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亩地、6千斤橘子和宁养人的无限暖意

文摘   健康   2024-04-11 10:55   广东  

“通知,通知!2元一斤,10斤一袋,酸甜、大小不知的爱心橘子,需要的请接龙报名!”2024年元旦过后,德宏州人民医院宁养院行政助理金晶在朋友圈首次发送了这样的一条信息,这条信息顿时传遍了德宏州人民医院的各个同事微信聊天群。群聊中得知这是宁养院为一名晚期癌症患者组织的一个“特别”爱心行动后,医务人员们纷纷接龙,“我要1袋”“我要2袋”“我要5袋”,短短一天,聊天群里的接龙就已达到上千斤。

这一场“德宏宁养人”组织的爱心“特别”行动,正式拉开序幕......


回顾!遭遇困境的傣族果农

傣族周大叔已经60多岁了,家住芒市附近的一个寨子里,十多年来和妻子靠种植3亩砂糖橘为生,日子清贫但能自给自足,生活简单但充实。2023年,可怕的病魔将周大叔的身体突然击垮,慌乱、无助笼罩着这个家庭。家人整日忙着照料病重的周大叔,3亩橘子地无暇照料,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也许是因为之前长久悉心的浇灌养护,这一棵棵橘子树在年底时依然争气的傲然挺立,鲜艳的果实挂满树枝,只等着人来采摘。而此时的周大叔,病情加重,家里实在没人来负责采摘、售卖的事,出钱雇人人力成本太高,近期住院又会产生一笔不小的医疗费......种种难题困扰着这个朴实的农民家庭。“就让果子烂在树上吧!”到宁养院申请服务的周大叔红着眼睛小声地说。


出谋!争取为逆境扭转生机

接受宁养服务时,章冰护师了解到患者家中橘子成熟了,因为子女要照顾他,家中缺乏劳力去采摘和售卖,橘子只有“废了”……她立即安慰病人,告诉他不要着急,宁养院会想办法处理的……,宁养社工谢安所也是一名傣族,在听到了患者家人与章冰护师的聊天,她立即与宁养院副主任尹梅香商议,看看是否有办法帮助患者家庭解决困难。对于患者来说,这片橘子地是他十多年的心血,每一颗果实都饱含着他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果实售卖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这个家已经负债累累,断了经济来源万万不行啊;对于宁养人来说,对患者的灵性照顾、社会关怀本就是服务的内容之一,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临终前的心愿,让患者安然离世更是大家一直秉持的精神,因此更应该想尽办法帮助他们。

于是,经过宁养院与患者家属的详细商议,第二天章冰护师与谢安所社工到实地核实后,决定在宁养义工群内发起倡议:帮助患者家采摘橘子,有需求者还可以以市场最低售价接龙购买。


传递!爱心不止在宁养天地

最开始,我们低估了爱心的力量。医院党委得知了此次爱心行动后,当即决定号召医院党员同志一同参与。于是,原本只想着组织义工们开展的活动变成了一场全院范围的包含着的宁养义工和党员的“大型”志愿活动。报名采摘与接龙购买的信息在医院的各个聊天群里传递,大家纷纷响应,一致认为这是实实在在的“为人民服务”,是真真切切的“一切为了患者”,是党员帮扶群众的具体体现,更是医者大医精诚的无限延伸。

两天的爱心传递,集结了党员、宁养义工共40余人,群里接到的购买接龙超过了2,000斤。

宁养义工行动起来

出发!带着爱心去采摘希望

2024年1月14日,周六的上午,第一批党员和宁养义工穿着轻便的衣服,来到了橘子地集合。望着满树橙红的果实,大家纷纷感叹这次爱心行动太有必要了,否则那么多果实就这样烂在树上,该有多可惜!患者家属找来剪树枝的剪子,分发给大家,指导着哪种颜色的果实该采摘、哪种颜色的果实再等等之类的简要采摘常识。

宁养院人员帮忙采摘 (宁养院副主任尹梅香医师,左)

大家信心满满地开始行动!挑着那些最大最红的果实采摘着,积满一袋又运出去,又进果林接着采摘......好几名党员和义工是带着孩子甚至是丈夫来的,“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傣族党员小管说。大家顶着太阳不停地忙活着,装满了橙红果实的竹篓一筐又一筐,这一天的收获足有1,000多斤。虽然又热又累,但大家一直都是欢声笑语不断,在劳动中体验着快乐!

大家一起分发、搬运果子 (笔者,穿白底彩色花毛衣)

收获!体验中不断扩散着爱

两批志愿者分别两天的采摘,共收获了3,000多斤橘子。采摘的体力活告一段落,那么接下来就是销售阶段了。“得找一个又宽敞又方便的地方放这些橘子”尹梅香副主任说。在和宁养院护士长商议后,决定腾出医院门诊楼前之前做核酸的一个大棚,作为临时分装、放置点。为了方便接龙购买的同事来领,需要按照10斤一袋进行分装,又是一个“工程庞大”的体力活!义工们齐心协力,采取“接力”的形式,化身“水果小贩”,从早上开始,休息的人先来开始“干活”,其他人下班后又来替换。一袋袋橘子整齐的铺放在地上,等待着一个个下班的医务人员来取。

在医院里,这样“特别”的场景吸引了来来往往很多患者家属的目光,她们好奇地来一问究竟,得知是医院的医务人员们在为患者做好事时,她们也争着要购买几袋“爱心橘子”。“在外面买可能还要两元五一斤呢,这些橘子价格实惠又充满爱心,我要买!”一位背着孩子的患者家属说。就这样,越来越多的患者、家属来围观和购买,我们收到了许多赞许和认可,患者及其家属们既为医院的爱心行动点赞,又深入了解了“宁养院”这个充满爱心的部门。

爱心不断地扩散,知道此事的人越来越多,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区工作人员、媒体记者、社会爱心人士等纷纷报名参加,原计划采摘两批次变成了无数次,计划帮助售卖2,000斤变成了6,000多斤!

齐心协力采摘后合影 (笔者,前排右1)

感动!万元爱心款雪中送炭

当一万多元的橘子销售款整整齐齐的递到患者家属手中时,患者的儿子——这个憨厚老实的傣族青年激动得眼圈通红,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激。由于父亲病重,在经过几天的紧急治疗后,如今正面临着医疗费缴纳的难题,这笔钱无疑是雪中送炭,为这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他说:“没有你们竭尽全力的帮忙,这几千斤果子就烂在地里了。州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们不仅免费给我父亲镇痛药,还帮助我家解决了经济困难,真心谢谢你们!”

此事过后不久,我们还帮助患者家拍摄了“全家福相册”,留下了患者生命尽头最灿烂的微笑!不久前,患者病重离世,但家属告诉我们,他走得很安详,因为他最放心不下的橘子地已经种满了“爱的希望”。

患者家属 (患者妻子,右2;患者女儿,右1;患者儿子,左1) 与宁养义工等在采摘时合影

感悟!真诚能融化硬石坚冰

于生命即将到达终点的患者和患者家庭而言,无情且不可逆转的疾病犹如硬石,沉重到无力承担的治疗经济压力好比坚冰,唯有真诚且温暖的帮助才能将其“融化”。那一刻,我仿佛瞬间明白,“宁养院”和“宁养义工”的真正含义——让生命泊于安宁。也许,我们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开展这样复杂的一场活动,也能帮助患者家筹到一笔医药费,但患者必然会带着那满果林衰败的遗憾离世。作为一名辛苦了一辈子的果农,没什么比自己辛苦种下的果子成熟、收获、售空更让人欣慰的了。这不仅仅是一场“爱”的行动,更是一次“枯萎心灵的救赎”,也让我们参与进来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行动背后映射着的人性关怀的意义。

“点一盏心灯,暖在生命的尽头”,我为“宁养”而骄傲,更为自己是一名宁养义工而骄傲!


李凌凌

德宏州人民医院宁养院 宁养义工



原创说明

*封面原图由宁养办制作。内文配图由作者提供,谨此致谢。
*涉及患者家属的照片(内文图片),已征得患者家属同意。
*本文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请勿擅自修改文章内容及封面配图,以尊重知识产权。


人间有情宁养项目

   欢迎持续的关注与支持

一起分享宁养的食粮


李嘉诚基金会

https://www.lksf.org 

汕头大学医学院

https://www.med.stu.edu.cn

宁养项目

https://www.hospice.com.cn

人间有情宁养项目
李嘉诚基金会长期支持项目、倡导宁养理念、提升专业发展、服务贫困晚期癌症患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