会打破人们对乡村的刻板印象;‍‍‍‍‍‍‍

2、一次远离喧嚣,沉浸式体验人与自然、与万物的机会,见到萤火虫、白鹭、成片的竹林、云雾缭绕的山间美景;

3、一次与来自海内外名校本硕博生近距离交流生活和学习经验的机会,了解嘉宾们在海内外以及各个专业里的学习经历,听他们分享各自的故事;‍‍‍‍‍‍‍

4、生活上与大家一起吃饭、居住、出行、游历乡间,在友好的营地氛围里,获得来自讲师、营长与伙伴的认可、支持、关照和鼓励;

5、通过深度夜聊,展示自我内心和了解他人的机会,收获一群互助支持的伙伴和友谊;

6、一段乡村与城市生活方式对比观察的经历。



青山村田间,一行白鹭上青天‍‍‍‍‍‍‍



村子里还能订到茶百道,村里还有咖啡馆、24小时无人售货亭‍‍‍‍‍‍‍‍‍‍‍‍‍‍‍‍‍‍‍‍


往期营地参考,2023年暑期营地 - 捕捉萤火虫

往期营地参考,2023年暑期营地 - 下雨的村子


往期营地参考,2023年暑期营地 - 乡间小路

往期营地参考,2021年暑期营地 - 一起看朝霞‍‍‍‍‍




营地结营,愿为江水,与君重逢‍‍




课程







1. 人类学视角中的亲密关系

课程简介:虽然亲密关系通常被与爱情、性混为一谈,但在人类学家眼中,它涉及人类生活更广泛的方面,超越了私人关系和公共关系的二元对立,同时具有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爱情和友谊等亲密关系的经济和社会形态是如何形成的?我们的欲望与社会秩序有什么关系?人类学家用跨文化的视野与民族志的工作方法,呈现了不同文化下对亲密关系的身体和情感体验的差异,并且认为“私人情感和欲望”不是独立的系统,而是嵌入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之中。

为什么在特定文化中有些情感和欲望是禁忌的? 为什么21世纪日本的离婚潮会与无缘社会、女性贫困等诸多社会事件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东非莫桑比克的园丁会认为植物是他的情人?印度北阿坎德邦的动物与看护者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爱与亲属关系?本课程通过解析经典和当代前沿的民族志,带领同学理解爱与亲密关系在不同社会中是如何建构、瓦解和重塑的。通过学习世界各文化群体,以及人与非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案例,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爱与亲密关系实践。同时本课程还将讲授人类学方法,指导学生完成亲密关系的小型田野调查。



目标人群:无需人类学背景,面向对人类学或者亲密关系议题感兴趣的小伙伴,愿意摒弃刻板印象,结合自身和“他者”的经验进行思考。

必读阅读量:无必读要求,有推荐阅读可选读;

课程类型:讲座+研讨+小型田野+汇报。

课程产出:基于小型田野调查的课堂分享。 

课程目标:

1、学员将学习如何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了解人类学视角中的亲密关系研究脉络。

2、学员将研习世界各地的民族志案例,跨文化地了解亲密关系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

3、学员将学习人类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展开小型田野调查。



课程大纲:


第一节、人类学视野中的亲密关系

1、人类学是什么?人类学对亲密关系的研究框架

2、从人类学经典的亲属关系研究到当代人类学围绕亲密关系展开的重要议题(爱情、跨国流动、商品化、政治化、多元实践等),呈现人类学关于亲密关系研究的知识图谱


第二节、人类学田野调查与民族志

1、人类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与民族志

2、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操作技巧

3、选题与分组


第三节、变迁中的多元亲密关系实践

1、历时角度:中国社会亲密关系的变迁

2、共时角度:世界各文化群体的多元亲密关系形态


第四节、多物种民族志中的亲密关系

1、什么是去人类中心主义与多物种民族志?

2、通过解析人与动物、人与植物的亲密关系实践,启发我们重新审视人与非人的边界及共生关系


第五节、田野分享



嘉宾介绍:卡拉是一名在野的人类学研究者&策划人,辗转学术界、互联网科技行业与艺术文化产业。复旦大学人类学硕士、荷兰莱顿大学亚洲历史艺术与文化硕士(欧亚思辨遗产研究方向)。在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博士项目就读一年半后,对学术祛魅,发现应用为个人旨趣,转至互联网和科技大厂担任用户研究员。现在艺术文化行业里做研究咨询和公共教育,运营一个人文社科知识迁移与应用品牌“卡皮拉工作室”,兴趣领域包括饮食、多物种民族志、可持续发展、在地营造、乡村振兴、社会参与式艺术等,探索超越性缘关系的亲密关系中。


2. 社会学入门 - 以性别和亲密关系为例 


课程简介:性别,在人的成长中不断被赋予不同的含义。


呱呱坠地时,医生看一看关键部位,跟产妇报喜:“看一看,你的宝宝,是个男孩!”八个月的婴儿叫了第一声“妈妈”,被称赞女孩儿说话真早。五岁的小朋友在游乐场疯跑,奶奶追不上,只跟在后面抱怨一句:“小男孩就是调皮!”进了小学,男生比女同桌矮了半头,老师习以为然“女孩子嘛,先长。”男生信心满满地说:“等我长到1米8的!”同时,女生一转头,跟好闺蜜“嫌弃”男同桌真幼稚。


渐渐,他们长大了,高考选专业时,男孩子们信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毕业找工作时,女孩子们挤破头想进体制内,争取稳定体面的工作。他们可能会遇到爱情,我喜欢温柔漂亮的,好呀!我喜欢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好呀!我喜欢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好吗?


又过了十几年,他上有老下有小,他说要努力工作保障他们生活!她上有老下有小,她说我要照顾他们身体顾及他们心理!成为“三明治”一代,公司裁员,他们都怕,医院体检,他们都慌。人生走到老年,日子怎么过?旅游,干活,还是带孙辈?病了有谁来照顾我?老伴,保姆,还是女儿?


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与性别问题密不可分,当然,这不是某一个人的经历,而是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生活,随着社会思想的不断变化,社会与性别,社会学与生活,愈发复杂,愈发引起人们关注。


本课程探讨与性别相关的社会学议题,透过性别视角看到我们的社会与生活,一部分理论与思想,一部分生活与实践,利用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深入地、批判地、多维度地理解和诠释性别化的社会与生活。


目标人群:无需社会学背景,面向对社会学或者亲密关系议题感兴趣的朋友,愿意思考和分享、探索社会学想象力的小伙伴;

课程类型:讲座+研读+讨论三者结合;

必读阅读量:无必读要求,有推荐阅读可选读,会有主题相关的小任务可选择性完成;

课程产出:1500字左右的小文章(非学术性,可选)

课程目标:

1、社会学入门程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知识体系;

2、与志同道合的伙伴文明理性地沟通和讨论社会性别问题的机会;打开思路,从多维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第一节、社会学导论

1、社会学视角:社会学想象力

2、社会学研究领域

3、社会学三种主要理论视角


第二节、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体系

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3、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案例实践


第三节、性别与社会性别

1、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概念

2、性别的多元化LGBTQ

3、性别气质、性别规范与性别角色

4、性别刻板印象与性别不平等


第四节、恋爱、婚姻与家庭

1、婚恋中的择偶问题

2、婚姻的动机、成立与离婚

3、家庭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社会热点性别问他与分析讨论

1、当代社会的爱情问题:单身、PUA

2、人口与生育问题

3、传媒中的性别

4、性别平等‍‍‍‍‍‍



嘉宾介绍:倪梦,英国约克大学社会学女性研究副博士、硕士,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研究集中于中国女性与教育、高学历女性婚恋、性别刻板印象等领域,多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并独立进行主题学术汇报。热爱教育,曾于高校任教,后从事博物馆教育行业,先后研发社会学、文博、历史等领域课程近200节,擅长设计互动性的体验课程与循循善诱的思维启发。教过大学生,也教过小学生,离开学术界,致力于将晦涩难懂的研究与理论知识“翻译”成人话,真正惠及更多的有求知欲好奇心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3. 爱的哲学


课程简介:没有人不对爱情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与向往。但与此同时,我们对浪漫爱的理解似乎又充满了各种期望与迷思:爱情是强烈而感性的,是不自知地“坠入爱河”与“小鹿乱撞”;爱应当是真真切切爱一个人的灵魂而不是任何外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代表了承诺与忠贞,是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可是,爱究竟是什么?又该是什么样的?


什么是爱?为什么爱?我们又该如何去爱?围绕这三个问题,这门课从哲学的角度反思关于浪漫爱与欲望的各种问题与困惑:到底什么是浪漫爱?爱情跟友情的界限在哪里?“柏拉图式的爱情”又究竟是什么?爱和占有欲的关系关系是什么?爱情中我们一定需要完全坦诚吗?在异性恋的性别规范之外,爱的其他意义与可能性又是什么样的?



课程要求:上课前完成阅读材料、上课积极讨论、完成相应任务。

课程类型:材料阅读研讨+嘉宾讲解相结合(90分钟,每节课分为上下两部分);

必读阅读量: 每节课10-15页的哲学论文

课程产出:针对所阅读的任意一位哲学家的观点,写一篇700字的小论文(非必须,可选);

课程目标:

在这门课中,我们将会思考:

1、思考浪漫爱的独特意义。

2、从哲学的角度批判反思浪漫爱的迷思、期望和特殊性。

3、思考浪漫爱与性的关系是什么。



课程大纲:


第一节、序幕:浪漫爱的迷思

我们对浪漫爱的迷思从柏拉图开始:思考《会饮篇》提出的几种爱的理型,批判理解柏拉图对性和爱作为两种不同阶级的欲望的阐述

讨论文本:柏拉图《会饮篇》、Jeremy Reid, Plato on Love and Sex

前半节课:从结合论到阶梯论 -- 梳理并讨论会饮篇中提出的各种爱的迷思

后半节课:所以‘柏拉图式的爱’究竟是什么 – 从爱肉体到爱灵魂,浪漫爱的范式如何滑向友爱


第二节、第一幕:爱的(异性恋)纽带 

爱是占有,爱是忠诚,爱是两个人联结的共同体……吗?:从诺齐克反思爱情和友情的界限,性规范与浪漫爱的关系

讨论文本:罗伯特·诺齐克 《爱的纽带》

前半节课:从柏拉图到诺齐克 – “我们”多大程度上延续并捍卫了柏拉图的对性与爱、友情与爱情的分离?

后半节课:反思爱的(异性恋)纽带:从友情/爱情的界限到婚姻与生育的正当性,诺齐克对爱的表述是否也是一条顺性别异性恋的‘纽带’?


第三节、幕间休息:性、谎言与爱

爱的大小谎言:约会虚报自己一米八五是有问题的吗?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我们有没有揭露秘密的义务?爱的谎言与伤人的实话哪个更错?

讨论文本:Tom Dougherty, Sex, Lies, and Consent

前半节课:谎言与亲密关系中的同意问题,我们有没有坦白自己的义务?何时,又在多大程度上?

后半节课:开放讨论:我们都该坦诚自己的“下头”之处?用谎言骗取性同意一定是不对的,但谁还没在爱里说过几句违心的话?


第四节、第二幕:酷儿身体、酷儿爱 

爱与肉体:不同的身体如何创造与实践不同的爱与亲密关系?

讨论文本:Maren Beherensen, Queer Bodies, Queer Love

前半节课:什么是酷儿身体?理解我们的身体为何对理解爱与欲望如此重要?

后半节课:从Sisterhood到Chosen-families,我们该如何批判看待各种爱的理型?


第五节、 第三幕:爱,多多益善?+ 尾声:情爱的力量

爱一定是占有与嫉妒?:以多边浪漫爱关系为例,思考爱的其他意义与可能性

阅读文本:Elisabeth Brake, Is Loving More Better?;  Audre Lorde, The Power of Erotics

前半节课:多边关系中的浪漫爱的特别之处,我们如何反思自己的爱情观?

后半节课:开放讨论:什么是Lorde所说的‘情爱的力量’?



嘉宾介绍:Leon, 悉尼大学哲学系荣誉学位在读,论文课题研究Technē与米歇尔·福柯的最后十年。本科悉尼大学Dalyell Scholar,主修哲学与国际关系。澳大拉西亚哲学协会(APP)成员、澳大拉西亚本科生哲学期刊(UPJA)现任主编、E-IR 学生撰稿人。Leon的研究兴趣包括20世纪欧陆哲学与政治理论、性与爱哲学、古希腊哲学。是个徘徊在分哲与欧陆传统之间的游荡者。



4. 人类的友爱 - 哲学的视角

‍‍‍


课程简介:友爱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给我们带来快乐、合作和成长,但是友爱本身是什么?什么样的友爱关系是最好的、最完善的?为什么我们和一些人建立友爱关系,和另外一些人却难以建立?友爱是否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我们的人格和性格?朋友犯了错,我们还应该和ta做朋友么?


本课程的目的是获得对友爱的理解,并批判性地评价友爱哲学的各个方面的理论。学生将理解亚里士多德式友爱理论,思考友爱的性质,友爱的分类,友爱的必要条件,爱朋友的理由,友爱和爱情的区别,德性是否是友爱的基础,友爱在一个人的自我形成和道德进步中起到什么作用。


课程要求:上课前完成阅读材料,上课积极讨论。

课程类型:材料阅读研讨+嘉宾讲解相结合;

必读阅读量: 每节课20页的哲学论文

课程产出:学生基于课程讨论的任一友爱相关的论文写一篇批判性小论文,中文2000字左右(非必须,可选)。

课程目标:

1、掌握和分析友爱哲学的核心概念,批判性地反思友爱的性质、分类、必要条件,友爱和爱情的区别,友爱对一个人的自我构建、道德生活的影响。

2、学习当代分析哲学的思考方式和写作方法,包括重构论证、构建反驳和建立自己的论点。



课程大纲:


第一讲、友爱的性质

友爱的性质是什么? 友爱有哪些类型?

Aristotle: Nicomachean Ethics, VIII, 1–8, 13–14, IX, 1–5, 7–8

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的三种类型,基于爱朋友的三种理由,基于相似性的友爱好于基于差异的友爱。平等的友爱好于不平等的友爱。亚里士多德还讨论了善意在友爱中的地位,表面的善意和真诚的善意,友爱和自爱的关系。


第二节、The Difference between Friendship and Love

友爱和浪漫爱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Berit Brogaard: Friendship Love and Romantic Love

Laurence Thomas: Friendship and Other Loves (备选)

性行为是否是友爱和爱情之间的本质区别?如果性行为是根本区别,那么如何解释朋友为什么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或者,是什么解释了为什么恋人会走得更远?


第三节、主题 The Reason for Loving Your Friend

爱的理由是什么?

Niko Kolodny: Love as Valuing a Relationship

Benjamin Bagley: Loving Someone in Particular*(备选)

“品质理论”认为爱的理由基于朋友的个人特质,比如ta的智慧和理性能力。但是这种非关系理论暗示一个人会接受任何有相似特征的人作为替代品。

“关系理论”认为,爱另一个人的理由基于他和这个人的关系,他与她分享的历史,但是这种关系理论依然面临种种反驳。


第四节、Friendship and Self

友谊对自我的身份认同、自我塑造产生影响的重要和独特的方式是什么?自我披露又是如何构建友谊的亲密性?

D. Cocking & J. Kennett: Friendship and the Self

镜像观认为,我们在朋友身上才能最大程度照见自我和自己的特点。秘密观认为,披露自己的秘密对于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是必要的。Cocking & Kennett对这两种观点持反对意见。


第五节、Friendship and Morality

美德是好的友谊的必要基础么?

Dean Cocking & Jeanette Kennett: Friendship and Moral Danger

亚里士多德认为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美德关系,并认为友谊的信任和亲密必须建立在对彼此美德的相互认可的基础上。但是,Cocking和Kennett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当我们由于友谊关系而在道德上误入歧途时,这种关系被称为友谊仍然是恰当的,并且这种关系本身是有价值的。在他们看来,友谊的价值与道德关系不大,把友谊完全置于道德框架之内的努力是错误的。


嘉宾介绍:Yahui,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哲学优秀毕业生硕士, 2024年秋季即将就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哲学博士项目。目前主要的研究兴趣为对自己的义务、友爱,和道德谴责。



5. 从女巫到田螺姑娘: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视角


课程简介:一面是勾结魔鬼、诱惑男人、掌握魔力的危险女巫;一面是贤惠持家、顺服男人、默默无闻的田螺姑娘。这两种极其矛盾的形象却统合在女性的社会气质中,使得女性长久以来以各种特定的形式被压迫。当她是女巫时,她遭到诽谤、霸凌、监禁、刑讯逼供、凌辱和谋杀;而当她是田螺姑娘时,她被困囿于灶台和床榻之间,她的劳动价值不被计入正式经济和政治,她的全部劳动是为了拯救或帮助那个外出从事生产劳动的男人,甚至她从事家务劳动的动力都不必然来自于爱和美德,因为家务劳动仿佛是她的自然属性,她的女性身份本身就已经保证她必须从事家务劳动。


在14-18世纪的欧洲与美洲殖民地,女性的权力经历了历史性的掠夺。在“大猎巫”中,她们被指认为“女巫”,遭遇围剿,幸存者被“赶回家中”,自此成为任劳任怨的“田螺姑娘”,无法掌握自己生育、劳动、生活的节奏。为什么这场长达四个世纪的大清剿针对的是女性?它如何推动了同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兴起?这两个问题将由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当代影响力最大的哲学文本之一《凯列班与女巫:妇女、身体与原始积累》进行解答,它将为我们展示妇女史与资本主义发展史缠绕在一起,女性劳动场所是阶级斗争的重要阵地。


在阅读本书的基础上,我们还要继续问: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凭什么认为对家务劳动的系统性剥削是资本主义运转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总经济的视角,拨开用工资条和商品标价牌来误导工作阶级注意力的迷雾,考察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生产外劳动力再生产的那一面。


最后,我们要将时针拨回当下,了解当代“双职工”与“家庭工资”重叠的家庭模式以及相应的“全球照顾链条”。从而在宏观上探讨如何反对资本主义与父权制为女性所安排的社会角色?如何重组生产与再生产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得女性工人乃至工人阶级的解放得以可能?在微观上,审视自身往后可以如何对待身边的再生产劳动者:家庭主妇、清洁工、环卫工人……


我们的课程想要为大家提供审视“家务劳动”“家庭”“家庭主妇”的线索,并理解这些在什么意义上与每一个人——女人或男人、孩子或成人、工人或资本家、有色人种或白人——息息相关;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思考与批判。



课程要求:

(1)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认真完成课后观看视频或阅读文本的任务。

(2)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进路有兴趣,对家务劳动有亲身经验或观察。

(3)有一定阅读英语学术文献的能力。

课程类型:讲座课和研读课结合

必读阅读量:没有硬性阅读要求

课程产出:一个课程相关的社会议题形成一份分析报告(自选口头报告或成文)。

课程目标(你将收获):

1、熟悉理论:了解女性(包括生育、照顾、情绪劳动在内)的家务劳动的政治与经济维度,建立围绕“家务劳动”展开的问题意识。掌握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立场、关键概念和主要观点。

2、把握当下: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面临的再生产危机以及女性及工作阶级的困境,并通过猎巫史理解无产阶级内部从形成起就存在的所谓“性别对立”。

3、独立思考:了解主要女性主义思想流派的主张与理由、成就与局限,能够在嘈杂的女性主义议题混战中表达自己的立场与观点。



课程大纲:


第一节、有性别的工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极简介绍

本节课上我们将首先从大家的日常生活以及真实法律案例出发,进入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概念。同时向大家介绍19世纪以来主要的女性主义流派,包括新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本课重点在于定位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基本立场,了解她们如何以“有性别的工人”为抓手发展和批判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陷阱重重的工资和所谓“自然”的家务劳动:关于“以工资反对家务劳动”

本节课我们将首先讨论课前阅读费德里奇的《以工资反对家务劳动》一文,带领大家破解近现代对“工资”概念的阐释与批判,并进一步理解“家务劳动”在家庭场所之外的含义,从而识别出社会工作中以女性的自然属性出现的家务劳动。了解新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为反对家务劳动的女性化提出的不同主张,把握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有偿家务劳动”运动的基本诉求与目标。


第三节、重谈猎巫(上):欧洲大猎巫与“新世界”

本节课我们将首先了解在14-18世纪的欧洲与美洲的“大猎巫”中,哪些人被指认为女巫,她们又遭受了什么?或许历史上被虐杀的女巫并不符合你印象中女巫的模样。其次,我们将跟随费德里奇的思路了解大猎巫过后的新世界出现的,我们如今已经习以为常的新现象、新事物。


第四节、重谈猎巫(中):异教运动、原始积累、厌女与身体规训

经过前三节课充分的理论理解和历史知识储备,我们要在本节课深入探究“大猎巫”发生之前风雨欲来的欧洲世界,如何酝酿一场针对女性的压迫、霸凌和虐杀。妇女在异教运动中的突出地位,资本主义血腥的原始积累,法律默许甚至鼓励的厌女情节,身体哲学的转向带来的身体规训——桩桩件件都在为最终的大猎巫蓄势。经过这一节课的梳理,我们将对大猎巫的宗教、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哲学背景形成全面的把握,并初步领会妇女史与资本主义史的嵌合关系。


第五节、重谈猎巫(下):无产阶级(妇女)的积累、反叛与挫败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关注大猎巫以及类似针对女性的压迫对无产阶级的形成和“积累”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失地、失业的女性农奴或自由民承受了最严重的伤害,她们的抗争引来了更严苛的反革命浪潮,表现为一系列的失权。她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财产和工资,无法通过避孕或堕胎来掌握自己的生育节奏,无法出席法庭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等。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在无产阶级内部种下男女分化的基因,并且再生产劳动的贬值也间接贬损了一切劳动力的价值。最后,我们将批判性地讨论费德里奇的论证是否充分,是否能有力地说服我们:对女性的系统性剥削是资本主义运转的重要条件。


嘉宾介绍:Sunniva,哲学专业,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曾在德国图宾根大学哲学系交换,研究方向为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德国古典哲学。曾授课《哥白尼革命:康德伦理学导论》。



6. 社会形而上学:什么是性别?

‍‍‍‍‍‍‍‍‍‍‍‍


课程简介:性别议题在当前的中国互联网上已经成为了最为广泛,最为剑拔弩张也最为含混不清的议题之一。众多的性别讨论往往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这样一些问题:性别差异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塑造的?阶级矛盾比性别矛盾更基本吗?跨性别女性能不能被算作女性,应不应该被纳入到女性主义运动中来?等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的指向了一个当代哲学界的热点讨论话题:什么是性别?或者,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性别概念?


本次课程将会介绍当前分析哲学界社会形而上学分支中对于性别本体论的讨论,我将带领大家思考前沿学界对于“什么是性别”这一问题不同立场的回答,理解这些不同的立场如何互相批评互相改进。我们不仅将会看到哲学家们是如何用清晰的概念分析和定义以及严格的论证来思考性别问题,而且也将看到抽象的哲学如何介入到现实生活,帮助人们理解和参与政治议程。


本次课程会首先从“性别是先天生理决定还是社会建构的”这一问题开始,我们会了解学界中性别社会建构立场和生理本质主义立场之间的辩驳。从社会建构论的起点出发,我们会进一步了解到女性主义运动如何建构自己需要的性别概念,这一种新的性别概念又如何受到了跨性别运动的挑战和启发。我们会讨论女性主义运动如何构建一个跨性别包容的性别概念,但也会反思性别政治运动的包容性是否需要对于参与者的性别身份有所要求和承诺。最后,我们会学习性别规范和相关的欲望对于性别认同的重要性,并理解一种以规范和欲望为中心的性别认同理论如何兼容地完成批评压迫性性别秩序与跨性别包容两项任务。


这门课程将会继承哲学的教学传统,也就是说,我不会轻易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大家发现各种习以为常的观念的矛盾与抵牾之处。在课堂上,我将会调动大家的日常经验,并且引导大家对于各种哲学立场和理论形成自己的支持抑或是反驳的意见,最终产出自己的成果。


目标人群:对性别议题或者社会哲学感兴趣的朋友,愿意心态开放地参与性别议题的讨论,不需要有相关的学术基础。

课程类型:讲座和研讨相结合;

课程产出:一篇不多于2000字的小论文; 

必读阅读量:无; 

课程目标:

1、了解当前分析哲学界对于性别形而上学问题的讨论和各种基本立场。

2、学习到分析哲学讨论的基本方法,包括做出区分,澄清概念,建构论证,提出反驳等等。

3、掌握一些能帮助参与现实中性别议题讨论的哲学工具。



第一节、性别:生物属性还是社会建构(1)

本节课会探讨“先天生理决定”和“社会建构”的准确意涵。基于各种的经验科学研究成果,我们会探讨什么样的性别差异才算是“先天生理决定”的。而在日常生活的性别议题中,诉诸于“先天生理决定”的说辞又服务于哪些目的。接着我们会探讨什么是“社会建构”,性别在哪些维度上是社会建构的以及承认性别是社会建构的能不能推导出来一些常见的关于性别的观点。


第二节、性别:生物属性还是社会建构(2)

本节课我们会探讨Sally Haslanger的性别社会阶级论观点。我们会了解到Haslanger如何将女性概念定义为一种屈从性的社会阶级而非一个生理或解剖学范畴,性别社会阶级的定义又如何能服务于女性主义的政治目的。接下来我们会了解Alex Byrne基于生物本质主义对于Haslanger的定义的反驳,并思考他的反驳是否成立。


第三节、跨性别‍‍‍

本节课我们会从了解跨性别人群的经验出发,探讨跨性别运动对女性主义哲学性别概念的挑战和女性主义哲学的回应。我们会先倾听Sophie Chappell身为一位跨性别女性哲学家对自身经验的讲述。接着我们会探讨Talia Bettcher提出的基于自我认同的性别概念,了解她这种性别概念如何批评旧有的女性主义性别概念以及促进跨性别权利运动的政治目的。之后我们会了解Katherine Jenkins如何修正Haslanger的性别社会阶级定义,以将跨性别女性包容到女性主义的性别概念中。我们最后会学习Elizabeth Barnes的观点,讨论女性主义运动的政治包容性是否需要建立在对于“女性是什么”这一形而上学问题的回答之上。


第四节、性别规范与性别认同(1)

本节课我们会了解性别规范对于建构性别认同概念的重要性。我们会学习Jenkins基于性别规范的性别认同定义,并理解她的性别认同定义如何能够兼容于对压迫性性别秩序的批评与包容二元与非二元性别经验两项不同的任务。


第五节、性别规范与性别认同(2)

本节课我们会学习欲望与性别规范的关系,并了解欲望如何成为建构性别认同概念的核心。我们会学习Nick Laskowaski的性别非现实主义,了解他是如何批评和发展了Jenkins的性别认同定义并将欲望定位在性别认同的核心。



嘉宾介绍:Martin,拥有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士学位,宾夕法尼亚大学哲学系交换生,即将就读于布兰迪斯大学哲学硕士项目。主要学术兴趣为当代政治哲学(特别是平等主义),社会哲学(特别是性别与残疾相关的议题)和规范伦理学。对科学哲学和知觉哲学也有所涉猎。


我一直认为哲学是一件犀利地思想工具。尽管学术和政治之间有着无法忽视的鸿沟,但是我依然认为政治和社会哲学应该回应我们最紧要的现实关切。尤其是在性别议题这样一个有着重大意义却饱受争议的话题上,我相信哲学能够提供给大家洞见和启发。



往期学员评价







在第无数次思潮的碰撞结束后,从来平和的我终于被激起了戾气,更多的却是无能为力的挫败感。我常常生出一种与大多数人背道而驰的感觉,这种感觉像是被抛弃被孤立。而今我似乎终于找到了灵魂的归处,「我的噩梦随着天光大亮一去不复返,一切都会好起来啦。」

—— 2021年暑期营地学员 张同学

在青山村的十几天,每天都好充实好开心认识了好多有想法、有热情的人,也交到了很多很好的朋友。大家都是非常温暖可爱的人!会想念一起上课、一起抓萤火虫、一起走路或骑车去水库、一起看电影、一起夜聊、一起去湖边捡垃圾的快乐时光!

每天也在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中提升自己。在Selena老师的课中相信Theater forchange;在三木老师的课里寻找缺失的经验和让人生完满的方法;在耳朵老师的女权主义课中讨论各种话题,打开了看问题的新视角;在宋导的课里学到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点遗憾没有选宁忆老师的艺术史,不过还有机会再见的!

—— 2021年暑期营地学员 何同学

在溝通已然變得愈發困難的今天,此種建立在傾聽與尊重基礎上的交流足以讓我懷著極為不捨的情緒向你們告別,你們使我懂得了如何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如何在一次次的討論中去獲取我們共同追求的知識,如何在對方極為失落的時候伸出自己的雙手。

或許在今天,刻板印象本身成為了一種障礙,一種在我們還未建立起溝通時早已將雙方割裂開來的障礙,一種使所有有待探討的話題變成非此即彼的論戰戰場的催化劑,也是在此種意義上,我們的相遇顯得足夠珍貴,足夠及時,也足夠重要。

—— 2021年暑期营地学员 张同学


和同学们在一起是最好的。夜谈结束了,聊了苦楚,愉悦,尴尬,柔软,暴力,家庭,爱,伴侣,遗憾,种种未尽之事,未经之路温润细腻的男孩们,理智又笃定的女孩们。光是听见,看见,就让我掉了很多很多眼泪ta们比我勇敢,比我坚韧。明亮如此,温暖如此。让人不禁感叹,未来的日子里只要记起这一夜,也足够让我内心的褶皱和动荡,触摸到片刻的温柔。

—— 2021年暑期营地 耳朵老师



今天就是特别开心,是来这个地方的第三天,有一种可以不用像在学校里面在特别大的压力下只能麻木的做一些事情的感觉。我很难撕开一个口子来讲述这样的一天,那就记流水账吧。


旱上,我在8:53起了床,所以没吃早餐。一个不太好的开端,但瑕不掩瑜,早上去蹭了一节艺术史的课,说是蹭,其实是我原来以为这种课只是像报流水账一样的讲一些事件,毕竟是我印象中的“史”,但是没想到还讲的蛮细的,给我了一种特别开天眼的视角。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那个拾麦穗的人他们三个人头上的帽子,还有颜色上的讲究,之前也从来没有注意到他们的一些身份特征。


中午在村子里的饭店里狂炫了糖醋里脊,真的特别特别好吃,酸甜味特别和谐,外皮做的很脆,特别原汁原味,咬下去,那种酸甜气息直充鼻腔。大炫特炫吃饭的时候和同伴还讨论了各自学校的离谱经历。人生离谱阅历+N


下午上了社会学的课,后半段讲了社会规训,老师在讲监狱的例子,比如《肖申克的救赎》,但我脑子里都是自己惨痛的高中生活,那些抽象的名词特别鲜活,好像很多人的人生,我记得之前说过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把个人的困惑上升到社会问题。对于我的人生,我真的有很多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打算回去之后看看飞跃疯人院。


晚上继续大炫特炫,没想到我最喜欢的是那种被烧的滋滋冒气的花菜气,有一种食物的美好。吃完晚饭后,去林子里找萤火虫,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专门发-

个朋友圈讲讲。


第一次遇到一天的事情在一个朋友圈里居然讲不完。


末完待续。


—— 2023年暑期营地 周同学


我拾起一块名为时光的石子,投向生活的河流,几日光阴印入眼帘。青山村的云很慢,夜晚还有凡星和萤火虫,那晚我们抓到两只甲壳虫,被狗追,听着蛙鸣结伴回家,笑的肆无忌惮,好像小时候。

人文社科不能改变自然世界,但它关照着人类世界,我们头顶是稻草和星空,眼前是马克思,福柯,孔子,亚里士多德,他们也曾仰望过同一片星空,他们曾举起长枪,向着他们的风车冲锋。踮起脚尖,你也可以触碰自己的星河。

你好,青山村,再会了,亲爱的朋友。


—— 2023年暑期营地 郭同学



人文营结营

希望这个由一群可爱的人文主义者建立的思想的理想国不只深藏于杭州烟雨朦胧的小小村子。最后一天和几位朋友一起逛种子图书馆。在这个人文学科式微,工具理性渐成主导的时代,希望种下理想与意义的种子。抗击现代性的虛无,做信任者,提倡者,笃行者。

愿为江水,与君重逢。

—— 2023年暑期营地 邵同学







以上反馈及图片均来源于营地学员及讲师



报名信息







1、时间:7月29日 -8月5日(8天7晚)

集合报道:7月29日15:30于杭州东站集合,接学员前往生态文化村报到,约1小时车程(从萧山机场可乘坐地铁直达杭州东站,车程约1个小时;若当日不能到达杭州东站集合,需学员自行打车前往营地住宿点报道)。

结营返程:8月5日上午9:00统一送学员前往杭州东站,预计11:00到达杭州东站(也可自行打车提前离开)

2、地点:杭州 · 青山村(村内设施完备,住宿房间为双人间、三人间别墅民宿及公寓,营地内有农家乐和村民食堂,具体地点及住宿环境请私聊小助手获取查看;不同别墅内的房间类型有些差异,房间随机分配,如有特殊需求或其他住宿需求,请联系小助手)

3、学员人数:每班15人左右,满20人开营,先报先得;

4、课程对象:16岁-25岁对人文社科感兴趣的小伙伴;如对营地某一学科有浓厚兴趣,也欢迎其他年龄段学员报名。

6、报名费用:6900元/人(包括导师费用,营地期间的住宿、保险费用、一次集体聚餐费用,及接送火车站的的大巴费用,不包括从各地赶往杭州的路费及住宿期间的餐费;营地民宿内有农家乐、村内有餐厅、饭馆,可供学员选择就餐)。

7、课程优惠:

早鸟价:6600元,早鸟报名截止日期为6月3日23:30。

双人以上团购价:6600元。

早鸟+双人以上团购价:6300元。

老学员优惠:老学员带新学员可在以上优惠基础上再减300元。

8、报名方式:请添加同学社小助手微信:tongxueshe12345或扫描文章底部微信二维码。简单自我介绍后,联系同学社Academy小助手进行微信或支付宝转账。营地成行后,小助手会将导师和学员加到同一微信群进行后续开营交流。


(同学社小助手微信二维码)




2024年暑期,同学社Academy有哪些线上项目?


《艺术课程@线上|威尼斯双年展回来了!这次带来了无处不在的异乡人|同学社 Academy》

《人类学课程@线上|人类学研究方法入门及案例分享:什么人类学研究、理论和方法?什么是人类学家?|同学社 Academy·线上课程》

《哲学课程@线上|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学、算法公平、未来工作、亲密关系|同学社 Academy·线上课程》

《哲学课程@线上小班课|跟耶鲁博士一起研讨哲学中的核心问题:认知论、心灵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同学社 Academy》

《性别课程@线上|神话与历史中的女性原型——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女性原型的变迁|同学社 Academy》


2024年暑期,同学社Academy有哪些线下项目?
《2024年7月份暑期泸沽湖田野营报名|看到“传统”和“发展”中的平凡生活|同学社Academy》
《2024暑期8月份泸沽湖田野营报名|循迹流动的传统,泸沽湖摩梭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同学社Academy》
《2024暑期8月份蒙古音乐田野营@呼和浩特|民族音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同学社Academy》
《2024暑假学院@杭州|人类社会的友情、亲密关系与性别:人类学,社会学,分析哲学,社会哲学,文化批判|同学社Academy·杭州营地》
《2024暑期自我探索创作营@杭州|我的过去、当下和未来:自我书写、戏剧创作、装置艺术|同学社 Academy》


同学社 Academy 往期有哪些项目?

一、寒暑期学术生活营

《2019年暑期学院@北京 | 反思习以为常的生活,成为更完整的人》
《2020年寒假学院@北京|人类学、社会学、哲学》
《2021暑假学院@杭州:艺术史,美学,戏剧,社会学,性别|同学社 Academy》
《2023暑假学院@杭州:哲学,美学,艺术史,人类学,社会学|同学社 Academy》


杭州学术生活营地 · 分享会



二、人类学田野调查体验营

《2020十一营地@泉州|搜神寻仙捉妖,泉州民间信仰人类学田野调查》
《2021暑期营地@泉州 | 泉州搜神记,民间信仰人类学田野调查|同学社 Academy》
《2022寒假营地@大理 |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大理新移民人类学田野调查|同学社 Academy·营地报名》
《2023暑期田野营@大理|看见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大理新移民及白族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同学社Academy》

泉州营地 · 民间信仰参与式观察


三、自我探索主题营 

《2024寒假营地@杭州|自我探索:心理学与社会、身体工作坊、分析哲学入门|同学社 Academy》
《2024暑期自我探索创作营@杭州|我的过去、当下和未来:自我书写、戏剧创作、装置艺术|同学社 Academy》


杭州自我探索营地 


四、线上系列课程/活动

《2024寒假课程汇总(线上)|神话与历史中的女性原型、口述史、影像民族志、人类学、社会学、当代艺术展|同学社 Academy·线上课程》
《2023当代艺术营地(线上)|艺术连接现实的可能性:街头艺术、当代艺术、社会实践艺术|同学社 Academy·线上课程》
《2023人类学课程(线上)|人类学入门、商业人类学、考古学入门|同学社 Academy·线上课程》
《2023寒假哲学与艺术营地(线上):认识论、哲学与人工智能、艺术史|同学社 Academy·线上营地》
《2023寒假社科营地(线上):社会性别、从社会学角度理解疾病、国际关系入门|同学社 Academy·线上营地》
《2022暑期社科营地(线上):女性主义、社会学入门、生死学概论、考古学入门|同学社 Academy·线上营地》
《2022暑期艺术营地(线上):艺术史、摄影观念、英国文学、社会实践艺术|同学社Academy·线上营地》
《2021历史、哲学、神学、艺术、美学(线上) | 同学社·欧洲中世纪系列课程》
《2020年暑期学院(线上)|更多视角,观看我们所处的世界》

五、线下系列课程/活动

《2019年十一课程@北京|重拾大学的人文精神》
《2020暑期线上/下课程@上海:批判性思维,民族主义研究,跨文化剧场》
《2021哲学入门: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上海|同学社·线下课程》
《2021拉康精神分析导读@上海|同学社·线下课程》
《2021分析哲学@上海:人格,自我,行为,理性,能动性|同学社·暑期课程》
《2021十一课程@上海:精神疾病与时代症候|同学社Academy·线下课程》
《2023暑期线下哲学课程@上海: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同学社 Academy》
《2023北京线下哲学课程:哲学与生活,生存和死亡,恐惧与悔过,自我与他人,爱与被爱|同学社 Academy》

《2019在文学没落的年代,让我们看到彼此丨同学社·青年文学主题月·第一届》
《2020文学对于青年时代的人们意味着什么|同学社·青年文学主题月·第二届》
《2019心理健康月:给你十个角度,了解心理学与自己 | 706青年空间&神经现实》

六、专业和学校系列分享会‍‍‍‍‍‍‍‍‍

《什么是政治学?牛津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芝大/波士顿学院/ UCM》
《什么是人类学?哈佛/芝大/纽大/伦敦政经/EHESS/UC Davis》
《什么是社会学?英国/美国/德国/芬兰/澳洲顶级院校留学》
‍‍‍‍‍‍‍‍‍‍‍


同学社 Academy
同学社Academy成立于2019年,是一个以人文社科为核心内容的博雅教育平台,产品包括讲座、读书会、专业分享会、课程、研学营地、学术提升、作品辅导和定制课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