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处是青山
文/孙立功 陈宏
在祖国的南疆边陲,麻栗坡烈士陵园静静矗立,那里安息着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英雄们,一群英勇无畏的烈士!他们的英雄事迹,是一部用热血与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长河中,也深深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
1984年4月,我们原乌鲁木齐陆军学院及新疆军区通信训练大队、后勤教导大队遵照中央军委和兰州军区、新疆军区的统一部署,迅速组建了一支涵盖步兵指挥、炮兵指挥、情报指挥、通信保障、后勤保障等5个专业,共计50个学员的“赴滇参战队”,由寿援朝、宋首赋两位领导率领,于当年8月4日从新疆乌鲁木齐市出发,日夜兼程奔赴滇南。
经过一年血与火的考验,我们参战队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从老山的硝烟中归来。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晃40年过去了。这些当年20出头、稚气未脱的军校学子,后来有的成了共和国的将军;有的成了军事学院的教授;有的转业到地方不同行业、不同战线担任领导职务。然而,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也不论职位高低,在老山作战经历,是我们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深深的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每当回忆起那些尘封多年的往事,都不免哽咽、激动、热泪盈眶,那种信仰、那种激情、那种纯粹,还有那真真切切的血与火、常人无法想象的苦与难,都值得我们铭记一辈子。
如今战友们都已从军队或地方的不同岗位陆续退休,年龄最大的已66岁,年龄最小的也过了60岁,而当年带队的宋首赋同志已是78岁高龄。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怀揣着一个梦想,想在还能走得动的时候重返麻栗坡,重返老山战场,重返八里河东山阵地。再看看那被炮火削平的山头,再看看那奔腾不息的盘龙江水,再看看那些永远长眠在那片红土地上的兄弟们。
2024年5月20日,战友们按照约定的时间,从祖国四面八方云集昆明,举行了隆重庄严的“老山作战四十周年”纪念活动。5月22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
上午10时,祭奠仪式正式开始,现场哀乐低回、庄严肃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形,在战友们墓前站立,齐声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接着主持人陈宏怀着沉痛的心情,以悲怆的语调宣读祭文:
“亲爱的战友们:
今年是收复老山战斗胜利四十年周年,也是你们牺姓后的第四十个春天,此时此刻,我们满眼都是你们英俊的脸庞,整个心都被痛惜和思念的眼泪浸泡。一晃,你们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四十年了,亲爱的兄弟,您在天堂还好吗?今天,我们原乌鲁木齐陆军学校的参战战友,怀揣着四十年前的老照片,带着家乡年迈父母含泪的叮咛,还有一把忍了四十年的眼泪,把深深的怀念一起摆放在你们的墓前,相信兄弟能够读懂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不是今天才会想起你们,只是不敢正视这冰冷的墓碑下面,会是我们曾经活生生的弟兄。在1984年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我们曾经一起为祖国而战,为改革开放赴死,我们用年轻的生命拉着战争之舟走向胜利,我们没有辜负祖国,也没有辜负人民,只是,你们从此走进了纪念碑,我们走进了凯旋门……
你们牺牲了,但却永远活着;我们活着,却继续着你们的牺牲,因为军人的牺牲岂止在战场,只要我们爱我们的百姓,只要我们理解自己的祖国,我们就会把牺牲当做自己的本份。
亲爱的兄弟,为百姓的幸福而牺牲,为祖国的富强而效命,这是历史为我们人民军队设定的生命程序,你们已经竭尽全力了,而我们定将把这份崇高进行到底,毫不犹豫,永不停息。
今天,凭借朵朵黄菊白花,寄托我们对你们的哀思,燃起这爆竹红蜡,挥酒我们继续牺牲的豪情,为祖国的建设事业继续奋斗。
四十年前江两岸,
硝烟召唤热血男。
横戈跃马惩越寇,
东山老山战犹酣。
青春年少裏尸还,
麻栗坡处是青山。
今朝祭拜众兄弟,
悲不自胜泪潸然。
光荣牺牲的兄弟们,你们安息吧!”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军歌、默哀、敬献花篮、致悼词。此时此刻,我们的思绪不约而同飞向40年前战火纷飞的岁月,想起我们满怀热血与赤诚告别亲人奔赴南疆的那一刻。那时的我们风华正茂,不惧生死。在炮火连天的战火里,在潮湿的坑道里,在窄小的猫耳洞里,在弥漫着汗水血水和硝烟的环境里,;蚊虫的叮咬,疾病的折磨,都没有打垮我们的意志。我们相互扶持,我们并肩作战,如今我们却生死两隔。透过那洁白的墓碑,战友们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脸庞,浮现在我们眼前,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活灵活现,我们的心在滴血。
仪式结束后,战友们各自寻找自己熟悉的烈士单独祭奠,有的还带了自己家乡的名烟名酒放在战友的墓碑前,聊表思念和追悼之情。就在这时候,感人的一幕发生了——
一个看起来40岁左右的男子,挨个给烈士们敬献香烟和白酒。白晓林、刘晋江、陈宏三位战友觉得好奇上前询问,原来是一位东北小伙,名字叫——闫松。他从远在东北的辽宁沈阳专程到西南边陲的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挨个给墓园里960位烈士,每人敬三杯酒、点三支烟。已经是第八天了,他的胳膊和脖子已经被紫外线严重灼伤,皮肤大片大片的脱落。
在了解了对方的身份和动机之后,战友们及时喊来了我们的随队记者现场采访。当着记者的面,战友们不约而同的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什么?”
他语带紧张又断断续续地说:“我从小就崇拜英雄,他们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的不光是他自个,还有他们的父母和妻儿。我没有机会帮助他们,心里很过意不去,就只能这样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战友们又问他怎么想起来用这种方式呢?
他说:“我想让烈士们在九泉之下,也能看到我们现在的好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停了一下他又接着说:“我知道你们也和他们是一样的人,个个都是英雄,不同的是你们活着回来了。”
朋友们听听,这是他的原话,有视频为证。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竟有这样的认知,这样的觉悟,这样的情怀。而且,不仅仅是认知、觉悟和情怀,仅从他的穿着就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经济宽裕的人。那么,朋友们试想一下,一个中年男人,他上有老下有小,肩头的担子不会轻。而他毅然地撂下这些,花尽半个月时间,来回几千里路,车马劳顿、耗时费力,还要花费一笔对他来说不小的费用,一天又一天、挨个给960位烈士点烟敬酒,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烈士的敬意!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
此时此刻,这些军旅生涯几十年的老战士,被眼前发生的事情彻底震撼了!熔化了!这些不曾被敌人炮火屈服,也从没有在艰难困苦和枪林弹雨中流泪的老战士们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有这么好的人民,有这么好的老百姓,战友们的鲜血就没有白流!烈士们的英灵就一定能够安息!
朋友们,也许您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也许你觉得这点钱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都不算什么。然而,对他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这个很多年轻人缺乏理想信念、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的时代。闫松,不就象一颗矗立在前方山岗上的标杆吗?他这种精神难道不让人为之感动吗?
又是半年时间过去了,那个名叫闫松的小伙子的身影总是在我们的眼前浮现,他的话总是在我的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我忽然想起了著名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些长眠在麻栗坡上的烈士们,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们的死重于泰山,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们!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们!
致敬,为共和国牺牲的战友!
致敬,牢记英雄的人们!
【作者简介】孙立功,生于1960年,祖籍陕西蓝田。1978年入伍,1984年7月军校毕业即赴老山前线作战,先后任侦察排长和团司令部作战参谋。1985年返回新疆部队,先后在库尔勒、乌鲁木齐、阿勒泰等部队服役。1995年转业回到西安,就职于某大型央企,直至2020年退休。
[作者简介]:陈宏,生于1963年8月,祖籍四川岳池县,1981年9月入伍,1984年7月军校毕业后赴老山前线作战,任107团一炮连副排长。1985年返回后,先后任步兵第七师炮兵团宣传干事、十九团组织股长、武警伊犁州消防局政治处副主任、主任、武警克拉玛依市消防支队副政委、塔城地区消防支队政委等职。2009年12月退出现役,2023年8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