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将这三个词汇并列放置,而不以任何概念限定它们,是为了显示这三者互为表里的内在同质性——三者之中没有等级或依附关系,而是处于彼此交织的暧昧状态。没有一种艺术不与政治有关,也没有任何政治不联系到人的感性能力,三者在本体论上即是相互联结的状态。而这正是艺术与审美的解放潜力得以发挥的空间。 课程定位:面向入门者。本课程虽然定位在“政治美学”这一学术范畴内,但会涉及到“大文科”的整体性概念,尤其是会从具体的艺术现象向上追溯到哲学史,因此本课程特别欢迎对人文学科感兴趣,想要接受博雅教育,了解文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的高中生与本科低年级学生;课程类型:本课程将采取互动讨论+讲座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其中会专门设计一节开放式的专题研讨班(有关“艺术终结论”的问题,即艺术是否已经走向总结),课前阅读材料,课堂上带领学员的发言与讨论;课程产出:针对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具体的、细微的、易被忽视的艺术与文化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形成逻辑与社会意义,形成一篇小型文化研究调查报告(形式多样,可以影像记录,可以撰写文字,可以以访谈的形式或理论分析的方式使自己的思路成型);A. 哲学美学问题:美学是什么?(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诞生背景、美学研究的意 义)政治美学是什么?(美学何以与政治有关?初步历史上的审美解放论,初步了解当代政治美学的解放诉求。)B. 艺术问题:艺术是什么/什么是艺术?一些文化现象算不算艺术?艺术何以发展成 为装置艺术/观念艺术?为什么我看不懂现代艺术/抽象艺术/观念艺术? 20世纪以来 革命运动的美学视域。C. 艺术、美学与政治的同构性问题:艺术何以承载人类的理想、艺术怎样介入社会? 艺术怎样发挥它的政治效用?“艺术无用”(甚至“文科无用”)的说法何以出现?相 关说法背后是怎样的意识形态在运作?A. 将带领学生初步构建一个艺术史框架,以思想史的变迁为视角,初步了解历史上的B. 以美学与政治为基点的哲学入门,这意味着同学们将从思考柏拉图为什么“将诗人逐出理想国”,经由席勒的“审美教育论”、康德的“审美共通感”、现代性的审美问 题、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与伯明翰学派的文化研究,最后抵达我们所身处 的当代世界,思考艺术与意识形态的问题、艺术与平等的问题、艺术与感性和感性 与政治解放的问题;C. 聚焦有关艺术的理论思考,即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与文化现象, 尤其是文化现象(当代流行文化,二次元、网游、同人小说、广告、表情包、AI绘 画......)首先从理论上构建一个思想史发展的概括性草图——作为刚入门的年轻学生,先知道 历史上那些人文学科的从业者都在做什么;其次要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每一个呈现在学术著作与学术期刊中的学术流派与哲学概念,都与我们当下的现实息息相关,它们都有批判、介入与生成的力量,对此,我将 着重讲述现代社会至今的哲学家们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针对那时的社会问题而对艺术做出了怎样的论述; 最后,以以上两点为基础,让学生们理解,艺术现象与文化现象不仅是一种偶然的表达与呈现,隐藏在表征背后的是某种社会现状与意识形态的操作与配置,因此学生将学会以“凝视”取代“瞥视”,来看待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一些小事,“让沉默者得以发声”。学会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尤其是“看不懂”的抽象艺术与当代观念艺术); 学会运用“理论的武器”分析艺术与文化现象; 学会关心社会,关心身边的平凡者,“哲学家都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 变世界”,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存在的合法性源泉。因此本课程 希望能够培养文科生们必须具有的社会责任感。本次课程共6节,其中第三节为专题研讨课,第四节将留一个调查作业,本作业将要求在第 6节课开课前两天提交,以便在课上分享讨论。概要:本节课为整套课程的概述与总览,首先以艺术史的时间维度,切入思想史上的范式革命,最后抵达当代世界(当代艺术现象)。教学方式:本节课首先以艺术鉴赏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赏析引入,引导同学观察四个不同时期的中外绘画作品的风格差异。 进而启发同学们思考艺术风格背后的意识 形态问题。 教学目标:引入“意识形态”这一概念(引用相关著作的段落),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艺术作品看到背后的“时代精神”,为进一步思考美学与政治问题打基础,下节课将具体展开这一问题。美学初步:作为“感性学”与作为“艺术哲学” 的美学;2、美学的诞生:鲍姆嘉登为什么要提出 “感性学”这一概念?黑格尔为什么将美4、简介康德“审美共通感”与“审美普遍性” 概念、席勒“审美教育说”、阿多诺“艺 术自主性”、《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法国20世纪下半叶的社会运动,“情景
教学目标:由艺术、美学进入政治视域 (深入思考这一政治美学问题:如果艺术算是意识形态的表征,那么艺术是否具有反过来颠覆某一意识形态统治的力量?),思考感性之力量。
概要:从大家有切身感受的现象入手:看不懂当代艺术、需哲学话语介入才能理解观念艺术、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打破了博物馆的高墙”、到处都是艺术那么“艺术”还是否存在、“艺术无用论”......教学方式:课前提供有关该问题的相关文献供阅读,但作为专题研讨课,希望学生 不盲从理论家们的视角,而是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课前整理好自己对当代艺术的思考,在课上提出。 教学目标:不仅是对一个重要的学术议题的思考,更是在总结前述课程的过程中, 引领学生从理论的视角回到日常生活的视 角,回过头来关注当下的社会问题。“批判社会学”与“政治美学”;内在于美学自身的政治解放效果。 (兼论: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及朗西 埃对该理论的批评)教学目标:初步掌握文化研究的理论武器,但最重要的是了解这种视角的不足 ——将艺术现象缩减为社会问题的表征,丢失它在美学层面的本体论意义,是否值 得? 面对艺术,我们是否有更加专注于其自身,且不失批判色彩与政治解放向度的研 究方法? 概要:什么是“参与式艺术”?参与式艺术的“参与” 是怎样的参与?它与“宣传”有何不同? 参与式艺术何以具有政治效果——回到美学作为“感性学”的视野当中为什么“美学内在地就是政治”,“政治内在地就是美学”。教学目标:以当代艺术与社会事件出发, 初步了解政治美学,了解它“是什么”与“不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不仅仅与具体的艺术现象有关。第六节、不许掉头:中国20世纪当代艺术运动——政治美学视角 回到本土视角——八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回顾那个思想解放 的年代(美学界的朱光潜、李泽厚等人的论争,艺术界新的艺术风格的引入)教学目标:看看学术界和艺术界的前辈们已经做了什么(哪些愿景成功了哪些失败 了):我们还能做什么(结合提交上来的个人项目),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考书目:(此处列出的推荐阅读书目已有电子版,会在课程开始前提供。这几本书只是推荐阅读, 不做强制要求。会根据课程大纲的修改而随时增加书目。)- 专著《徐亮,现代美学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 梅洛-庞蒂,知觉的世界:论哲学、文学与艺术,江苏人民出版社 汪民安、宋晓萍,中国前卫艺术的兴起,北京大学出版社》-文章《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 T.J.克拉克,现代生活的画像术,江苏人民出版社 汪民安、宋晓萍,中国前卫艺术的兴起,北京大学出版社》李樱妮:目前于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与巴黎第一大学索邦艺术学院攻读哲学硕士与美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国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研究兴趣在于政治美学,旁涉艺术理论。关注当代左翼激进政治哲学的理论与实践及其感性维度,以及包括艺术行动在内的感性实践的政治解放向度。
1、通过课程与答疑,收获学科知识、技能,获取观看世界的更多视角;4、通过线上/下社群活动,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5、电子版结业证书(需上完课程80%以上内容)、优秀作品上墙展示及其他福利;2024年暑期,同学社Academy有哪些线上项目?
《艺术课程@线上|威尼斯双年展回来了!这次带来了无处不在的异乡人|同学社 Academy·线上课程》
《艺术课程@线上|社会学练习:社会参与艺术的案例分享和实践孵化课(包含奖学金)|同学社Academy·线上课程》
《人类学课程@线上|艺术人类学:理论与实践|同学社Academy ·线上课程》
《人类学课程@线上|人类学研究方法入门及案例分享:什么人类学研究、理论和方法?什么是人类学家?|同学社 Academy·线上课程》
《哲学课程@线上|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学、算法公平、未来工作、亲密关系|同学社 Academy·线上课程》
《哲学课程@线上小班课|跟耶鲁博士一起研讨哲学中的核心问题:认知论、心灵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同学社 Academy》
《性别课程@线上|神话与历史中的女性原型——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看女性原型的变迁|同学社 Academy》
2024年暑期,同学社Academy有哪些线下项目?
1、课程时间:8月3日-8月18月(每周六、周日15:30-17:00),2、地点:线上·腾讯会议(若无法参与直播,可在课程平台观看回放,回放有效期为6个月)3、课程对象:同学社往期参与学员多为16岁以上对人文社科感兴趣的小伙伴,包括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和上班族;如对课程有浓厚兴趣,也欢迎其他年龄段学员报名。课程分享福利:将此文分享到朋友圈及百人以上微信群,截图后发给同学社Academy小助手,报名整个营地可再减免20元。6、报名方式:请添加同学社Academy小助手微信:tongxueshe12345或扫描下方微信二维码。简单自我介绍后,联系同学社Academy小助手进行微信或支付宝或对公银行账户转账。营地成行后,小助手会将导师和学员加到同一微信群进行后续开营交流。7、退费说明:因营地成行需占用名额,营地成行后,活动前21天之前取消的,退还90%活动费用;活动前14天之前取消的,退还50%活动费用;活动前14天内及当天取消的,不予退款。《2021暑假学院@杭州:艺术史,美学,戏剧,社会学,性别|同学社 Academy》《2020十一营地@泉州|搜神寻仙捉妖,泉州民间信仰人类学田野调查》泉州营地 · 民间信仰参与式观察杭州自我探索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