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一起通过这场展览,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凝视这段绚烂辉煌的东方古文明。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琳琅满目的玉器将我们带回了两千年前的汉代。由物及人,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造型、奇幻的纹样,无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先人的聪慧及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在中华玉文化中心第八届年会之际,今天“玉魂国魄”系列展览第七回“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展在良渚博物院临展顺利开展。此次展览由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主办,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承办。国内9个省区的21家文博机构文博机构联手,倾力推出首次全品类、高规格两汉玉器饕餮盛宴!
9省21家馆藏单位
上下滑动,查阅完整名单
9省21家馆藏
175件/组绝品、标准品
高规格帝、王、侯墓葬出土玉器首次集结
展览从理解汉代玉器的基础“材质和工艺”开篇。展出了共计175件/组珍贵文物,种类涵盖玉器。陶器、青铜器等,包括58件/组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包括一件禁止出境文物。金缕玉衣、宜子孙玉璧、四神玉铺首、嵌玉漆壶,还有迄今发掘最大的汉代玉璧都在展览中展出。
五大版块
“符信”“千秋”“受福”“长乐”“延年”
全面解读汉代玉器功能与用玉思想
“符信”,是一种权力和信用的凭证。
汉代的“玺”(帝、王专用)与“印”(官、私均用)是一种权力和信用的凭证。国家、官吏与贵族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皆须以印记为凭证。印有官、私之分。官印的材质与形制依等级的不同有明确规定;而私印的材质和印文,则大致可根据自身喜好制作。
玺印多有钮,用以系绶。印钮的形式大体有:覆斗钮、桥型钮、龟钮、螭虎钮等,印文分阳文和阴文两种。
“刘慎”螭虎钮玉印
高1.5cm,印面长2.3cm,宽2.3cm
徐州博物馆藏
徐州黑头山M1出土
“千秋”,主要为葬玉,展现了2000多年前汉代贵族所追求的“不朽”。
汉代升仙观念和厚葬之风盛行,使得丧葬玉器极致繁荣发展并达到顶峰。死后以玉为塞、以玉为衣、以玉为敛,祈求身体不腐、七魄留体,以葆灵魂升天、天门成仙,永达千秋万岁。
金缕玉衣
长168、肩宽68厘米
徐州博物馆藏
“受福”,主要为祭祀用玉。
玉为“物精”的思想观念从先秦时期一直绵延至汉代,因而以玉祭祀,或用于某种丧葬仪式,于国、于家、于个人永受嘉福。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也通过玉璧及其吉语的美好象征,“长宜子孙”。
双螭纹出廓玉璧
高25.5cm,宽19.9cm,厚0.7cm
1959年定州北庄汉墓出土
河北博物院藏
“长乐”,展示汉代的装饰玉系统。
“君子贵玉”,因而“无故玉不去身”。这一思想随着“独尊儒术”进一步得到加强,锵锵美玉,标榜着身份与等级,彰显着品德与美质,承载着大乐与富贵。
玉组佩
西安博物院藏
西汉东郊窦式墓出土
“延年”,主要为在升仙与长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生前,修方术、食玉屑、饮甘露、喜辟邪、戴压胜之器。
汉代帝王尊奉黄老之学,在升仙与长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生前,修方术、食玉屑、饮甘露、喜辟邪、戴厌胜之器,追求长生,欲以求仙。因而,汉代玉器在继承前代玉器工艺、造型与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焕发出一种崭新的面貌。
玉兽首衔璧
通长16.7cm,宽13.8cm,璧径8.8cm
南越王博物院
象岗南越王墓出土
玉铺首
长6.9,宽5.4厘米
徐州博物馆
徐州火山“刘和”墓出土
此次展览以汉代常见的吉语“宜子孙”为题,“宜子孙”不只是汉代思想观念在玉器上的反映,也是我们对这个展览的希冀,我们希望观众朋友们可以从历史、考古、美术史、思想史甚或纯粹欣赏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艺术珍品。当然,“宜子孙”也是我们今天的共同愿望——未来更美好。
观展小贴士
“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
展览时间
2024.12.19—2025.03.30
展览地点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临展厅
主办单位
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
承办单位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
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开放时间
9:00-17:00 16:30停止入院(周一闭馆)
愿每一位观众朋友都能以“了解之同情”来观看展览,并将观展后的所获和所思,转化为对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真正让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滋养。
上期:小编让大家猜的“宜子孙”玉璧
在哪里,本期揭晓
也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展览,在留言区与小编互动,说说你的观展感想。
审、编、排: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
材料提供:良渚博物院
图片:任超、朱成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