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的“一言陷人”
文/ 杨恩章
一言陷人,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颜氏家训》。陷字,在甲骨文图形中,像一个人坠入到阱坑里。(见下图)陷字的基本含义之一,就是设计圈套,施展诡计,使人受骗受辱或受害。陷字的组词有诬陷、陷害、陷灭和陷阱等。由此可知,一言陷人,就是捏造事实,编造谎言,诬告陷害他人。
一纸陷人,一键陷人,是一言陷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陷人的前奏和关键是诬人,诬陷就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编造谗言加罪于无辜,人们称其为告黑状、打小报告。
诬陷这一歪招邪术“理论”的集大成者,当属《罗织经》。
《罗织经》的全名为《告密罗织经》,是武则天时期的周兴和来俊臣两名酷吏,将数百名告密者组织起来,从他们的告密行径中提取出种种“精华”,如怎样给人罗织罪名,怎样栽赃陷害,怎样嫁祸于人等,总结成书,专门用来“网罗平人,织成反状”。这是臭名昭著的黑心经、害人经。
“山中行人葬虎腹,复有贪狼饱人肉。天生二物毒爪牙,比似谗人未为毒。”明代薛蕙的这句诗,将陷人者与虎狼作比,道明了诬陷者的阴险凶残。
古往今来,一些心术不正之徒,将《罗织经》之类的黑招邪术奉若神灵,心怀鬼胎,阴险狡诈,为了达到卑鄙的目的,昧灭良心,不择手段,进谗言,告黑状,放暗箭,打黑枪,加害无辜,肆意造乱,将种种害人经运用发挥到了极致。
举其要者,大致有五:
其一,隐名埋姓,潜形匿迹。告状,有明告暗告之分,有言告信告网告之别。告黑状者,多是猥琐阴险的小人,他们心地阴暗,做贼心虚,怕见阳光,怕事败担责,往往是设法伪装,藏头匿尾,诬告被害人不敢署名,而用匿名或假名,不敢当面言诬,而用信诬或网诬,增大了搅浑水的力度,也增加了领导查实事情真相的难度。
其二,谗言三至,弄假似真。“谗言三至,慈母投杼”,说的是曾参的母亲因为多次听到有人传言曾参杀人,最终信以为真,害怕地扔掉织布的梭子翻墙逃跑。谗言多到一定程度,即使是慈母也会产生疑惑和不信任。个别深谙此理的小人,对被害对象不是一告了之,往往是一告再告,企图混淆视听,以假乱真,不达目的,决不歇手。
其三,虚构状人,恶意造势。《网罗经》中这样教唆:“事不至大,无以惊人。案不及众,功之匪显。”诬告者对此害人秘籍奉为至宝,往往是假借他人之名,或虚拟许多假名,扩大告状人的队伍,虚张声势,借以吓人,希图产生晕轮效应,引起上级高度关注,又使办案人真假难辨,难以查实。
其四,上纲上线,正题反作。苏轼的诗句“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本来是赞扬桧树坚韧不拔的品质,奸相王珪却诬陷苏轼对皇帝有“不臣之意”,险些让苏轼跨进鬼门关。如今的陷人者不限于鸡蛋里挑石头,还从糖果里挑炸弹。不限于小题大做,还会正题反作。恶意将被害者的正常言论提到政治立场和原则的高度,提到违反党纪国法的高度,妄想一举陷人于绝境。
其五,网诬网陷,按键伤人。在现实社会中,个别无良之辈陷人的手法“与时俱进”,他们利用网络传播快速、影响面广、隐蔽性强的特点,造谣诬陷,蛊惑人心,制造混乱,成倍增大了谗言恶语的破坏力和杀伤力,使受害者承受的思想压力增大,甚至导致个别人受精神崩溃,自寻短见。良苦恶毒的用心,可见一斑。
对个体受害者来说,后果往往很悲惨,使其遭到误批误判,轻者失信,失名,失位,重者甚至丢失性命。
比如,唐宋两代算是政治比较开明的时期,但仍有多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因受诬陷蒙冤。柳宗元,两次受诬,两次被贬,长达15年;刘禹锡,一生多次被诬,共度过了20余年的贬谪生涯;苏轼做官四十年,因屡遭小人诬陷,竟有三十三年被贬谪。欧阳修,被泼天的污水侵袭了大半生,从入职到位列宰相,三次被贬出朝廷,前前后后竟然换了40顶官帽。
又比如,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冤案,韩信谋反案、岳飞“莫须有”、白起造反案和袁崇焕通敌案,四位英杰均因受奸人诬陷而惨遭杀害。诬陷不仅危及个人,而且是一种社会毒瘤,产生的负面群体效应和社会效应相当恶劣。它会使人们忠奸难分,善恶倒错;互相恶告,互相倾轧;人人自危,离心离德;歪风张扬,正气受挫,以至严重恶化社会风气。
陷人于难,必受其难。用造诬谣言害人者,往往会反将自身所害。
最典型的事例,当属《罗织经》的发明者周兴和来俊臣两位小人。周兴曾高居尚书左丞等职务,他因广泛罗织罪名,迫害宗室和大臣而受到武则天的重用。然而,后来有人密告他谋反,来俊臣利用周兴自己发明的酷刑“请君入瓮”迫使周兴认罪。最后在流放岭南的途中被杀。来俊臣素以制造冤案著称,他参与了许多冤假错案,导致大量无辜者受害。最终,武则天为了平息民愤,决定将其处死。来俊臣在临死前被塞住嘴巴,以防止他继续诽谤他人。武则天下令将来俊臣斩于闹市,并陈尸示众。人们恨他恨得要命,都争相去剐他的肉,很快就把他的肉割得一丝不剩,成为了一个人体骨骼标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恶人还得恶人磨。这就是两位小人应得的报应。陷人者真是众矢之的,天人共愤!
《罗织经》中有句狂言:“刑有不及,陷无不至。”似乎诬陷法力无边,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到。我们承认,诬陷是一种顽症,但并非不治之症。常言道,谣言止于智者。同理,诬陷止于法纪严明,止于上级明察,止于社会风清气正,也止于群起而攻之。我们相信,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诬陷造谣等阴霾之风会日渐衰退,向善向阳向上之风会不断兴盛。
让我们从旧时因诬陷人造成的恶果中汲取教训,崇尚文明,坚守正义,竭力遏制“一言陷人、一纸陷人、一键陷入”的告黑状的邪风,共同筑建和守护祖国大地文明和谐的新风。
作者简况:杨恩章,山西省河津市人。 1945年生,1965年2月入伍,同年9月入党。历任65集团军宣传处长,193师政治部主任和师政委等职务。曾被65集团军通报表彰为优秀师职干部,先后3次在北京军区介绍加强人品官德修养和搞活部队政治工作的经脸。退休后,三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次被授予“文明休干”称号。自幼爱好写作,著有《谈官德》三本书,两本获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优秀图书一等奖。近五年来给网刊纸刊投稿百篇,有42篇被《美篇》评为精品。本人的座右铭是:做人诚实,从政忠实,作文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