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57换二元矢推喷管,但跟F-22不一样

百科   2024-12-11 22:18   广东  

        网上流出的一段苏-57宣传视频中,出现了该机试装二元矢推喷管的片段。如题图。从外形上看,新喷管确实跟F-22有点像,但两者其实骨子里还是不一样的。

        首先,基本结构不同。

        F-22的矢推喷管,发动机喷流的加速和偏转,都是通过调整喷管叶片角度实现的。苏-57的新二元喷管,看起来类似F-22,但其实上下叶片都是对称偏转,仅用于喷流加速,而喷流转向仍然是通过万向节头控制喷管整体转向来实现。换句话说,跟现在装的矢量喷管相比,除了喷管改为二元矩形截面外,其它的并没有改变。

        为什么这么说?

        看下图,这是大毛的CG模拟图。很明显是喷管整体转动。

        当然,也可能是CG做得不标准,没有真实体现喷管偏转的动作。那么再看一个旁证。


 如上两图,蓝圈是发动机短舱在燃烧室末端的横截面形状,此处仍是近似圆形。再往后一段,到了收-扩喷管第一级叶片铰链线处,横截面变为矩形。

      从蓝圈到红圈这段距离太长,很大可能就是用于放置万向节式的喷管偏转机构。这也是此类矢量喷管长度相对较大的原因。    

        第二,控制轴不同。

        F-22的矢量喷管仅用于飞机纵轴控制。而苏-57的矢量喷管则用于纵轴、横轴控制,并且由于喷管本身倾斜放置,所以具有一定的方向控制能力。两种设计各有特点,各取所需,谈不上谁好谁坏。

        F-22在设计之初就追求小的超声速阻力,所以选择了窄间距双发布局。对于矢量推力来说,由于力臂太短,使得喷管差动进行横向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所以F-22横向控制是由襟副翼和平尾共同完成。至于方向控制,二元矢量喷管并非不能实现,但可能存在重量、复杂性、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没见过相关的文章/资料提及,只是猜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F-22进入超大迎角后,平尾输入更像是方向控制,而方向舵输入更接近横向控制。


        苏-57继承了升力体机身设计,宽间距双发布局对于矢量推力横向控制具有先天优势,所以该机矢量推力具备纵轴、横轴控制能力不足为奇。奇怪的是该机沿袭了苏-30/35系列倾斜放置喷管以获得方向控制能力的设计——对于这种设计的真正原因,一直没有看到相关资料。而该机改用二元矢量喷管之后,依然保持了这种设计,只有一个可能——不用改飞控。简单来说,就是万向接头控制喷管方向,二元喷管仅仅起到传统收-扩喷管的作用。

        那么,苏-57改用这种二元矢量喷管的意义何在?

        在控制上与原设计相同,尺寸也和原喷管相差无几,重量可能更重一点,气动上也没有特殊优势,唯一可能影响到的就是飞机后向雷达散射控制。

        理论上说,大锯齿对RCS控制更有利,小锯齿对重量控制有利。所以,采用二元矢量喷管的苏-57的后向RCS可能会小于采用三元圆形截面锯齿喷管的构型,但到底小多少,只能通过微波实验室来检测,外界不可能知道。

        那么新的推测是,假定上面推测为真,那么苏-57宁可付出重量代价也要改善后向RCS,是不是意味着该机的其它方向RCS有了阶段性的提高?

        就现在的视频来看,苏-57的二元矢量喷管仍然是试验性质,只装了一侧发动机,飞机也肯定是试飞用的原型机之一。如果按照上面的推测,就应该有一种新的苏-57改型,通过优化制造工艺和采用新型涂料/材料来减小RCS,这样才能跟新的二元矢量喷管匹配。至于这种改型是不是真的存在,且留待后续看看。

        

方方的航空小筑
资深酱油党。非官宣消息都不知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