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传播良渚文化,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课程团队持续深化《我的良渚日记》“文明交辉”课程模块。
12月21至22日,良渚博物院为在杭高校留学生开设了《食在良渚》《文明印记》《玉石华章》三节子课程,共有40余位留学生参加了文化交流活动。
课程从全球视野切入,介绍世界三大地域饮食文化,展示中国八大菜系的独特魅力,引发留学生对中国饮食丰富性的浓厚兴趣。在深入了解良渚文化稻作起源、食物种类、饮食器具及其蕴含的饮食礼仪后,留学生们在“展厅探索”环节中与文物近距离接触,感受文物蕴含的古朴而又真实的力量。
课程设计了“良渚味道”“五谷分拣”的体验活动,留学生们在“良渚味道”中品尝了用良渚新米炒制的“炒米茶”和用南酸枣制作的蜜饯,焦香扑鼻的浓香味和酸甜的口感顿时让留学生们大呼过瘾。趣味横生的“五谷分拣”游戏则是增强了留学生们对中式餐具的直观感受与理解。
课程展示了四大古文明的文字书写系统,系统分析了文字产生和演变的过程。不少留学生对良渚时期的刻画符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厅探索中他们近距离观察文物,仔细揣摩刻画符号展示区的文物与图版,仔细描摹文物上的神秘符号。
文字与符号课程是留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内容,不少留学生奔着能加深了解中国文字目的报名参加。课程设计的“陶器刻符”和“纸墨丹青”体验活动,他们用燧石刻刀在陶罐上刻画良渚符号,用毛笔蘸墨在竹片上书写古老汉字,一撇一捺间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课程从矿物学、民族学、历史学角度探讨东西方文化对“珍宝”的界定和偏好,并从着重对良渚的琮、璧、钺等具有代表性的玉器进行解析,系统梳理了良渚玉礼器系统的整体架构与脉络,详细分析了男女在使用玉器方面的差异。在展厅探索环节,留学生们认真记录感兴趣的玉器,积极地讨论良渚玉器的特点,并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进行玉石上刻画纹饰。
这是一种新的体验,我们第一次见面,来自不同的大学、不同的国家。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当我们回到自己的国家时,我们也会在那里传播这些内容,这样他们来中国会更好理解中国文化;我们更会展示中国对我们的良好态度。我也想对良渚神徽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了解过这个,所以我可能会回去找我的中国朋友帮忙,在这方面做更多的研究。
这是一次很好的经历。我们对这些事情知道得不多,但它唤起了我们以前的记忆,从过去到现在,语言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保存下来的。所以它确实有助于人们了解他们的古代历史,他们的古代语言,以及他们以前的文化。
本次课程实践深化了在杭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特别是良渚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了他们对良渚文化的探索热情,进一步推动了良渚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接下来,“我”的良渚日记系列课程将继续扎实推进良渚文化在全社会的推广普及,搭建文化传播路径,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良渚博物院
审、排:良渚遗址管理区微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