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 黑格尔
反思习以为常的生活,成为更完整的人。
—— 同学社Academy
课程目录 / 2024
同学社Academy
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人类学视角来理解人文学科与艺术之间的联系。从批判和分析“原始”艺术与“高级”艺术的历史框架开始,探讨了文化相对主义、民族中心主义、象征主义、仪式和代表 "他者"的政治等人类学关键议题,并通过人类学框架探讨了不同社会的视觉和物质文化。近几十年来,人类学家对研究各种类型的艺术世界以及艺术在全球化文化景观中生产、消费、传播和表现的条件越来越感兴趣。许多人类学家和艺术家并肩工作,展示这种交叉的潜力,在讨论装置艺术、表演艺术、在地艺术和关系艺术中批判性地研究当代世界发生的事件。这些交叉和整合的对话将揭示人类学融入公共文化的更多方式。
课程定位:面向入门者(无需人类学基础)
课程类型:讲座+互动讨论+民族志案例分析(理论概念解析40分钟+休息10分钟+案例分析40分钟)
课程产出:完成一篇艺术人类学读书报告或案例分析
课程要求:上课前完成阅读材料、上课积极讨论、完成相应任务
教学目标:
1、学员将学习人类学的关键术语和概念,了解艺术人类学的学科脉络;
2、学员将研究世界各地的案例,跨文化地了解艺术如何介入当代生活;
3、学员将尝试运用艺术人类学的理论工具,进行案例分析;
课程目录:
第一讲 导论:人类学视角下的艺术
1、什么是人类学:学科架构与理论视角
2、人类学视角如何看待艺术3
3、课程说明与时间安排
讨论问题:什么是艺术?谁是艺术家?什么样的物品可以被称为是“艺术品”? 为什么有些群体的视觉和表现文化被定性为工艺品、手工艺品、原始艺术、民族艺术、媚俗或商品?而有些物品被排除在 "艺术 "范畴之外?
第二讲 殖民主义与全球艺术
1、批判性看待全球艺术与殖民主义的关系
2、Case study: 2022第十五届卡塞尔文献展首次采用亚洲策展人(来自印尼的策展团体ruangrupa)
讨论问题:所有社会都有“艺术”吗?对一个陌生的民族使用“艺术”一词有何意义?将“艺术”的范畴扩展到那些没有这种明确范畴的社会,是会使这些社会变得更加高尚,还是一种种族中心主义的强加?将一个社会定义为 "缺乏 "艺术的社会会产生什么后果?
如何看待亚洲艺术家与策展人在全球艺术体系中的角色?
第三讲 艺术界
1、对艺术界研究的不同视角,艺术界包含的利益相关方(stakeholders)
2、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艺术市场与艺术机构
讨论问题:文化产品和艺术作品不是由单个个体生产出来的。相反,它们的生产和推广是艺术世界集体行动的结果。我们在中国遇到的“守门人“(gatekeeping)和文化生产过程在多大程度上是独一无二的?
在以前时代的中国,艺术生产主要由国家控制。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历了文化管制的放松、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引入。这些变化对文化产业和文化组织的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官方体制之外出现了哪些替代方案,又是由谁发起的?
第四讲 博物馆与表征
1、博物馆化、表征与去殖民化
2、Case study: 荷兰国立博物馆亚洲馆vs荷兰民族学博物馆中国展厅
讨论问题:如何看待民族学博物馆/世界文化博物馆?他们和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有什么区别?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里,非西方艺术与文化是如何被“他者化的”?
如何看待欧美国家的博物馆去殖民化运动?他们完成了使命吗?
第五讲:手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非遗的当代价值:“非遗热”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
2、Case study:千年瓷都景德镇的传承与创新
讨论问题: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的“非遗”热?传统手工艺是如何在当代传承和创新的?背后有什么关键的推动因素?折射出怎样的社会与文化意义?
第六讲:社会介入式艺术
1、艺术的公共性与在地性
2、Case study: 上海城市微更新中的社区艺术项目
讨论问题: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中的在地性、社区艺术与艺术共创?艺术对居民和社区究竟意味着什么?中外社会介入式艺术项目有何区别?
讲师介绍:卡拉是一名在野的人类学研究者&策划人,辗转学术界、互联网科技行业与艺术文化产业。复旦大学人类学硕士、荷兰莱顿大学亚洲历史艺术与文化硕士(欧亚思辨遗产研究方向)。在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博士项目就读一年半后,对学术祛魅,发现应用为个人旨趣,在互联网和科技大厂担任用户研究员。现在艺术文化行业里做研究咨询和公共教育,立足人文社科与当代生活的结合,探索跨学科的研究与公共教育实践。运营一个人文社科知识迁移与应用品牌“卡皮拉工作室”,兴趣领域包括饮食、可持续发展、博物馆与遗产、城市(微)更新、在地营造、乡村振兴、社会参与式艺术等。
参考文献
Antoinette, Michelle & Turner, Caroline. 2014. Contemporary Asian Art and Exhibitions:Connectivities and World-making.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nderson, R L. 1992. Do Other Cultures Have "Art"?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94:926-929.
Becker, Howard S. 2008. Art World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uurman, Dornhof, Hopfener, Lutz. 2018. Situating Global Art. Transcript Publishing.
Clifford, James. 1988. On Collecting Art and Culture. The Predicament of Culture: Twentieth-century Ethnography, Literature, and Art. Harvard.
Fillitz, Thomas & Grijp, Paul van der. eds. An Anthropology of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s, Markets, and Collectors. Bloomsbury Academic.
Gell, Alfred. 1998. Art and Agency: An Anthropological Theory. Oxford.
Guest, Kenneth. 2020. “What is Unique about How Anthropologists Study Art?”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A Toolkit for a Global Age. 667-75.
Harris, Beatrice. 2018. Indigenous Representation in the ‘moral museum’: perspectives from classical ethical theory. Museum Management and Curatorship 33:2: 195-211.
Hatcher, Evelyn Payne. 1985. Art as Cultu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nthropology of Art.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E. Adamson Hoebel. Lanham. Marylan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gold, Tim. 2013. Making: Anthropology, Archaeology, Art and Architecture. Routledge
Miller, Daniel. ed. 2005. Materiality. Duke University Press.
Morphy, Howard & Perkins, Morgan. eds. 2006. The Anthropology of Art: A Reader. Blackwell Publishing.
Sansi, Roger. ed. 2019. The Anthropologist as Curator. Bloomsbury Academic.
Schneider, Arnd & Wright, Christopher. eds. 2005. Contemporary Art and Anthropology. Routledge.
Schneider, Arnd & Wright, Christopher. eds. 2010. Between Art and Anthropology: Contemporary Ethnographic Practice: Oxford: Berg.
Schneider, Arnd ed. Alternative Art and Anthropology: Global Encounters,Bloomsbury Academic,2017
Strohm, Kiven. 2012. When Anthropology Meets Contemporary Art. Collaborative Anthropologies. volume 5: 98-124
Siegenthaler, Fiona. 2013. Towards an ethnographic turn in contemporary art Scholarship. Critical Arts. 27:6: 737-752
你将获得 / 2024
同学社Academy
同学社Academy
《艺术课程@线上|威尼斯双年展回来了!这次带来了无处不在的异乡人|同学社 Academy》
《哲学课程@线上小班课|跟耶鲁博士一起研讨哲学中的核心问题:认知论、心灵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同学社 Academy》
《性别课程@线上|神话与历史中的女性原型——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女性原型的变迁|同学社 Academy》
报名信息 / 2024
同学社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