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第三只眼》

文摘   2024-11-17 22:28   江苏  

 什么是教育?
 爱因斯坦说,把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便是教育。
 教育的世界,是与孩子生命相遇的世界,是唤醒孩子灵魂的世界,是师生在教育天地里共同成长的世界,是无数美好瞬间在这里集合的世界,也是向这个世界成就并呈现一切美好的世界。教育是人的事业,人和人性,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着力点,更是教育的归宿与终点。教育,应该关注人,应该把人当人,把孩子当孩子,把儿童当儿童,教育应该认识、完善和发展人性,教育应该充满着生命的气息,应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应该弥漫着温馨的人文关怀。所以,教育应该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想到了那个大家常讲的“木匠造房”的故事。
      有个老木匠手艺出众,为老板建了一辈子房子,快退休时,老板舍不得他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这个时候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房屋用料不讲究,在做工上也是粗制滥造,在马马虎虎中总算把房子建好。当老木匠去交差时,老板把钥匙递给他说:“这是你的房子”“算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老木匠在目瞪口呆中,羞愧得无地自容。他后来他不得不住在一幢自己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我想,我们的教师每天不也是在为自己“建造”自己的“房子”吗?如果我们在某个时候,或者在关键时刻,不是全心投入,全心以赴,也不是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而是消极应付,马虎大意,懈怠职业,荒芜人生,完全也有可能,我们会自食苦果,住在那个亲手造的“房子”里了。
      对于教师来言,我们除了拥有职业心态,还是应该持有一种事业心态。如果把教书育人仅仅当成一种职业,那就仅仅是挣一份工资,讨一碗饭吃,大不了养家糊口而已,这其实就是一种交换。而一旦把教书育人作为一种事业,就会把教育作为一种生命的需要,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人生价值的实现。
教育人汤勇说:“我凭什么做教师?”“凭我是人格的感染者”“凭我是学识的引领者”“凭我是责任的担当者”!
   叶澜老师说:“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人格,而不只是‘专业’。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现他是谁,学生也在判断他是谁。学生对他有敬意或瞧不起,反抗或喜欢,都不仅仅因为他的专业,而是因为他的全部人格。”人格是无声的号令,无形的名片,无言的行动,是巨大的感召,持续的影响,无穷的魅力。人格成就事业,人格造就卓越,人格塑造美好。对于一个教师,具有人格魅力,更是最生动、最真实、最具力量的教育。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还有很多做人的东西,都是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所以,不断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让自己的人格能够熠熠闪光,辉映师德,应成为一个好老师发展的方向。
      一个好老师,除了具有人格魅力外,还要富有渊博的学识。很难想象,一个学识浅显,缺乏专业素养的老师,他能够站稳讲台,胜任本职,教好学生。老师扎实的功底,渊博的学识,在课堂上就能够驾轻就熟,信手拈来,在教学上就能够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在能力上就能够超越他人,独树一帜,在专业上就能够享有权威,变得不可替代。老师的学识除了过去的积淀,更多的来自于后天的学习,特别是不断学习,不放弃学习,不遗余力地坚持终身学习。所以,让自己有着一个读书人的样子,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让自己因读书而美好,让教育因读书而美好,应该成为一个好老师不懈的追求。
      责任有价,责任无价,责任巨价。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乃至众生百相,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难以割舍,那就是责任。作为教师的责任,除了身为儿女的责任,为人父母的责任,在兄弟姊妹和朋友中应肩的责任,那就是担当起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首先要教好孩子,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人生负责。千万不要认为一两个孩子落下无所谓,一两个孩子被落下,虽然只是你工作对象的几十分之几,但对于孩子,就是整个人生的事、一辈子的事。对于孩子的家庭,就是一代人、几代人的事。 其次要大胆地承担起解放孩子、保护孩子的责任。 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老师,会立足自身,立足于当下的行动,敢于破冰,敢于超越应试,有勇气突破重围,坚守教育良知,捍卫教育本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给孩子文化知识和分数的同时,注重孩子的生命健康、精神成长、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也就是既为孩子当下负责,也为孩子们一生幸福奠基 。所以,面对不如意的教育现实,能够有教育理想,而且能够为理想的教育不忘初心,无所畏惧,敢于逆风飞扬,给中国教育的改变做出一些积极的探索,这更应该成为一个好老师矢志不移的信仰。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对于老师来言,怎么才能走的更加深远?我们只有真正尝试做到: 思的是教育,想的是教育,琢磨的是教育,为之魂牵梦绕的还是教育;读的是教育,写的是教育,研究的是教育,奔波行走的仍是教育,才能累积教育沉甸甸的收获。《礼记·大学》中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像“苔”一样,顽强向上,努力向美,积极进取、不屈不挠,突破局限,超越自身,努力在让自己生命绽放的同时,更让每一个孩子开放出朵朵灿烂的教育之花。
  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曾先后3次参与英国珠峰探险队,挑战珠峰攀登。前两次均以失败告终,在1924年的第三次探险中,马洛里在接近珠峰的8600米附近不幸丧生。有人曾问他:你为什么要攀登?他说:因为山在那里。
       如果把这个问题嫁接到我们的教育领域,那就是:因为孩子在那里。就因为孩子在那里,需要我们每个老师和每个教育人的用心与投入,倾情与付出,专注与执着,坚守与笃定。然而又有多少老师,多少教育者做到了这些呢?这个现状映射到教育中,最明显的就是择校热。特别是每年的招生季,虽然政府出台了策略,确保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但家长们却依然在竭尽所能的为孩子谋求着自己想象中的美好的学位。托人找关系、各种途径诉求拨打12345……无所不用其及。然而,在这种爱与愿望、责任的背后,却既反映出当下不少父母为孩子上学择校的一种盲目而又失去理性的心态,又折射出当今众多父母为孩子而陷入极度焦虑的状态和压力。他们把家庭未来的一切押在孩子身上,把孩子未来的一切,又全押在上所谓的最好的学校上。虽然他们的思维意识,有些偏颇,从另一个角度又折射出,教育人每一步的行走是多么关键。什么是最好的学校,只有适合孩子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学校。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只有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正面鼓励孩子,设法增添孩子的学习动力,不断强大孩子的内心,努力激发孩子的内生力,才是最重要的。
 通往山顶的山路崎岖坎坷,特别难行,一位健壮的男人,背个小包攀爬,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当他看到一个瘦弱的小女子,背着一个小孩,从他的身边缓慢走过,便同情地问:“小姑娘,你背那么重的小孩一定很累!”小女孩听到后说:“呵呵,你背的是包袱,但我背的是我的弟弟。”对于教育来言,只要心中有爱,就不是负担;只要肩上有责任,就不会感到累;只要担负起使命,就绝对不怕包袱;只要把所从事的工作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与生命层面,就永远不会有苦闷和厌倦!对于家长来言,每个老师都是卓越的、优秀的、哪还有那么多曲折的择校之路。
  汤勇说:教师节,全国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有的地方还会延伸至各县区市,将在各自的地标建筑上‘亮灯’,在大屏幕显示‘老师,您好!’的字样,以向老师们致敬。我以为,一小时的亮灯,转眼而过,瞬间即逝,如果老师们能够做到善待职业、善待学习、善待生活,老师们就能够给自己自主地点亮‘心灯’,而且这灯将持续烛照,永不熄灭,尽管微弱,或许只有一丝光亮,但那由‘心’发出的光,将辉映职业,光泽讲台,照耀人生,同时也将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一盏盏由教师自己点亮的‘心灯’,光芒彼此的汇合与聚集,更将闪亮教育的星空!我有一个朴素的想法,那就是面对当下也许还不尽如人意的教育现实,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把我这些年所积淀的对教育的一些理解和思考,对教育的一些实践和架构,尽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做一些交流和传播,尽可能去影响更多的老师,去改变更多的校长,而且能够改变一个就改变一个,能够影响一个就影响一个,然后通过他们去改变属于自己的那一间教室,去改变属于自己的那一个校园,那一所学校,那一方教育。相信: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也许我们走得太急、太快,也太远,然而竟然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正如李克强总理曾说,教育需要“慢”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让我们和汤勇一起,坚信:“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付出就有收获,有坚持必有奇迹”,开启教育的“第三只眼”,步履轻盈地行走于这条教育的路上,沐浴教育的芬芳,接受教育的洗礼。因为: 教育很美好,教育真的可以很美好,教育真的可以更美好!


语数大观园
用最符合孩子们成长的教育观念去引领孩子成长,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你呈现教育之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