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知新 | 专业调色师 Cullen Kelly :拆解“低对比度”风格

文摘   2024-11-04 18:00   广东  

图片来源:21 Laps Entertainment


如果说调色界有什么非常火的风格,“低对比度”风格肯定榜上有名。它的特点是色调值范围比较狭窄,不会达到纯黑或纯白。


在我刚入调色行业的时候,压黑和高亮还是调色师必备武器,不过“低对比度”风格可和它完全不同。


那为何大家会逐渐青睐这种低对比度的效果呢?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数字摄影机会用log格式录制文件,这个格式给调色带来更多自由度,但也让原始图像的对比度和饱和度看起来比较低。在拍摄和后期过程中,电影人很长时间都接触这种log画面,到调色阶段,很多电影人会被log画面影响。所以把“低对比度”风格称为“log”风格。


图片来源:cullen kelly


还有一种说法是,电影人普遍追求一种胶片感,这种追求随着胶片拍摄的衰落愈发强烈。市面上有很多滤镜、插件、LUT等等模仿胶片的工具。而这些工具的共同点都是追求黑色的提升,最终的对比度就降低了。虽然这个行为和胶片负片的原理不同,但在很多人脑中,这种画面风格可以称为胶片风。


以上内容有它的道理,不过我认为,人们之所以喜欢低对比度风格,不是因为想纯粹追求低对比,更多的是想营造深度。


如果要更好地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拓宽“视觉对比度”的概念。我们刚刚讲的对比度只是暗部和高光之间的范围。控制这个范围是调色师在控制对比度时的基础操作,但调整这个范围也最可能招致麻烦。


基本所有的调色工具中,控制暗部(lift)和控制高光(gain)的工具影响画面范围很大,随着色轮的转动,临近色调会“粘”在一起。


这样的色调变化会给画面增加一种立体感和深度,如果没有这样的变化,画面会失去生机,看起来被过度调色。举个例子:我在调色的时候,理论上在黑和白之间有1024个色阶,但过多压缩这个范围到最后只产生两个颜色——纯黑和纯白,而且不需要把画面做那么极端你都能感觉到色调的丢失。


了解了背景后,就容易理解为何大家都倾向用更精密的工具来保存更多色彩细节。但这并不是说对比度越小越好,重点是要打造更好的对比度。下面是我用的方法:


通过调高光和阴影来打造对比度


在给这个镜头调色时,我发现低曝光状态下的画面质感很好,不过调色前画面看起来脏脏的,色彩值被过度压缩,显得非常跳脱。在第二个版本中,我把一小部分高光范围的曝光往上调了,就能在不损失细节的前提下打造更好的对比度效果。


调色前 :

图片来源:cullenkelly

调色后:

图片来源:cullenkelly

通过调节画面的某个部分来打造对比度


对于这个画面,我想强调光源的倾泻方向,所以在右上方加了一点柔和的渐变效果,还把曝光降低了,让整个房间的轮廓更加鲜明。


调色前:

图片来源:cullenkelly

调色后:

图片来源:cullenkelly

通过调节色调来打造对比度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强调相邻物体间色调的不同来打造对比度,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橙青色调”了:把肤色调暖,把背景调冷,打造一种色彩间的界限感。下图调色后的画面把暖色区域调得更饱和,在白色区域加入蓝色,以此打造对比度。


调色前:

图片来源:cullenkelly

调色后:

图片来源:cullenkelly

无论是用哪种方法来调节对比度,总体逻辑都是强调画面中已有的特质,而不是凭空加上一些东西。


那到底什么是“低对比度”风格?于我而言,它不仅仅代表画面黑白之间的距离,还关乎画面中细腻的色调和质感。总之就是要在保护画面细节的同时打造对比度。



作者:cullen kelly

翻译 :盖雅翻译小组










尊正 ICA CPMP 全流程色彩管理大师课已于今年夏天成功举办,在国际调色师协会主席(CSI)Kevin Shaw 的带领下学员收获满满。在北京 BIRTV2024 展会上,尊正也特邀 Kevin 老师进行 ICA 精华课程讲解、与 CNSC 开展“尊正圆桌会议:HDR 未来已来”分享会。尊正与 ICA 将于今年12月上旬再次合作,再续精彩课程,现已开启预报名,可扫码填写信息抢占名额!国际调色师协会与尊正将成立中国分会,欢迎咨询详情。


码上报名


有关 Kevin Shaw,CSI 的更多精彩瞬间:

GaiaDaily
尊正新闻资讯发布,聚焦色彩管理与图像处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