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蛙
文/徐扬生
有一个星期天,我的办公室里来了一对年轻夫妇,他们还带了自己的一双子女,姐姐与弟弟。我们的大学校园是开放的,他们带小孩来逛,因为与我的学生相熟,因而也认识我,找到了我的办公室。姐姐大概十岁不到,弟弟要小一两岁,活泼可爱,好玩极了!爸爸妈妈说,他俩上学不久,在学校里功课都不错。现在的家长都很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妈妈说,弟弟的数学更出色,眉飞色舞地同我讲了许多“案例”,“弟弟的数学做得比姐姐快多了!”姐姐在旁听着,倒也很谦虚,老老实实地说,弟弟每次都算得比她快!弟弟也很自豪,不时说,“教授,有没有什么难的题目?”意思是想要露一手表现表现。我问姐姐,“你的数学学了些什么?”她回答,主要是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我又问弟弟,弟弟说,他学过加减法则,乘除还没有学,老师要下一周才会教。因为他们都闹着想让我测试一下,我也就随便出了四道算术题,一模一样,写在两张白纸上,交给姐姐与弟弟,我说,“好,咱们现在开始,看看谁算得快一点。”不到五分钟,姐姐已经做完了,弟弟一看姐姐做完了,心里很急,怎么可能呢?每次做题都是自己先做完的呀!这回是怎么回事呢!又等了五分钟,弟弟做完了,脸上露出老大的不悦,嘴上说,“今天教授出的题目太难了吧,还不知道有没有做对呢……”我在旁边当然是笑着鼓励鼓励他。其实那几道题目并不难,不过是三位数的加减法,但对学过乘除法的姐姐来说,可能很容易,比如“178+178+178+178=?”但对于弟弟,确实有点难了!我想让弟弟做点略有难度的题目可能有好处,因为他看上去很聪明,聪明的孩子要给予挑战,何况这对于他下周要学的乘除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导。送走这一批朋友后,我一直在回想这个问题。人的思辨能力和观点等等,其实都受限于他本人的认知或视野,人只能用他所知道的方法与知识,来解释和理解世界上的问题。因此,姐姐懂得乘法,这些加减法的题目就显得很容易了,而弟弟却累得要命。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今年快毕业的同学听,是想让同学们离开学校时能够记住,当碰到任何一个问题时,永远去试想你是那个“弟弟”,也许旁边正坐着一位“姐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人的认识是有层次差别的,才会对自己的认知有一个要求,从而去深度理解事物本身的规律,也只有这样,你才会谦虚起来,谨慎起来,学习起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急躁匆忙的时代,每天人们奔忙于各种各样与物质生活相关的事情,却常常忽略了“认知”的作用,其实人是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的,即便你偶然赚到了,最终也会失去,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每过完一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要比昨天的你更聪明一点,哪怕仅仅是一点点!这其实并不难,你只要有一种探索的精神,追求的精神,像老农一样,把地上的每一块土都翻过,每一块石头都摸过,你就能达到这个层次。
这让我想起我认识的一位高人朋友,聊天中他谈起曾经在一个山洞里闭关了整整49天,仅仅带进去7只苹果,这7只苹果吃完后,他就什么也没有吃,每天安静地坐在那里。我不禁问他,“你在那里坐着不会很闷吗?这可是要度过漫长的49天啊!”他的回答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说,“不会啊,一下子就过去了!很快!”我忽然感到,喔,他在打坐修行的时候,时间的尺度可能与我们的时间尺度是不一样的!这已经完全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了!再后来,当我与他交谈“认知”的时候,他耐心地与我解释,在同一范畴里,认知水平较高的人能看到、或者意识到的东西,比认知水平较低的人会多出许多,但反过来就不行了,认知较低的人是看不到比他高的人所能看到的许多东西的。我们暂且不管这位朋友讲得是否有道理,因为已经超过了我的认知水平,但他所讲的确实很像发生在姐姐与弟弟身上的故事。姐姐显然能理解弟弟为什么算得慢,但弟弟无法理解姐姐为什么算得快。以前人们讲“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这话听上去有点“傲”,但从物理上讲是可以理解的。夏天的虫类可能生长周期不过几天,它哪里会见过冰天雪地呢?同样,井里的青蛙怎么会有机会知道大海呢?就像池塘里的鱼怎么会知道路上行人的感觉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受制于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和视野,这是完全正常的。从理论上讲,整个人类都是受限于人类本身的认知范围的,你看,但凡对宇宙、人类学和古生物学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地球上的许多现象,其周期都是以万年,甚至亿年为单位的,而我们人类本身的寿命也就100年左右,对于周期长于100年的事物,观察不到,记录的数据也就不全,可能本身也不感兴趣,那我们的认知当然就是很有限的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的一只“井蛙”!这是不是很有趣!第一种“井蛙”,也是大多数“井蛙”,是不知道自己是井蛙的!他一辈子在井里,每天看着头顶上圆圆的那方天空,一会儿飘过来白云,一会儿又升起红日,有时候还会下起雨来,把井里的水面抬高不少,他乐天自在,坚持鼓噪,他的人生,或者说“蛙生”,也就是这样。第二种“井蛙”,是极为少数的,他知道自己是井蛙,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他曾经在井边,一不小心掉入井里,也许他是从旁边的井里爬出来的,总之他知道自己是井蛙,而他习惯了这种井蛙的生活,躺平了!做个井蛙不也蛮好的!第三种“井蛙”,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他知道自己是井蛙,但他不服气,不满自己是井蛙,蛙的一生只有一次,凭什么我一定要在这口小井里度过一生?于是他不停沿着井壁往上爬,他想到外边去,想去别的地方看一看,那里的天会不会是不一样的,爬壁极为辛苦,成功上岸的几率几乎为零,爬上去,掉下来,再爬上去,再掉下来,头破血流,很多第一种井蛙朋友在旁边取笑他,说他傻,第二种井蛙们则责怪他,说他这种蠢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知道自己是井蛙,这是所有痛苦的来源!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井蛙”,差别是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井蛙”。从根源上讲,就是你知不知道,或者你承不承认你有不知道的东西,你相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未知”的东西。苏格拉底说,“我知道我不知道。”可见,苏格拉底也是一只“井蛙”,只不过不是第一种“井蛙”而已。老子讲,“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后面两句的意思是,圣人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东西,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才是智慧,“病病”,第一个“病”是动词。
当然,“不知道的东西”也分两种,一种是我不知道,但别人知道;一种是我不知道,而别人也不知道,承认或者相信世界上有“未知”的东西。无论哪一种,只要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变得开放,敬畏起来,谦虚起来,就会开始学习,甚至有所领悟。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要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我总以为要在思想上能够足够地认识自己,这个自己包括“你自己”,也包括“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现在很多人都在谈“人工智能”,没有人来谈“人的智能”,“认识自己”是人类的伟大,也是人类的成熟。曾经有一位家长问过我,在所有的学生中,你是如何判断哪些学生今后的作为可能会大一点?我告诉他,除了基本素质之外,谦和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够担当大任的特质,因为谦和为人,前进路上的包袱会轻一些,走的路可能会远一点。每天对自己说一句“我不知道”或“这个我不懂”,你一定能够做个更好的你!“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一直记得这句话,挂在我上小学时教室的正中间,时时在提醒着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姐姐与弟弟临走时,一定要我写两句话在他们的笔记本上,我就写了这两句。配图/Marianne von Werefkin作品
关注我,点击最上端的蓝字"徐扬生"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