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会找到合适的出路

文摘   健康   2023-10-19 12:04   广东  

「喂,不好意思我想询问有关肠造口的耗材花费……」刚查完房,PGY学弟放下手边要处理的order,立马先打电话去询问造口师有关照顾耗材的问题,我在旁一边等待学弟的答案,一边不断回想及消化刚刚家庭会议所接受到的讯息。


病人是个60多岁的阿姨,曾中风以及帕金森氏症影响到行动和表达能力,平常是住在养护之家,这次入住安宁病房是因为大肠癌导致肠阻塞并急性腹痛、恶心呕吐。通常我们会给予病人禁食,放置鼻胃管引流同时透过点滴给予所需的水分和热量,若是经过一段时间仍无法改善,会考虑做肠造口让病人可以恢复饮食和排泄,让生活更加有品质。在这段时间,我们每天查房观察阿姨的状况,症状丝毫没有改善,看来肿瘤可能已经完全塞住肠道。看到阿姨虽然肚子鼓鼓的很不舒服,但看到我们仍很开心亲切地打招呼,也很努力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她的需求「什么时候可以吃东西呢?」我心里想着,是不是该提议肠造口这部分。每次查房前,主治医师会跟住院医师一起讨论病人状况,也认为可以开始跟家属讨论做肠造口的事宜,于是联络好家属来医院讨论病人接下来的医疗处置。


来到医院的是阿姨的女儿,听完主治医师的病情解释之后,立马回答说妈妈之前拒绝开刀,所以除了肠造口之外,还有什么选择?主治说着其他的选择是透过周边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给营养的点滴,但不是长期之计,会有感染的风险……,话未说完,女儿插话问只给营养针,妈妈的余命还有多久?主治耐心地回答「癌症仍未到末期,会有一段不算短的时间,如果做肠造口,可以让妈妈在这段时间比较舒服,生活品质比较好。但如果只有给点滴提供营养,可能会发生感染……」主治医师仍在解释处置的优缺点,只听到女儿说,妈妈之前不想开刀,我想应该就让妈妈带着管路回养护中心好了。我听到有些错愕,但不便在主治面前插话,等到查完房时,跟老师说出我的疑惑。


「老师,我觉得阿姨现在病情改变,虽然说话不太流畅,但她是可以有能力表达她希望的医疗处置,我们可不可以先让阿姨知道有哪些选择,让她决定也表达给女儿知道会比较好?」得到主治医师的认同,我们开始准备第二次的家庭会议,在会议开始前,我们努力想要在母亲和女儿间做沟通桥梁, PGY 学弟很有耐心在阿姨床边说着肠造口手术的事情,听到做完肠造口可以吃东西,阿姨眼睛亮起来!但女儿在场时,我们一样问阿姨有没有想要吃东西?有没有想要做肠造口?但当女儿在场时,阿姨变得犹豫…。


终于到了第二次家庭会议,我们到安宁病房旁的小会议室,与其说是小会议室,其实是布置温馨的房间,里面有茶几和沙发椅,每次进来这房间都会觉得,如果一切事物都有生命的话,这个房间肯定是包容而宽广的,它见证了许多生离死別。


主治医师开场白说到了阿姨这近一个月的病程,看着女儿的神情,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朝向“我”想要的方向。主治医师语毕,女儿脸色有些窘态地回答自己为人妻、人母之后的家庭经济,每个月还要负担妈妈的养护之家费用,若是肠造口的照护要再多一万多的费用,她已经快撑不住……想要带着PICC回去打点滴就好。在女儿面前阿姨没有肯定表示自己想要做肠造口的手术,我的心里很纠结,很想要大声回问女儿,那是你妈妈啊!我望向学弟,学弟露出欲言又止坐立不安,转头看著主治医师,他仍努力厘清女儿是否已经知道,不做肠造口只给周边营养的后果?我看着这个房间心里问起「你是否也正在生气着?」房间一样沉默,默默接受這房间里每个人错综复杂的情绪。


走出这个房间,主治医师交代要联络做PICC,学弟耐不住气问道,不能再说服一下女儿吗? 主治医师转头回来只说一句「总不能换成女儿跳楼给我们看吧?」,这句话压住了学弟的疑惑和气愤,我心里默默地觉得心酸,明白老師从我还是PGY时,就说安宁能做出最好的決定就是要病人心安、家人也心安、团队也要心安。但到了R3仍有时会疑惑当下这个抉择,女儿会心安吗?我们医疗团队会心安吗?我无法确定。一年过去了,我每次想起这个个案,都忍不住追踪阿姨后续有无常进出医院?什么时候EMR上面已经没有再看到安宁居家的记录了?我仍疑惑着,这段时间女儿心安吗?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么沉重的安宁病人,因为我很不心安,我再次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走安宁?


在准备家医专科考试的过程中,看到一段话在描述医病关系的转变,提到医病关系可分成父权模式、提供资讯模式、解释模式和商议模式。并非告诉我们哪种病关系模式才是正确的,而是我们期待自己可以做到什么!在以前时代可能常遇到父权模式的医师,医师自己决定如何提供病人最好的医疗方式,使病人获得健康。然而这是医师自己认为什么才是对病人好。而在解释模式里提到,病人的价值判断并非一成不变,而且病人并不一定有清楚的了解,医师的职责有如咨询者,帮忙病人澄清其需要与价值,从所提供的资讯中作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并获得对自己的了解。也许我们并不一定每次都能像商议模式那样,医师的职责有如导师进行道德劝说,帮忙病人了解有哪些选择是可以获得的与应该去做的。当商议模式失败了,也许我能做到的就是帮忙厘清病人及家属的价值观,让他们去选择对彼此最适合的方式。看到这段话,我闷塞许久的疑惑豁然开朗,也许当时家庭会议的结果不是“我”个人所希望的走向,但对于阿姨来说,也许女儿的幸福对她来说才是最大的盼望。


「生命会找到出路」这也是安宁主治医师一直耳提面命地教导每个住院医师,简单一句话背后的意义却很深,想必老师也是经历过许多抉择难题及生命的教育才得到的领悟。而我才开始正要起步,期望将来自己別把个人价值观套入他人身上,而是協助所有生命找到自己合适的出路。



作者

黄靖媗医师

成功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 家庭医学部


原创声明

1.李嘉诚基金会「人间有情」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 (宁养办)获成功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赠阅内部员工读物《全人照护医学教育电子报》并授权予宁养办上载分享医护人员体验生命的故事,增进全人照护宝贵经验之交流,谨此致谢。该《电子报》有关著作产权已经办理让与,欢迎转发分享,并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2.请勿擅自修改文章内容及配图 (含封面图),以尊重知识产权。本文为原文转载,内容仅供分享参考,不代表宁养项目的观点和立场。


3.封面配图由宁养办制作;内文配图为原文所载。排版与原文略异。


欢迎持续的关注与支持

一起分享宁养的食粮

人间有情宁养项目


李嘉诚基金会

https://www.lksf.org 

汕头大学医学院

https://www.med.stu.edu.cn

宁养项目

https://www.hospice.com.cn

人间有情宁养项目
李嘉诚基金会长期支持项目、倡导宁养理念、提升专业发展、服务贫困晚期癌症患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