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2月29日9时7分左右,韩国济州航空7C2216航班(737-800,下称2216)在韩国南部全罗南道务安国际机场降落过程中冲出跑道,和机场围栏等发生碰撞后起火爆炸。
据媒体最初报道,2216由于鸟击导致起落架不能放下,被迫以机腹迫降,最终酿成事故。
以下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对事故可能的原因作个初步推测。
一,鸟击是否可能导致起落架不能放下
737NG系列的液压系统有3套,分别是A\B\备用。其中A提供起落架正常收放液压动力,B提供起落架应急收上液压动力。
之所以没有系统提供应急放的液压动力,是因为737NG的起落架在解除收上锁之后可以凭重力自然放下,并且是三个起落架各自独立放下。
所以真正影响起落架正常放下的就是A系统。A系统液压油箱在主轮舱顶板中央靠前位置,最坏的情况就是:那只鸟够大够肥,直接击穿机身蒙皮和主轮舱壁板,把A系统油箱打漏了。但即使如此,也只是A系统不能工作,起落架还是可以手动放下。如果要通过鸟击来造成三个起落架都不能放下,那除非有三只鸟分别击中三个起落架的要害部位,导致起落架卡滞而不能放下。从概率上说,这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二,襟翼以及反推
从截图可见,2216的前后缘襟翼、扰流板均处于收上状态。右发反推打开,左发反推疑似未打开。
由上面液压系统原理图可以了解:737的左右扰流板由A/B系统供压,交错控制,以防一套系统失效后就完全丧失对扰流板的控制能力;副翼、方向舵、升降舵由A/B同时控制,以确保飞行控制能力,既然2216能够飞行迫降,那说明至少一套液压系统是好的;前后缘襟翼由B/备份系统控制,如果由于液压系统故障而不能放出,那只能两套都坏;左发反推由A系统控制,如果不是人为原因不开反推,那只能是A系统故障;右发反推由备份系统控制,目前来看是正常的。
如果把以上条件建立一个逻辑矩阵来判断的话,会发现结果是相互矛盾的。也就是说,出现上两图这种襟翼和反推状态的原因,不是(至少不全是)液压系统故障导致的,而可能有其它因素介入,比如人为因素。
三,时间问题
综合各方媒体报道,2216实际进行了两次着陆。第一次从01跑道进近,然后复飞;第二次直接掉头从19跑道进近,结果冲出跑道。
那么问题来了,撞鸟是什么时候?是由于撞鸟导致第一次着陆失败而复飞,还是在复飞之后才撞的鸟?
上图就是撞鸟后瞬间,可以看到右发喘振喷火。注意阳光角度。此时是9点前后,太阳在东,那么此时飞机航向向北,那么只能是向01跑道进近或者从01跑道复飞这两个阶段之一。左上角有建筑物天花板,说明有地面建筑。而01跑道以南就是大海,不可能有地面建筑,所以应该就是复飞阶段。
按照韩国“News1”新闻网站曝光的乘客与家人聊天记录,撞鸟就在9点前一点,说鸟卡在了机翼里。
综合起来就是,9点前一点,2216复飞爬升过程中撞鸟。
四,复飞时的飞机状态
从上图来看,起落架已收,后缘襟翼疑似尚未收起。按正常起飞程序应该是1000英尺收至襟翼1,所以此时未收是正常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撞鸟导致液压系统故障,那么襟翼就无法收起。既然迫降时襟翼是收起状态,那就说明液压系统工作是正常的。
五,时间问题
按上面推测,撞鸟时刻是9点前一点,而飞机最终撞毁于跑道是09:07。也就是说,2216从撞鸟到掉头迫降到撞毁,只有10分钟左右。
下图是意外找到的务安机场进近的飞行指引,年代可能比较远了,但能说明问题。
这是从19跑道进近,以及进近失败复飞的操作要求,跟2216的飞行路径是相反的,倒过来看就行。正常情况下,进近失败复飞,不可能直接掉头反向着陆,必须按地面要求飞向等待空域,等待排队重新进近——到目前为止的报道,没有提及2216挂7700代码。那么2216怎么可能在10分钟内掉头迫降于19跑道?这里面是否涉及违规飞行,有待黑匣子译码后判断。
但不管怎么说,2216的处置时间会非常紧张:一边是撞鸟后的特情处理,一边是正常进近的必要操作。
六,可能的人为因素
2216迫降的时候,机组是否有可能遗漏或者遗忘操作步骤,比如放起落架/襟翼,这个目前没有进一步的证据,不能确认。
但由上述分析来看,该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应该是正常的,不会出现襟翼、扰流板、起落架全都不能放出的情况。也就是说,人为因素的可能性在上升。
真相如何,留待官方调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