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传递宁养温度——《宁养序曲》的诞生

文摘   2024-09-12 12:00   广东  

5月中旬,一首名为《宁养序曲》的纯音乐作品在《人间有情宁养项目》公众号与大家见面,作者正是创作出了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宁养之歌——《守护》的黄瀚先生。作为音乐人,他擅长用音符绘制生命的图景,用乐章编织温暖与感动,用旋律抚慰心灵的创伤。这位将音乐与生命紧密相连的创作者,将这首《宁养序曲》诞生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序曲诞生的契机


黄瀚与宁养再续前缘并非偶然。三年前,《守护》一经问世,便得到了社会和宁养院的广泛认可,也对黄瀚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宁养的人和故事。这些年来,他一直在音乐领域深耕细作。奔波忙碌中,心中始终有一个地方在隐隐牵动着他。那首宁养之歌的余韵,一直到今天还在他的心底回响。恰在此时,李嘉诚基金会全国宁养医疗服务计划办公室 (简称:宁养办)也萌生了想要制作一首新的宁养音乐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

《宁养序曲》的诞生充满了使命感。在与宁养办同仁沟通后,黄瀚觉得,他将创作一首专属于宁养人自己的音乐。这首音乐要以宁养为中心展开,服务于宁养的所有场景,伴随着宁养的每一个事件,让宁养人通过音乐找到内心深处的共鸣。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三年来对宁养积蓄下的丰厚情感早已为此刻奠定了基础。

《宁养序曲》创作者黄瀚先生 (左) 向笔者娓娓道出歌曲诞生的故事


“简单”的力量


《守护》的成功经验并没有让《宁养序曲》的创作变得容易,黄瀚仍然需要思考那个最本质的问题:这首歌到底是给谁听的?宁养音乐的受众群体主要是患者、患者家属和宁养院人员,他们或许会喜欢音乐,但可能不太懂乐理。如何让不懂音乐的人也能感受旋律之美?黄瀚陷入了沉思。

为了找到答案,他开始回想这些年来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与宁养有关的画面。他意识到,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往往是最简单的言语,而非复杂的表达。于是,他把手放在钢琴上,试图找寻一个简单、普通,可以一直循环的旋律。慢慢地,一个个“简单”的音符编织成曲,音乐的层次逐步建构,内心中最细腻朴实的情感也渐渐流露,化为让所有听众动情的共鸣之声。“简单”,成为了整个创作过程的总基调。

在乐器的选用上,黄瀚也经过了深思熟虑。用常规的钢琴和吉他总觉得缺点什么。后来他想到,自己在观看音乐大厅交响乐团的表演时,每当听到竖琴的演奏就感到内心宁静。于是他便选择用竖琴演绎最开始的旋律,牵引听众慢慢进入乐曲的世界,让宁静的力量蔓延到乐曲的最深处。

作为一名吉他专业的音乐人,黄瀚也让自己钟情的吉他在本次创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就是我们在乐曲第二段听到的吉他独奏。他特地选用了原声吉他的音色来演绎,让我们感受到天然质朴的动人力量。

同时,为了避免过于复杂和花里胡哨,他对每一个乐器的设计都力求简单,让音乐回归最纯粹的表达。竖琴的悠扬,吉他的深情,每一种乐器都承载着他的情感与思考,通过排列组合,形成一个完整、有逻辑的表达。


纯音乐的无限可能


与有歌词和人声演唱的《守护》不同,《宁养序曲》是纯音乐,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听众的想象和主观感受。如何让歌曲变得易于接受和理解?这方面,黄瀚有自己的坚持和准则,那就是:相信简单的力量,相信音乐的力量。

一开始,宁养办同事听到demo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重复的部分不要太多,再多些变化。但黄瀚认为,可以在段落上有所变化,但一定要保持简单的基调不变。因为这首歌必须照顾到完全不懂音乐的人。让他们听了之后哪怕不喜欢,也能知道这首歌的气质是与宁养契合的。

黄瀚深知,纯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无限解读可能。虽然整首歌的创作过程围绕着宁养展开,但演奏出的音符无法像文字和语言那样传递清晰、具体的情感。第一次听这首音乐的人,可能只觉得悦耳,与其他纯音乐没什么不同。但另一个人可能刚好觉得某个段落契合了他当下的情绪,深有感触。这就是纯音乐的奇妙之处,每个人听到的代入感都不一样。即使没有歌词,也能触动人心。黄瀚相信,每个人在音乐中都能找到自己的情感投射,找到独属于自己的那片净土。


直观地面对自己


看似简单的纯音乐内部包含的情感却是无比复杂的。尽管每个听众的感受都不太一样,黄瀚还是想分享一开始想传递给大家的情绪,那就是“直观地面对自己”。黄瀚觉得,宁养音乐的基调都是比较沉重的。因为宁养同仁每天要面对无数患者,家属要面对患有病痛的亲人,这本身就是一件沉重的事情。作为音乐人,他没办法写一个开心的旋律强颜欢笑,只能用音乐让大家直面自己、向阳而生。

同时,他也看到了另一个角度:宁养同仁经常收获到感恩和感动。这种感动的力量让大家在生命苦痛中,也会有开心的情绪出现。《宁养序曲》的副歌部分,表达的就是感动:家属对宁养同仁的感动,患者对宁养同仁的感动,以及旁观者看到整个宁养项目的感动。这种感恩、感动的情绪也会影响后续音乐的创作。


宁养音乐的延续


《宁养序曲》的名字是黄瀚在创作完demo后随手写下的,在得到第一批听众的反馈后,当即决定应该有延续,或许能创作出一套完整的《宁养组曲》。

对于后续宁养音乐的创作,黄瀚脑中已经有了模糊的轮廓。《宁养序曲》的创作角度比较宏观,适合大部分的场合。而后面篇章的创作会在延续《宁养序曲》基调的基础上,聚焦家属、患者和宁养人,专注于他们更加细腻的情感。至于后面的歌曲是纯音乐还是带歌词的,黄瀚暂时卖个关子。他认为,人声其实也是一种乐器,只要能表达他想要的情绪,就会考虑在乐曲中融入。最重要的是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找到合适的情感表达手段。

《宁养序曲》的结尾结束得很突然、很干脆,有听众评价:结尾像是舞台的谢幕,没有不舍,没有遗憾,只留下一句谢谢。这与黄瀚创作时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觉得既然前面已经表达完了,而且后面还会有延续,就没必要拖泥带水。

乐曲结束的很干脆,但音乐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在无限远的将来触动每一个人的心灵。就像《守护》一样,虽然不是面向市面上的主流听众,但在宁养相关群体中获得了很不错的反馈。三年来,宁养之歌在各地唱响,来自不同地方的宁养同仁,用充满坚定和信心的歌声,绽放着宁养的光芒和力量。相信《宁养序曲》和未来的《宁养组曲》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震撼人的心灵。

黄瀚用他的音乐,为宁养事业注入了温暖的力量。他的音乐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心灵的诉说。在他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宁养人的坚守与奉献,也感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坚强与感动。希望宁养音乐可以像潺潺溪流,悄然流入人们的心田,为那些在癌症困境中挣扎的家庭带来慰藉和希望,为宁养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作者

周沛 汕头大学毕业生



 

原创声明

1

封面图由宁养办制作;第一张内文配图由方铁明拍摄,谨此致谢。

2

本文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请勿擅自修改文章内容及封面配图,以尊重知识产权。

      人间有情宁养项目


欢迎持续的关注与支持

一起分享宁养的食粮

李嘉诚基金会

https://www.lksf.org 

汕头大学医学院

https://www.med.stu.edu.cn

宁养项目

https://www.hospice.com.cn


欢迎聆听《宁养序曲》

人间有情宁养项目
李嘉诚基金会长期支持项目、倡导宁养理念、提升专业发展、服务贫困晚期癌症患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