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写的奏折,当之无愧的晚清第一牛人,这字能当字帖

文摘   2025-01-21 06:06   山东  
左宗棠在平定了陕甘之乱后,他率部继续进军,收复了新疆大片的国土。他一边观察俄军的行动情况,一边为下一部军事行动的展开做着充分的准备。

在公元1880年春夏之交的季节,68岁的左宗棠病魔缠身,他为自己打了一口棺材,让人抬着随他一起率部从甘肃酒泉向新疆哈密挺进。此时的晚清朝政府已经承担不起军队此次行动的经费了,为了确保这次行动能够顺利进行,左宗棠和胡雪岩俩人通过各种办法筹集起所有经费,然后毅然踏上征途,此番壮举令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英国、俄国等国家派人极力游说李鸿章和慈禧太后,其目的就是要取消左宗棠的这次行动,清廷也多次下令阻止左宗棠的这次行动。但,左宗棠排除种种困难,于1881年与俄方签订了《伊犁条约》,收复了伊梨九城还有特克斯一带的国土,至此,新疆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

新疆的国土又重新回归,面对下一步的治理问题,左宗棠写了一份奏折,将个人的见意进行了说明,这份奏折就是著名的《督办新疆军务大臣左宗棠关于新疆收复善后各项事宜奏折》。

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便是国家历史档案馆珍藏的这份奏折的草稿。朋友们都知道,草稿上的字迹,因为不受各种约束和心理的影响,所以写起来非常随意,让观赏者更能从中看到那种不是随便而是自由随意的洒脱字体。


左宗棠不愧是晚清第一牛人,他文武双全,这幅奏折草稿完全可以当字帖来进行临习完全没问题。这幅草稿以行楷字体书写而成,其用笔变化也是非常丰富精湛的。这幅草稿上的字体是有别于其他奏折上的那种馆阁字体的,满纸挥洒自如,没有丝毫的拘谨与单调。


左宗棠的字取法于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以及宋朝大书法家张即之等诸家精髓,并形成了他个人独到的书法风格。


这幅奏折多以尖锋用笔作为开始,中锋用笔为主,其中掺杂着侧锋用笔的字体笔画。笔锋入纸后中速行笔,按压、衄挫、调锋、行笔如行云如水般流畅与灵巧。笔画遒劲苍健。牵丝引带之处,或提或按,顿挫有度,各种处理变化也是相当丰富,其笔力深沉,方圆并用,韧性十足,收放用笔干脆利落。


结字因形而变,就像农夫犁地,随着地形的变化,或起或落;或方或圆;或直或转。以纵取势,高低、俯仰相当精妙得宜,笔画线条或长或短、或粗或细,字体或大或小错落有致,墨色或枯或润,搭配的也是非常巧妙,恰到好处。章法上也是相当和谐与紧凑,布局留白之处,疏朗的部位不显空阔,紧凑的部位也不显拥挤,彰显出书写者深厚的书法修养。


左宗棠的这幅奏折草稿上的书法,完全称得上是一件书法艺术的精品之作。





老成聊书画
老成和您一起聊书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