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同源的出处,水落石出,网友沸腾

文摘   2025-01-16 05:58   山东  

当我们在欣赏一幅充满书法笔意的绘画作品的时候;当我们在欣赏一幅充满绘画笔意的书法作品的时候,总是会随口说出“书画同源”这句话。这句话从古至今,都是一句指导我们书画艺术理论的至理名言。那么,这句话的来源是出自哪里呢?这却是许多朋友不知道的,下面咱就一起聊一下这句话的出处吧!


之前,我们在查找“书画同源”的出处时,查找结果是:赵孟頫是第一个提出“书画同源”这句话的。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


如果扣字眼的话,与“书画同源”这四个字,一个字也差的,完全一致的四个字到底出在哪里,这个问题已经无法进行考证了。但是与“书画同源”这四个字意相同的话,倒是有两处能够与“书画同源”这四个字吻合在一起的来源。


我国第一部史论结合的绘画通史的书籍,是唐朝大书画家、理论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这部书的《叙画之源流》章节中有“书画同体而未分”的这么一句话。这句话便是“书画同源”的最早出处的记载。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看不到张彦远这位书画大师的作品了。不然,我们会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他那不同凡响的“书画同源”的艺术作品了。


如果说张彦远这句话说的比较含蓄,不明确的话,那就看一下宋末元初的大书画家赵孟頫的绘画作品《秀石疏林图》。赵孟頫在这幅作品中写了二十八个字的题跋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这诗的最后一句“须知书画本来同”,是与“书画同源”这句话基本吻合的了。



细心的朋友们从这幅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作品中的每一条笔画都是书法的用笔完成的。


你看那块山石,用干与湿淡墨的颜色和行草书法中的飞白技法写出的。那三株枯树,是不是篆书的笔法特点非常明显和清晰呀!还有用“永”字八法写成的那几竿修竹,是不是也很有趣呵!几丛杂草也是用了楷书中的撇和捺的笔法写出的。整幅作品将书法的用笔技巧表现的淋漓尽致,彰显出了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的融合风格与境界。


如果不扣字眼,张彦远的“书画同体而未分”,与赵孟頫的“须知书画本来同”这句话,便是“书画同源”的最早出处。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随着岁月的流失,许多现代人对古人提出的书画理论有了不同的看法,但“书画同源”这一艺术理论,至今仍是最高超的书画理论之一。


无论岁月怎样更迭变幻,“书画同源”是我们传统书画中,始终不过时的艺术理论。


看到这里,也许会有网友提出质疑,赵孟頫比张彦远的年龄小了439岁,既然人家张彦远先提出了“书画同体而未分”的这句话,那么“书画同源”的出处只有一个,就是来自家唐朝书画理论家张彦远,而不是宋末元初的赵孟頫。


诚然,赵孟頫是我们书画史上的一位大宗师,他提出了“须知书画本来同”的这句话更接近“书画同源”,但,他也是步了人家张彦远的后尘。


看到本篇小文的网友们,您认为“书画同源”这句话的出处应该是出自张彦远还是赵孟頫呢?或是他两人共享呢?欢迎您在留言区畅所欲言,探讨这个话题,让这句话的出处更加明朗化吧!




老成聊书画
老成和您一起聊书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