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军 著
第一部 万里崎岖(24)
第五章
眼看着离榆罔神农氏约定好的举行登基大典的吉日犬月望日即九月十五日还有一个多月了,准备起程前往时,少典君却因外出播种荞麦时,淋了一场透雨,周身发寒,四肢无力,勉强回到大屋内,一躺下就发烧,一连几天不能起身。想起参加榆罔神农氏的登基大典的事,少典君派人将项先生请进大屋。
项先生白须白眉白皮肤,依然是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项先生急步赶来,一是担心少典君的病情,二是担心延误了参加榆罔登基大典的日期。
项先生考虑问题总是从大局出发——有熊氏虽然只是少典氏与有蟜氏的一个小小的分支,但恰恰这一支的母系有蟜氏发现了荞麦,现在,姬轩辕又发明了既能煮饭又能蒸饭的甑。这些文明成果,既为有熊氏争得了荣誉,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贡献。借榆罔神农氏登基大典天下万氏集聚的机会,正好将有熊氏的功德传布天下。
项先生急步来到少典君面前时,还微喘着气,就问附宝少典君的病情。
少典君微微睁开眼睛。他的眼窝明显地深陷了,面色变得赤红,嘴唇上起了许多白边的干痂。他厚厚的嘴唇动起来,声音微弱:
“项老先生,看来,姜水之行,得托你了……你,带上轩辕,带上贡品……”少典君努力加重语气,脸色憋得更红了。
项先生一边点头,一边伸手抓住少典君瘫软无力的手腕,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在少典君搏动的脉息上:脉弱而弦,节律平稳,估计不会有大问题,就叮嘱附宝将柴胡再熬一些汤汁,让少典君继续喝。自己就带上轩辕,准备出使姜氏城的事去了。
从桥山西坡下来,沿着姬水即今沮河北岸逆行,绕过北坡底第一道弯儿,隔河相望的一边是马山,一边就是张寨自北向南延伸的横断天际的绵长山梁。从张寨山南侧绕过,河道又回环向北,绕到一自南向北延伸形似虎尾三折的山梁的北头,又弯向南去。在这里,主河道又一次折向北去,一直向西延伸,消失在山湾。而西南侧的山河口,有一条清澈的小河自南向北流出来汇入姬水,这就是如今的玉华川。
项先生和姬轩辕,骑上坐骑,蹚过姬水,兴致勃勃地沿玉华川向西南行走。身后跟着两个精壮男丁,作为他们的同伴和侍卫,则分别拉着一头坐骑和另一头驮满本部落贡品的黄牛。
逆玉华川的浅流而行,东南与西北的缓坡二级台地上,不时有一些本部族的聚落分布,看到项先生一行,相识的人就远远地招手。
从太阳升起一竿高的时候起身,一直快到正午的时候,四个人才感到脚困体乏起来,于是项先生第一个骑上牛背,姬轩辕和两个侍卫也分别骑上自己的牛背。黄牛“哞哞”地叫几声,就忠实地、一步一点头地向前继续行走。
太阳一刻不停地继续着它西行的旅程,秋意已渐深,项先生一行人都加上了皮坎肩。看他们的衣着打扮,一个周身雪白,一个皮色泛黄,另两个则仅取皮料本色,麻布衣着也是天然的土黄色。两个侍卫,除了身背大弓和箭囊外,每人手执一杆长矛。
轩辕的背后,斜插着一个一端挖下弹坑的木棒,斜挂在右侧的皮囊内盛满了从河卵石中精选出的弹丸。轩辕臂力超常,使用这种木制抛弹器,可以把弹丸准确有力地抛出三十多市尺远,是一种靠得住的狩猎御敌与防身武器。
项先生依然手执他的白色拂尘,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他不时抬起手,分别指认给轩辕这些聚落的名称,介绍这些聚落的情况。再往前几十华里,就到马龙部落的居地了。这一带处于门户之地,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项先生作为姬轩辕的老师是尽职尽责、完全合格的,他时时刻刻都在塑造着轩辕的理想品格,磨炼着他的意志毅力。
轩辕年轻气盛,只嫌坐骑走得慢,不断用皮鞭抽打着牛屁股,屁股下的黄牛就颠簸着向前飞跑,一时跑出几十丈远,这时候,牛喘起气来,原地站着不肯走,项先生的牛就“扑嗒扑嗒”地赶上来。一次又一次,轩辕的“快”和项先生的“慢”,最终还是“合二为一”。这么折腾了几次,轩辕的坐骑干脆赶不动,原地站着,眼看着项先生不紧不慢地走出去老远。
轩辕着急喊一声:
“先生等我一步!”
项先生勒住牛缰,笑眯眯地回过头来:
“不怕慢,但怕站。行长路就要把力气使匀,切不可突飞冒进。”
轩辕从中悟出恒久毅力的重要性。他闪着水灵灵一双大眼在冥思着,是对自己悟性的肯定,也是向项先生还礼,他深深地点了点头。可是,年轻后生身上散发出的青春朝气,促使他怎么也不肯服输!
经过一天跋涉,日近黄昏时,来到马龙部落聚居地。这个部落与自今铜川一直延伸到岐山一带的虎龙部落,同属有蟜氏与少典氏的两个分支,马龙部落因为欣赏野马的张扬与狂野而崇拜马图腾,虎龙部落就将兽中之王自诩为保护神,崇拜虎的威猛。马龙部落与虎龙部落,因为边地纠纷,时不时与崇拜三足龟的有熊氏部落发生摩擦。因为得马之野和虎之威,经常处于上风。
项先生讲部落周边情况时,反复讲到这些情况,以此警示轩辕自强不息的精神。走近马龙部落高悬着马头骨的寨门,聚落里就传出“咴咴”的马叫声,那么激越,那么刺耳!
在马龙部落借宿一夜,躺在用马皮铺就的地铺上,姬轩辕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出了玉华川,翻过一道布满油松的山梁,顺着一条与姬水大小相当的河流南下,即到了渭河北岸的高原之上。这里密集地分布着虎龙部落的个个寨堡。从这里向西,又经过四天昼行夜宿,就来到虎龙部落的一个大寨岐山。
项先生与岐伯本来就相识,到了这里,通报过部落名称和榆罔神农氏的玉符,项先生一行就径直向岐伯的厦屋走去。
这一带渭北高原因为雨水较少,虎龙部落的先民就发明了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屋居形式。每一个三代家庭的茅屋都面向中心背靠外,形成“三合院”的形式:屋脊只搭往内流水的一面斜坡,雨水就都收集于庭院中心的水窖了。
岐伯居然在家!而且,轩辕也由这次借宿,结下了一段奇缘。原来,岐伯来到蜀地西陵氏部落见到外甥女王凤出落得天真可爱,又天资聪颖,初识文理,更加心疼,决心带她到中原见见世面。临离开西陵氏部落,征得岐娘夫妇同意,就带上王凤千里迢迢返回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