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说话不算数,最新提示

文摘   2024-12-30 06:17   山东  

朋友给我发来七幅齐白石老先生同一题材的绘画作品《岱庙图》。收到这组图片后,一阵惊喜,非常感谢这位朋友的帮助之谊。我仔细观赏了这七幅图片,其中有几幅是我之前见过的,还有另外几幅却是十分罕见的,也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为了赶写关于这七幅《岱庙图》的这篇小文,我开始查阅白石老先生与泰山岱庙的相关资料,以便把这篇小文写的更充实一些。我之所以要查找白石老先生与泰山岱庙相关的资料,是因为他曾经说过,他不画没见过的景物。结果,我查了他很多外出的行程资料,包括他“六出六归”的远游资料。令我失望的是,没有他来过泰山岱庙的任何信息,也就是说,白石老先生,根本就没来过泰山岱庙。



白石老先生没见过泰山岱庙是个什么样子,却食言,画了《岱庙图》。那么,白石老先生为什么要画《岱庙图》呢?而且还画了多幅,仅我见到的就有这七幅之多。带着这个疑问,我又开始查找他画《岱庙图》的原因,结果还真的让我查到了。


那是在1919年的时候,白石老先生第二次来到北京,打算正式在北京定居开始经营字画生意的时候,这个期间他看到了明朝大画家沈周的一幅《岱庙图》,不仅笔法变化丰富,而且布局也非常巧妙,更让人产生出一种浮想联翩的感觉。沈周的这幅画让白石老先生拍案叫绝,于是他也对这种构图上看似很简单,却能给观赏者带来无限遐想的绘画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可惜的是,经过多方查找,也没找到沈周的《岱庙图》,所以今天的我们也就无法领略到沈周《岱庙图》其中的妙趣了。但,沈周的《岱庙图》肯定对白石先生内心产生出了很大的触动。不然,白石老先生不会打破他“不画没见过的景物”这条规矩去画《岱庙图》的。而且在多年之后还在继续画《岱庙图》的题材。


产生了内心触动的白石老先生,便开始画这种舍形求神,超凡脱俗的《岱庙图》了,而且画了一幅又一幅。每画一幅都能给观赏者带来一种新的感悟和体现。


无论您去没去过泰山岱庙观光过,大可不必去按图所骥,拿着白石老先生的《岱庙图》与泰山岱庙去比真实不真实,像不像。因为白石老先生这种舍形求神的绘画作品,不像是肯定的,我们观赏这七幅《岱庙图》的重点,应该是放在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上。


我们应该去想一下,这七幅作品,为什么构图这么高度相似,岱庙门前都画了松树?为什么岱庙的院墙内,楼台、亭、阁,什么也不画?为什么岱庙后面的山峰总是画的都像山东高桩馒头一样?


学过几天书法的朋友也会知道,当作品里出现两个相同字体的时候,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有变化,这和绘画的道理是一样的。而白石老先生的这种类似高桩馒头似的山形,不仅在《岱庙图》中出现,而且还多次出现在他的其它作品里,难道他是不懂的变化这个道理吗?不可能吧!这个简单的道理,就算是初学者也是应该谨记的,何况像白石老先生这样超一流的绘画大伽呢?



其实,当我们看到这七幅《岱庙图》时,脑子里产生的这些所有的问号,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思,去探索的画理。


所以说,观赏白石老先生这七幅《岱庙图》,千万不要停留在像不像的初级目光上了。有句老话说的好:“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


能够打开这篇小文的朋友,都是对绘画有兴趣的朋友,都是行家里手。我真切的盼望着朋友们能够在留言区相互交流一下,白石老先生《岱庙图》的妙趣在哪里,把自己的感悟分享出来,让大家一起共享快乐,好吗!




老成聊书画
老成和您一起聊书画
 最新文章